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状况。
2.掌握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理解早期的国家形态和各阶层的不同生活状况。
3.了解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以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重点】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
【难点】
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影视、建筑、饮食图片导入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名称起源:
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
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1.文明的起源——印度河
摩亨佐·达罗(位于今巴基斯坦)时间为公元前2400年-前1700年,占地260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城市总体规划先进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程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很多人将其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文明历程: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
佛像艺术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模块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种姓制度是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以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为特征。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一直延续下来,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世代相袭
2.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3.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复杂的世袭种姓制度将印度社会划分出等级森严的阶层。?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姓的人联姻。?
种姓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印度大部分村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种姓分居不混。……种姓的这种空间隔离性,起着维持和强化种姓意识的作用。生活在同一个种姓区的成员,形成了一个稳定、封闭的社交圈子。因此,即便是那些地位最低的不可接触者,由于有这个圈子的保护,也并不感觉种姓制度有什么不好。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二:“种姓制度及其相关的许多东西是完全不协调的、反动的、拘束的,并且是进步的障碍。在它的体制之内是不可能有地位上和机会上的平等的,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民主,更不可能有经济上的民主。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
1.有利于维持印度统治及社会安定。
2.随着印度社会发展,造成种族隔离,下层群众备受歧视,激化社会矛盾,延缓社会进步。
模块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的概况
佛教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佛陀的教义和婆罗教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主张“众生平等”……佛教认为神比人有大得多的神通,但是神作为众生之一种也不能免除轮回之苦。神还必须从佛陀教义的启示中求得最终解脱,祭神求福就完全是荒唐的事了。佛陀又驳斥婆罗门教的不同种姓从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产生的神话。……佛陀还说明,社会上的不同种姓只是由于不同职业分工形成的,而不是自然如此的。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教义:反对特权,众生平等。
原因:种姓制度不合理激化阶级矛盾。
视频:佛教的传播
2.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图片: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三大文明的比较
小组合作探究
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三、课后小结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历史
九年级/上
影视
建筑
饮食
《三傻大闹宝莱坞》
泰姬陵
印度飞饼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状况。
2.掌握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理解早期的国家形态和各阶层的不同生活状况。
3.了解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以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目录:
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目录与教学目标
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名称起源:
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
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1.文明的起源——印度河
摩亨佐·达罗(位于今巴基斯坦)时间为公元前2400年-前1700年,占地260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城市总体规划先进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程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很多人将其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文明历程: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23世纪
—
前18世纪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左右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前187)
首都:华氏城
华氏城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佛像艺术
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原
人
婆罗门
刹帝利
首陀罗
吠
舍
祭祀贵族
国王、武士、
官吏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
原住民
神权
行政权、军事权
向国家
缴纳赋税
处于
奴隶地位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种姓制度是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以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为特征。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一直延续下来,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印度贵族出行图
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世代相袭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复杂的世袭种姓制度将印度社会划分出等级森严的阶层。?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姓的人联姻。?
种姓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印度大部分村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种姓分居不混。……种姓的这种空间隔离性,起着维持和强化种姓意识的作用。生活在同一个种姓区的成员,形成了一个稳定、封闭的社交圈子。因此,即便是那些地位最低的不可接触者,由于有这个圈子的保护,也并不感觉种姓制度有什么不好。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二:“种姓制度及其相关的许多东西是完全不协调的、反动的、拘束的,并且是进步的障碍。在它的体制之内是不可能有地位上和机会上的平等的,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民主,更不可能有经济上的民主。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
1.有利于维持印度统治及社会安定。
2.随着印度社会发展,造成种族隔离,下层群众备受歧视,激化社会矛盾,延缓社会进步。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创始人:
1.佛教的概况
地
点:
古代印度
佛教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佛陀的教义和婆罗教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主张“众生平等”……佛教认为神比人有大得多的神通,但是神作为众生之一种也不能免除轮回之苦。神还必须从佛陀教义的启示中求得最终解脱,祭神求福就完全是荒唐的事了。佛陀又驳斥婆罗门教的不同种姓从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产生的神话。……佛陀还说明,社会上的不同种姓只是由于不同职业分工形成的,而不是自然如此的。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教义:反对特权,众生平等。
原因:种姓制度不合理激化阶级矛盾。
视频:佛教的传播
印度
中亚
中国新疆
朝鲜、日本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锡兰
2.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泰国首都曼谷玉佛寺(建于1782年)
韩国通度寺(建于646年)
日本奈良东大寺(建于745年)
朝鲜普贤寺(建于1042年)
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
洛阳白马寺
(建于公元68年 中国最早的佛寺)
大明寺鉴真坐像
688~763.5.6
江苏扬州江阳县人
律宗南山宗传人 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玄奘(俗名陈袆)
602~664
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偃师市)
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古埃及
尼罗河
金字塔
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古印度
印度河
种姓制度
佛教
三大文明的比较
文明的代表
发源的河流
文明
小组合作探究
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森严的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建佛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入侵
鼎盛时期——
王朝,首都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时间:
创始人:
教义:
传播:
传入中国
世代相袭、贵贱分明,界限森严、不得通婚
早期文明——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
华氏城
孔雀
特点:
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6世纪
课堂小结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历史
九年级/上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