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九上4.2.1 视图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九上4.2.1 视图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01 17:4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视图》(第1课时)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视图》(第1课时)是鲁教版教科书九年级(上)第四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共安排3个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该节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先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然后再研究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进而实现几何体与其三种视图的相互转化,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想象、操作探索抽象出视图及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通过想象、画几何体的三个正投影分析出视图及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和具体的实物的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不断激发学生对思考与想象,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生活中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视图》第一课时,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形状,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同时在本章第一节课中又学习了投影等有关知识。九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学生具备了学习视图的能力。但考虑到青少年的生理、心里发展特征,他们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对视图的学习必须借助丰富而具体的实例,在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探索有关规律,同时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视图及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
2.
会画圆柱、圆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历有关具体实例的实践、探索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实例了解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提高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视图及三视图概念。
2.会画圆柱、圆锥、球体及其组合体的三视图。
(二)教学难点
1.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
2.感受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观察发现得到概念——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组织数学活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渗透归纳、图形的转化数学思想。
学法分析
本节课以问题为线索,创设情境,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操作与观察、演示与想象、直观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思考与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
六、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圆柱、圆锥、球等教具。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请同学们欣赏庐山风景图片,引出苏轼《题西林壁》问题:诗中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数学道理?
一名学生朗读古诗,思考诗中说明的数学道理
六年级我们学习了小正方体的形状图,这节课我们从正投影的角度深入研究圆柱、圆锥、球体的视图。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探究新
知,合作交流)一()7分钟(
活动(一)认识三视图观察几何体模型问题1:假设一束平行光线从正面投射到这个物体上,你能想象出它在这束平行光线下的正投影吗?如果平行光线分别从左面、上面投射到这个物体上,情况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把想象的正投影画出来问题2:如果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几何体,你所看到的轮廓形状图与刚才画的正投影有区别吗?
学生观察并进行想象,然后动手画正投影。学生代表在黑板画。
给学生想象、画图、分析问题时间,在问题的引导和实际操作中得出视图概念,动画演示几何体分别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视图引出三视图的概念。
在想象、分析、动画演示的基础上探究物体视图,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动画演示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降低对视图概念的理解。
探究新
知,合作交流)二()15分钟(
活动(二)认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1.议一议:(1)下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你能想象出它们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吗?(小组内交流))(2)请在下列图形中找出上面几何体对应的主视图。(3)请同学们画出上述几何体的的左视图、俯视图2.小试身手——练一练画出下列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学生观察交流、辨认、动手画图、分析总结得出曲面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特点学生画图后登台交流展示
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画图过程,对于出现的错误要通过讨论交流给予明确,对圆锥的俯视图圆心的实点要进行强调。教师课件展示学生总结这几个几何体三种视图教师巡视画图过程,关注学生的直观与推理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由实物抽象成几何体,再到三视图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这些设置问题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圆柱、圆锥三视图的变式练习,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三视图的巩固
)10分钟(
探究(三)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拓展提高1.如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你认为它可以看成是哪些几何体的组合?你能画出该蒙古包的三种视图吗?2.请同学们用教具摆组合体,画出它们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动手摆组合体,观察、分析、小组交流其三视图,然后动手画图,展示交流学生动手摆组合体,小组讨论三视图形状,学生登台展示作品及组合体模型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时间,关注学生画图过程,判断学生把蒙古包抽象成几何体是否正确,课件展示其三视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指导
巩固学生对圆柱、圆锥三种视图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发展其空间观念由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四、收获与体会)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收获,培养学生的语言归纳、
概括能力
。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使知识成为体系。
五、自我检测)4分钟(
必做:1.找出图中每一个物品所对应的主视图2.将两个圆盘、一个茶叶桶、一个皮球和一个蒙古包模型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
其主视图是( 
)选做:画出图中的三视图
学生独立分析、画图
教师白板演示答案组内批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了解课堂学习效果,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及时查漏补缺。
六课外作业
必做题:课本135页
习题
第3题选做题:请你自己观察你家里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并尝试画出它的三视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分层作业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七、板书设计
§4.2
视图(1)





投影区
平行光线
平行视线从正面看
主视图从左面看
左视图从上面看
俯视图
八、教后反思
1.教学节比较清晰。我精心的进行了教学设计。在每个环节中,老师和学生的活动、所用时间、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都很清楚。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只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一些基本的三视图的特点,而且普遍掌握较好,因此没有必要再以问题的形式逐步总结认识,教学中将重点放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科学合理地选择实物,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去感受三视图的内在变化与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3.课中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提供了主动观察、操作、分析、抽象、概括、想象、推理、交流的时间。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4.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是数学交流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给学生营造了两次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合作创造一种让他们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了起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5.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提出更多的问题,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还没有养成,依赖性较强
6.
学生思维与空间想象有差异,本节课没有给思维慢的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巩固整理一些失误的地方。
7.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