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三国鼎立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三字经》是中国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是“叙史”部分:“①,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②…魏蜀吴,争汉鼎,③,迄两晋…”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A.①汉业建
②号三国
③嬴秦氏
B.①号三国
②汉业建
③嬴秦氏
C.①赢秦氏
②号三国
③汉业建
D.①嬴秦氏
②汉业建
③号三国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我国朝代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秦王嬴政时期,秦国强大起来,“始兼并”,统一六国,因而①处填写“嬴秦氏”;“高祖兴”是汉高祖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因而后面②处填写“汉业兴”;三国时期连着两晋,因而“迄两晋”前面的③处填写“号三国”,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2020·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初三月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东周、五代
B.东周、秦朝、三国
C.秦朝、东周、五代
D.商朝、秦朝、三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故①对应的朝代是商朝;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故②对应的朝代是秦朝;220年魏建立,221年蜀建立,222年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故③对应的朝代是三国,仔细审查D.
商朝、秦朝、三国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2021·云南玉溪市·七年级期末)毛泽东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中称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曹操打败对手袁绍“统一中国北方”的著名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八王之乱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答案】D
【详解】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史称官渡之战,D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之间的战役,A不符合题意;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B排除;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2021·河南许昌市·七年级期末)2019年10月16日,连接郑州和新乡两个城市的第四座黄河大桥——官渡黄河大桥正式通车。因该大桥位于官渡之战古战场附近,故被命名为官渡黄河大桥。官渡之战中,曹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粮草充足
B.占据了有利地势
C.投入兵力多于袁军
D.战术得当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所以官渡之战中,曹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战术得当,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曹军当时的情况,排除。故选D。
5.(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刮骨疗伤”的故事: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小明同学进一步查阅史料发现: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这说明了
①关羽中箭是在华佗死后
②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区别
③《三国演义》的内容都是凭空杜撰的
④文学作品是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关羽中箭是在华佗死后;《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气概才这样描述,这说明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区别,故①②④符合题意;《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③的说法太绝对,故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21·陕西西安市·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结束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①表述错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②表述正确;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③表述错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④表述正确。由此分析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垓下之战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发生在赤壁之战中。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曹操与袁绍之间,BD项都与项羽有关。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2021·河南郑州市·七年级期末)下图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是
A.曹操均取得了胜利
B.都影响了当时的政局
C.都发生在长江流域
D.都体现诸葛亮的智谋
【答案】B
【详解】材料所反映的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二者都影响了当时的政局,B正确;赤壁之战曹操战败,排除A;官渡之战不在长江流域,排除C;官渡之战与诸葛亮无关,排除D。
9.《三国志》所载:“……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曹操在兵败北撤后,也曾感慨道:“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关于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瘟疫是曹军战败的原因之一
B.该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该战争为淝水之战
D.该战争标志三国鼎立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战于赤壁,大破之……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可见这场战役是指赤壁之战,而瘟疫是曹操军队战败的原因之一,A正确;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B排除;依据题干可知该战役是赤壁之战,此战中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而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争,C排除;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基础,而不是标志三国鼎立的形成,D排除。故选A。
10.(2021·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期末)曹操在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中以“奸雄”形象出现,但历史上的他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杰出人物。他的“作为”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人才
②采用屯田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③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④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D
【详解】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人才,①符合题意;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葱丝农业生产,②符合题意;③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的是孙权,排除;④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与曹操无关,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11.(2021·山东青岛市·七年级期末)观察三国鼎立示意图,对A、B、C三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是蜀国,B处亡于280年,C处建立者是曹操
B.A处是魏国,B处亡于260年,C处建立者是曹丕
C.A处是蜀国,B处亡于280年,C处建立者是曹丕
D.A处是蜀国,B处亡于260年,C处建立者是曹操
【答案】C
【详解】
根据“三国鼎立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所以A是蜀,B是吴,C是魏,吴国灭亡于280年,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C。
12.(2021·山东聊城市·七年级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
哪一幅图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D正确;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排除AB;;“刘备”“孙权”的位置对应错误,排除C。故选D。
13.(2021·湖南株洲市·七年级期末)下面两幅地图呈现了我国东汉末期的两场著名战役,关于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图一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北方地区完全统一
②图二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两场战役均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④两场战役均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①排除;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基础,②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符合题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均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④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14.有人说,“三国分立”中蕴育着统一的要素,下列历史事实中,不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B.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C.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D.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对外关系,不能够佐证“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B选项符合题意;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能够体现“三国分立”中蕴育着统一的要素。A选项不符合题意;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能够体现“三国分立”中蕴育着统一的要素。C选项不符合题意;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能够体现“三国分立”中蕴育着统一的要素。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2020·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行历史研究是最为可信的材料是原始材料,其中三国的吴简是由当时人写成的,具有可信性,A正确;《三国演义》属于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艺术加工性,可信性不足,B错误;《资治通鉴》虽然属于史书,但是也有作者本身的价值取舍,C错误;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是东汉末年的战争,不属于三国时期,D错误。综上故选A。
材料题
16.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打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请回答:
(1)三国是指哪三国?三国时期,英堆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只写人物,不写原因不得分)
(2)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3)材料二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打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答案】(1)魏、蜀、吴;如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生产的发展。
(2)赤壁之战;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又流行疾病。孙刘联军用火攻,黄盖诈降成功,火烧战船和曹军。
(3)曹操;官渡之战。
【解析】
(1)第一问:三国指的是魏、蜀、吴。根据已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第二问: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先表态,再说明理由。在阐述原因时要从史实入手。如我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如我喜欢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等等。合理即可。
(2)第一问: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
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中,曹军虽然实力强大,但曹操骄傲轻敌,曹军又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而孙刘联军虽然实力较弱,但将帅同心,指挥正确,战术灵活,采用火攻,黄盖诈降成功,火烧战船和曹军。所以赤壁之战最终曹军战败,孙刘联军获得了胜利。
因此,正确答案是:赤壁之战;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又流行疾病。孙刘联军用火攻,黄盖诈降成功,火烧战船和曹军。
(3)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东汉末期,战乱不断,曹操趁乱将汉献帝接到许都,控制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获得有利政治地位。
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大胜袁军,史称“官渡之战”。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共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曹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オ,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于能否调遣。
材料二
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曹操的优势非常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与其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対两家。但曹操却兵败赤壁。
(1)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カ,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发生在哪次战役中?这次战役的胜利对曹操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上述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而后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呢?
