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15: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钟嵘《诗品》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
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上:质朴、平实、清新、自然,多为五言诗。
代表作:《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由于自身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先后五次做官,每次时间都很短。他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做过几任小官。但几度出仕,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毅然辞官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第一次:393年(29岁),任江州祭酒。“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去”。
(不久解归)
第二次:400年(35-36岁),在桓玄手下当幕僚。做官一年多,
母亲去世,归家居丧。其间,先后以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为借口,两次回浔阳老家探亲。
第三次:404年(40岁),居丧期满,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六月做官,次年三月辞职。
第四次:405年(41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刘敬宣派他持辞职表出使京城。陶渊明完成使命之后,“参军”一职自然解除。
第五次:405年,陶渊明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再次做官任江西彭泽县令,80多天后不辞而别,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学习目标
1.领会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特点;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及其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读出诗韵,整体感知
1.“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因何而归?
归去如何?
尘网、樊笼与官场之间,什么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手法:比喻,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情感: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
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
表示深沉的悔恨。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品诗意
官场
2.为何而归?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本性)
品诗意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
“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园田”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它是不是根本原因?继续在诗中寻找答案。
2.为何而归?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不归园田就无法守拙?)
明确: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这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被世俗沾染,归园田是他最好的归宿。
故而得出:
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品诗意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1、“羁鸟”是笼中的鸟;
“池鱼”是池塘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
3、比喻手法,以“羁鸟、池鱼”为喻,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形象表达出作者渴望摆脱束缚,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归向园田
他希望过着怎样的生活?请找出文中的诗句。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这些诗句抓住哪些意象来描绘农村生活?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简朴、空阔、宁静、闲适、恬淡、和谐
3.归向何处?
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田园风光的?结合诗句分析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白描
手法
语言的质朴自然
特点:
宁静
闲适
恬淡
和谐
视听结合、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白描、
融情于景
景语
情语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意境:恬淡、和谐、宁静
3.归向何处?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简笔勾勒,朴实语言,来写景叙事,与细节描写相对的艺术手法。
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工笔: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节的描绘,层层渲染。
在文学创作上,即细节描写,注重对描写对象进行精细刻画,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
白描
工笔
使用白描手法的作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简单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情感:自由、安逸、喜悦
4.归后何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品诗意
诗的结尾抒发了回归园田的乐趣,与开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相呼应的,使全诗有首尾呼应之妙。
蕴含诗人情感的词语:无尘杂、有余闲、返自然
从何而归?弃官场。
为何而归?爱丘山。
归向何处?归园田。
归去如何?返自然。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璞归真。
小结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统一于: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品诗情
上一节课学习《短歌行》,领略了曹操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而本节课的主旨思想又是淡泊名利、热爱自然。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
消极避世,逃避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但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你如何看待他的归隐呢?
(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
思考讨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核对答案
(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4)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