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4.2解直角三角形
课时安排
1
备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弄清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一个边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根据斜边与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学会根据一条直角边与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3.
情感与态度: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边一个锐角,学生会熟练的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理的函数关系式,并学会函数关系式的变形进一步求其他两边长。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过
程
一、开门见山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请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倒下,树干断处离地面3米且树干与地面的夹角是35°,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米?也就是大树高度是多少米??这里大树的高是斜边与直角边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观察视频动画。这里树高BC’的长就是斜边与直角边的和,直角边AB长度是3米,只要求出斜边AC的长度就可以了。在本题的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直角边AB为3米和一个锐角35°,如何求出斜边AC的长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温故知新1.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师生:
由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元素(至少一个是边),求其他所有元素的过程。师: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元素(至少一个是边),是指哪两个元素??生:
已知两条边,或者知一边和一锐角。
2.在RtΔABC中,
∠C
是直角,边角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
锐角之间:
∠B+∠A=90。三边之间:
勾股定理边角之间:
锐角三角函数3.如图
在RtΔABC中,
∠C
是直角,
a=2,
c=1,,则
∠A=(
),
∠B
=
(
)
,
b=(
)
生写解题过程,之后师提问:已知两边怎么解直角三角形呢?生:先求已知边的比值,再利用比值对应的三角函数值,求出一个锐角,最后根据锐角互余求另一锐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度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师板书课题)过渡句:这节课我们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一种情况“知道一锐角一边解直角三角形”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一)例题讲解师板书:
知斜边求直角边例3
在Rt△ABC中,∠C=90°c=128
,∠B=60°,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思考并讨论:
1.尝试画出符合要求的直角三角形
。学生画图
2.哪些元素已知,哪些元素未知?如何求?根据解直角三角形定义,我们要求一个锐角两个边长,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恰当的三角函数是做题的重点。小组内讨论解决。提示:
斜边c已知,直角边b未知,你想到了什么函数?
再求直角边a你又想到了什么函数?生交流。。。师板书,学生口答过程。3.知一角与一边为斜边,解直角三角形的步骤是?师生总结:步骤1.图2.求角3.列式子(由c求b想到了正弦求a想到了余弦)
4.变形(强调线段C,b写在函数的前面)5.写结论
老师重点强调:如何根据已知选择合适的关系式;如何根据关系式恰当的变形求边长。
4.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吗?生1:利用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一直角边后,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生2:先求出∠A=30°,再利用其对应的三角函数关系式建立边角间的关系,变形后求出两个直角边的值。或者求出一个直角边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最后一边。师总结:第二种方法可以,但不提倡。建议使用原题的数据解,不容易算错数。5.例3跟踪练习师:上面的∠B=60°改为∠B=45°边c的长度改为10,其余不变。练习:在Rt△ABC中,
∠C=90°,
c=10,
∠B=45°,求a与b的值。生:板书解题过程,略写,老师点评。练习:如果斜边的长度已知,∠B大小已知,你能用这两个量表示出两个直角边的大小吗?生:口答略反思:本题中怎样根据斜边求直角边?师生:由斜边求直角边用乘法。也就是说,已知斜边求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用乘法用正弦,锐角所邻的直角边用乘法用余弦。师板书:知斜边求两直边,用乘
过渡:如果这里将“斜边c=128”条件改为直角边“a=15”,怎么解呢?请看例题4(二)例题讲解师板书:知直角边求其他边例4
在Rt△ABC中,∠C=90°a=15
,∠B=
45°,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思考并讨论:
1.尝试画出符合要求的直角三角形,生画图。2.本题哪些元素已知,哪些元素未知?怎样解?提示:
直角边a已知,斜边c未知,你想到了什么函数?再求直角边b你又想到了什么函数?生: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列出函数关系式,再变形求出两边的值。求c用余弦,求b用正切。3.
你能仿照例3的解题步骤解本题吗?试一试生板书解题过程,略写,老师点评。上面的a=15改为b=10其余不变。如何求另外两边呢?
4.例4跟踪练习练习:如图:在Rt△ABC中,∠C=90°,b=10,
∠B=
30°,求斜边c与直角边a的值.学生讨论并板书。。。5.师:上面题中,如果已知a跟锐角∠B,你能表示出其余两边的长度吗?由此本题根据直角边怎样求斜边?
怎样求另外直角边?学生讨论。。。师生:我们对比一下,由a或b这两个直角边求斜边,我们用什么方法解?求另外在直角边我们用乘法还是除法?生:求斜边长度要用除法,求直角边用乘法也用除法,得好好识别三角函数关系式师强调并板书:知直角边求斜边用除法,求另一直角边用乘用除要分清三、交流展示
总结升华1.课前导入问题2.如图,一山坡的坡角∠A=
34°小刚从山脚A出发,
沿山坡向上走了240m到达点C.求小刚上升了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的形式
)学生思考并回答
(口答)师:在实际问题中,本题是知道什么条件解直角三角形?生:知道了斜边求对边。解:
如图,在Rt△ABC中,
∠B=90°,∠A=34°,C=240m所以
答:小刚上升了约134
m.师强调: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问题。3.填空
如图,在Rt△ABC中,∠C=90°(1)已知∠A、
c,
则a=__________;b=____(2)已知∠A、
b,
则a=__________;c=_________已知∠A、
a,则b=__________;c=_________。反思: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怎样解直角三角形呢?(从求边,求角两方面总结)学生交流展示各组的答案,最后师生总结师:求角:利用两锐角互余来求出另外锐角。求边:利用三角函数值求出边角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求出另外的边。四、课堂总结
能力提升
你有哪些启发与收获,还有什么疑惑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学生谈收获。。。接下来,老师也谈谈收获: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具体看我们议一议中的内容。特别要提示;
求直角边的长度用乘法,求斜边长度用除法。另外我们学会了根据已知条件,画出恰当的直角三角形。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这里的画图能力实际上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即学习了数形结合与转化数学思想的应用。四、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一)课堂测试1.下列直角三角形中不能求解
的是??(????)
A
已知一直角边一锐角??
?B
已知一斜边一锐角
C
已知两边?????????D
已知两角
2.
知在Rt△ABC
中,∠C
=90°,
C
=15
,∠B
=60°,求a的长.
(二)作业布置:略
板书设计
4.2解直角三角形
一、
知斜边求直角边
二、知直角边求其他边
老师板书例3
步骤:1.画图
例4学生板书例4
2.求角
3.列式子
4.写结论学生板书练习
学生板书练习
用乘用正弦用余弦
求斜边用弦用除,
求直角边用切用乘或除
A
B
b
a
c
┏
C
⌒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