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七年级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七年级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2 10:37: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1·北京门头沟区·七年级期末)观察下列三幅形势图,它们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答案】B
【详解】
根据三幅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年汉灵帝死后,东汉长期混乱,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以后所形成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263年魏灭蜀,266年
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因此三幅形势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统一趋势不断加强。选项B符合题意;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与三国、西晋不符,A排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只与第二幅图片相关,C排除;选项D与东汉末年、西晋不符,可排除。故选B。
2.(2021·安徽安庆市·七年级期末)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和西晋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的局面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短暂而亡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①说法正确;秦朝和西晋都不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②说法错误;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灭亡。西晋建立于266年,316年灭亡。从而得出秦朝、西晋都短暂而亡。③说法正确;秦朝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而西晋则不是。④说法错误;从而得出①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ACD不正确;故选B。
3.(2021·广西百色市·七年级期末)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南迁开始于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4.(2021·河北唐山市·七年级期末)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这充分说明
A.大地主、大贵族和农民的矛盾尖锐
B.皇帝昏庸无能
C.民族矛盾尖锐
D.统治阶层奢侈享乐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的大地主非常奢侈腐化、统治阶级的腐朽。故D符合题意;大地主、大贵族和农民的矛盾尖锐、皇帝昏庸无能和民族矛盾尖锐,这三者在材料中均未涉及,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2021·河南周口市·七年级期末)下面示意图演示了西晋灭亡的原因。图中“?”处应填的史实是
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内迁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故选C;国人暴动发生于西周时期,排除A;七国之乱发生于汉朝,排除B;五胡内迁是外患,而非内乱,排除D。
6.(2021·山东聊城市·七年级期末)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你认为司马容于317年重建晋王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3世纪末
C.公元4世纪初
D.公元4世纪末
【答案】C
【详解】根据“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可知,317年用世纪、年代表示是公元前4世纪初期,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7.(2021·陕西榆林市·七年级期末)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的画砖,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与胡人的生活习俗。这组画砖可以直接用来研究
A.政权并立
B.民族交融
C.江南开发
D.中外交往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汉人胡食图”“胡人牛耕图”可知,这组画砖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学习胡人的饮食方式,胡人学习汉人的农业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人与胡人在生活习俗上相互交融,体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因此,这组画砖可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故选B项;题干画砖反映的是北方民族的大交融,不能体现政权并立、江南开发和中外交往,排除ACD项。故选B项。
8.(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历史知识。以下思维导图(见下图)中甲、乙两处应分别填写
A.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B.尊王攘夷西晋灭亡
C.西晋衰落尊王攘夷
D.西晋灭亡八王之乱
【答案】A
【详解】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封王掌握实权、西晋皇帝昏庸指向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王掌握实权、西晋皇帝昏庸导致了八王之乱,故甲处应填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西晋逐渐衰落,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导致人口大规模南迁,故乙处应填西晋衰落,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本题选A。
9.(2021·山东潍坊市·七年级期末)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A.世人崇尚文学
B.政府鼓励消费
C.世人金钱至上
D.朝廷打击商业
【答案】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表明因为“钱可以使人由危转安、甚至由死到活,可以决定贵贱、生死等”,所以“人人把钱看作是在世的神圣宝物,他们视钱亲如兄弟,并称之为‘孔方’兄”。因此,题干材料说明了当时世人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故选C项;题干涉及的是金钱至上,没有涉及世人崇尚文学、政府鼓励消费和朝廷打击商业,排除ABD项。
10.(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七年级期末)西晋后期,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迁往江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
B.八王之乱
C.魏、蜀、吴的连年战争
D.游牧民族内迁
【答案】B
【详解
西晋时期出现“八王之乱”,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为躲避战乱,广大中原人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故B正确;西晋统治阶级昏庸腐朽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出现,并不是中原人南迁的直接原因,故A错误;材料是西晋后期,而不是三国时期,C错误;游牧民族内迁从东汉时期就开始了,主要迁往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D。
11.(2021·山东菏泽市·七年级期末)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包括:西晋统治者上层的腐化,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主要表现为“八王之乱”,统治阶级内部的开始相互攻杀;少数民族和流民的起义,在苛捐杂税和地主和官员欺压下,农民纷纷失去了土地,转为流民,西晋政府无视流民存在,百姓无法生活,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流民起义。西晋政府对内迁的少数民族的残酷压迫,使少数民族进行反抗。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是能够促进西晋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西晋灭亡的原因不包括②。故选C。
12.(2021·天津七年级期末)史料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的故事,下图的“晋墓壁画”反映了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画面。二者反映出西晋王朝灭亡原因之一是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皇帝暴病而亡
D.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与“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内容都反映了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不求上进,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题干图片不能反映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
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
B.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魏晋以来逐渐地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A项符合题k
14.(2021·广东汕头市·七年级期末)如下图,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中出现了具有游牧民族饮食习惯的“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表明魏晋时期
A.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
C.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D.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中出现了具有游牧民族饮食习惯的‘手持烤肉串的宾客’”可知,“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但在黄河流域出现了这样的壁画,这体现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故选D项;题干体现的是民族交融,而不是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排除B项;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15.(2021·广西百色市·七年级期末)下边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古代民族交融
B.古代宗教传播
C.古代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A
【详解】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片可知,胡人内迁和汉人南迁,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以及学做面食的汉族妇女都体现了民族之间的交融。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商业和经济,故排除BCD项。故选A。
材料题
16.(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统一?
材料二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结合材料三分析,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四
(3)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答案】(1)魏国;西晋司马炎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局面: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3)东汉、魏晋时期。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即可)
【解析】
(1)结合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可知,三国中的魏国无论在“户数”、“人口”、“兵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两国,因此三国中魏国有条件完成统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根据材料三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主要的内迁民族有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17.(2020·福建厦门市·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这位中国的恺撒不仅是一位征服者,而且还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他把秦国的祖先们所创立的军事和民事中央集权制扩大到了整个帝国。
——摘编自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等
材料二: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出现“尾大不掉”之势。(主父偃)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摘自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藩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等
材料四: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摘编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西周和秦朝所实行的政治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概括汉武帝为解决“尾大不掉”之势而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晋时期发生“八王之乱”的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概括如何做到制度自信。(4分)
【答案】(1)分封制。中央集权制。
(2)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西晋采取分封制的弊端。
(4)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他把秦国的祖先们所创立的军事和民事中央集权制扩大到了整个帝国。”结合所学可知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
(2)措施:根据材料二“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出现‘尾大不掉’之势”可知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来解决“尾大不掉”之势。作用:可以从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分析回答。
(3)根据材料“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藩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可知出现“八王之乱”是西晋采取分封制的弊端。
(4)根据同一个政策在不同的朝代出现的不同的结果,可以从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如何做到制度自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