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图、观察、类比,归纳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y=ax2+k与y=ax2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 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和性质的熟练与灵活应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三角板,课件。
【学生准备】 复习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
四、教学设计
1、
温故知新
利用表格回顾二次函数y=ax2图象在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和顶点坐标、顶点高低、最值方面的特征。
师生活动:通过填写表格和“比一比,赛一赛”,教师启发从开口等几个方面回顾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条理的回顾旧知,并建立概念间的联系。
2、创设情景
师生活动:数学源于生活,将现实生活中的桥梁抽象为数学中的二次函数图象,引导学生回顾如何做函数图象。
设计意图: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作图观察
引发思考
师生活动
首先,师生共同做一做: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
y=2x?
,
y=2x?
+1
,y=2x?
-1的图象。
然后,学生观察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说说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和顶点坐标、顶点高低、最值情况。
(2)说说三个二次函数的异同点。
(3)三个二次函数位置有何关系?
(4)通过上述例子,函数y=ax?
+k(a>0)的性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地回顾画函数图象步骤,再直观地看图感知二次函数y=ax?
+k(a>0)的图象特征,通过四个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出二次函数y=ax?
+k(a>0)图象性质和上下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4、类比总结
深化认识
师生活动
首先,学生自己做一做: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
、、
的图象。
然后,让学生根据图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的形状都是____
.
(2)三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____;
(3)对称轴都是________
(4)
从上而下顶点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5)顶点都是最___点,函数都有最___值,从上而下最大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6)
函数的增减性都相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函数的位置关系怎样?
(8)通过上述例子,函数y=ax?+k(a<0)的性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发言,教师适时点拨。调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在静态中认真思考,探究二次函数y=ax?+k(a<0)的图象性质。
5、课堂总结
师生活动:学生回顾,教师利用表格依次呈现知识点。
设计意图:从知识层面引导学生全面地回顾二次函数y=ax?+k的图象性质,进一步反思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6、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师生活动:通过“小试牛刀”,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对于“典型例题”小组讨论思路,组员独立完成过程,教师规范板书。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可以加强学生互助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巩固新知。
7、课堂检测
(1)二次函数y=-3x?+1的图象是将( )
A.y=-3x?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
B.y=-3x?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
C.y=3x?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
D.y=-3x?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
(2)填表
函数
开口方向
顶点
对称轴
有最高(低)点
y?=?3x?
y?=?3x?+1
y?=?-4x?-5
(3)一条经过向上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形状、开口方向对称轴与y=2x?相同,且经过点(1,3).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写出得到的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③指出当x为何值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当堂检测,当堂批改,当堂评价。巩固新知,检测学习效果,以便课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
8、布置分类作业
复习作业:整理好本节课的笔记。
预习作业:预习课本第33—34页《二次函数y=a(x-h)?的图象和性质》。
基础作业:课时练“达标检测”。
拓展作业:课时练“提能演练”。
附加作业:课时练“抢分练”。
设计意图:依据“检测展评”部分检测结果分层布置相应作业。
将作业要求明确、具体化,复习、预习与基础作业面向全体,拓展作业面向中等生,附加作业面向尖子生。
9、板书设计
y=ax?+k
a
>
0
a
<
0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最值
增减性
上下平移规律
5、教学反思预评价
这节课先利用表格引出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接着利用生活中的桥梁问题动态演示,抽象出二次函数图象,自然引出画函数图象步骤,最后结合两组函数图象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与同学交流学习、发现问题,从而得到y=ax?+k图象特征与上下平移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进而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师生之间的教学和谐,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因为本节内容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规范书写与说理,所以在得出y=ax?+k图象性质的同时加“典型例题”的规范板书,在练习中也注意特别强调过程与说理的规范性与严密性。
优点:整节课主线突出、思路清晰,学生通过自主推导探究得出并掌握y=ax?+k图象特征与上下平移规律,效果比较好。利用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直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课堂结构紧凑,课堂容量适中。课堂练习针对性强,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规范说理与书写过程,反馈工作做得较到位。
不足:学生活动设计还是不够细致,以后在学生书写过程的规范上还应再加强。
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