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15: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分析全文内容
2.学会赏析景物的描写方法及顺序
3.背诵并且默写诗歌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死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陶渊明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我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天性本来就喜欢山林。误落在尘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留恋旧日的山林,池中的鱼思念从前的水潭。我在南边的野地间开荒种地,为了清贫自守回归到田园。
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地,还有茅草房子八九间。榆树和柳树遮蔽了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处的村落模糊不清,村落里的炊烟依稀可辨。狗在深巷中吠叫,鸡在桑树顶鸣叫。门庭里没有世俗的杂务烦扰,空房里有的是空闲时间。
长久的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才能返回到大自然中。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那个字?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尘网、樊笼
官场生活
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用“尘网”比喻官场,表现了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将诗人的心灵牢牢束缚。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作者为什么要如此比喻?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为何而归?(用原文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清贫”的本性。
为何如此憎恶仕宦生涯?
陶渊明先后四次出仕,四次归隐:?
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
36岁,入桓玄幕府;后归家居母丧。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41岁,任彭泽令。在官仅八十余日,11月,辞归。
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连续发生的时代,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一?次出仕任彭泽县令仅八十几天,即辞官归隐,彻底告别仕途,直至逝世。萧统《陶渊明传》载:“在其任彭泽期间,?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归园田居》正是在这样一种人生转折关头和心理背景下写成的。
写作背景
既然如痴憎恶官场生活,为何要入仕为官呢?
1.养家糊口
2.儒家思想以“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理想,陶渊明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思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中,羁鸟、池鱼指什么?旧林、故渊指什么?
鸟和鱼本是自由翱翔之物。“羁鸟”、“池鱼”则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羁鸟、池鱼是比喻官场中的诗人。旧林、故渊比喻田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清贫”的本性。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3.归向何处?(用原文诗句回答)
守拙归园田
复得返自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白描:
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进行描写事物的特征,如实的勾画出人、事、物的情态面貌
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远人村、墟里烟
狗吠、鸡鸣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采用什么样的描写顺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近景
远景



白描
田园美景
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借景抒情
宁静、闲适、喜悦的心情以及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自由之情
4.归去如何?(用原文诗句回答)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5.主旨
本诗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以及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热爱之情.
探究讨论

你怎样看待陶渊明
辞官归隐这件事?
1.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时局不稳;
政治黑暗,门阀森严;
结党营私,勾心斗角。
2.五次出仕,四次归隐。
3.晚年生活并不好。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真:
追求自由
崇尚本我
坚守气节
恬淡豁达
兴读——感发志意?
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人生多苦辛,看风景是人生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到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林贤治《看灵魂》
你觉得陶渊明是“逃避主义者”吗?
问题探究
有人也许会把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然而事实上他不是。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可是陶渊明是酷爱人生的,他不愿完全逃避人生。
=——林语堂《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