(4)你认为从东汉末年的“統一”到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
【答案】(1)官渡之战。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术得当,任用人才,虚心纳谏,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战略失误,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取得胜利。
(4)它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是历史的倒退,但相对于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荡而言可以算是历史的进步。理由:一方面,三国鼎立使秦汉以来的统一局面不复存在,中国历史进入长期分裂割据混战局画。另一方面,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这比东汉末年无数军割据的纷乱局面好得多;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局面到三家局部统一,进而加速了全国统一的历史进程。(观点加理由)
【解析】
(1)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カ,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发生在官渡之战中。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此后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可知所述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孙权与刘备联军采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孙权、刘备趁机发展各自的势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结合上述探究,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术得当,任用人才,虚心纳谏,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战略失误,骄傲轻敌,士兵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取得胜利。
(4)从东汉末年的“統一”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是历史的倒退,但相对于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荡而言可以算是历史的进步。理由:一方面,三国鼎立使秦汉以来的统一局面不复存在,中国历史进入长期分裂割据混战局画。另一方面,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推动了局部统一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局面到三家局部统一,进而加速了全国统一的历史进程。(观点加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三国鼎立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三字经》是中国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是“叙史”部分:“①,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②…魏蜀吴,争汉鼎,③,迄两晋…”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A.①汉业建
②号三国
③嬴秦氏
B.①号三国
②汉业建
③嬴秦氏
C.①赢秦氏
②号三国
③汉业建
D.①嬴秦氏
②汉业建
③号三国
2.(2020·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初三月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东周、五代
B.东周、秦朝、三国
C.秦朝、东周、五代
D.商朝、秦朝、三国
3.(2021·云南玉溪市·七年级期末)毛泽东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中称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曹操打败对手袁绍“统一中国北方”的著名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八王之乱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4.(2021·河南许昌市·七年级期末)2019年10月16日,连接郑州和新乡两个城市的第四座黄河大桥——官渡黄河大桥正式通车。因该大桥位于官渡之战古战场附近,故被命名为官渡黄河大桥。官渡之战中,曹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粮草充足
B.占据了有利地势
C.投入兵力多于袁军
D.战术得当
5.(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刮骨疗伤”的故事: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小明同学进一步查阅史料发现: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这说明了
①关羽中箭是在华佗死后
②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区别
③《三国演义》的内容都是凭空杜撰的
④文学作品是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1·陕西西安市·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结束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垓下之战
8.(2021·河南郑州市·七年级期末)下图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是
A.曹操均取得了胜利
B.都影响了当时的政局
C.都发生在长江流域
D.都体现诸葛亮的智谋
9.《三国志》所载:“……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曹操在兵败北撤后,也曾感慨道:“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关于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瘟疫是曹军战败的原因之一
B.该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该战争为淝水之战
D.该战争标志三国鼎立的形成
10.(2021·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期末)曹操在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中以“奸雄”形象出现,但历史上的他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杰出人物。他的“作为”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人才
②采用屯田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③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④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1.(2021·山东青岛市·七年级期末)观察三国鼎立示意图,对A、B、C三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是蜀国,B处亡于280年,C处建立者是曹操
B.A处是魏国,B处亡于260年,C处建立者是曹丕
C.A处是蜀国,B处亡于280年,C处建立者是曹丕
D.A处是蜀国,B处亡于260年,C处建立者是曹操
12.(2021·山东聊城市·七年级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
哪一幅图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13.(2021·湖南株洲市·七年级期末)下面两幅地图呈现了我国东汉末期的两场著名战役,关于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图一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北方地区完全统一
②图二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两场战役均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④两场战役均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有人说,“三国分立”中蕴育着统一的要素,下列历史事实中,不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B.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C.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D.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15.(2020·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A.
B.
C.
D.
材料题
16.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打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请回答:
(1)三国是指哪三国?三国时期,英堆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只写人物,不写原因不得分)
(2)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3)材料二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打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共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曹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オ,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于能否调遣。
材料二
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曹操的优势非常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与其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対两家。但曹操却兵败赤壁。
(1)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カ,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发生在哪次战役中?这次战役的胜利对曹操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上述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而后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呢?
(4)你认为从东汉末年的“統一”到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