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标要求】
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新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理解认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概括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分析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3.梳理宋代同辽、西夏和金的关系,理解认识宋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学法指导】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联系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2.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正确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
3.分析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影响及其失败的原因;运用比较法认识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4.认识南宋偏安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________,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________、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2.措施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________,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____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______,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各级机构的权力,使其互相牵制
①在中央,枢密院专掌________,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又与________管理机构“三衙”分权。
②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________,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________长官。
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________,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影响
(1)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参考答案]
1.(1)北汉 (2)军阀割据 中央集权
2.(1)知州 转运司 禁军 (2)军政 禁军 通判
(3)枢密院 科举规模
[图示解史] 宋初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情境思考] 北方地方权力分配的特点
观察教材“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思考:北宋在地方同时设置知州和通判,体现了其机构设置的什么特点?
提示:分散权力,相互制约。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的表现
(1)辽朝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①早在北宋建立之前,________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②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________,均告惨败。
③辽军大举南下,兵临黄河北岸。双方签订协议,维持已有________。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2)西夏和北宋达成和议
①北宋与西北________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
②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____。
[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议
(1)从消极方面看:两宋时期的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对两宋政府来说都是接受屈辱条件以求得苟安,也给宋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从客观方面看:和议本身是民族间友好和睦的表现,和议之后,双方减少了战争,客观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2.财政危机的原因
(1)军费直线上升
①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________组建的,训练废弛,素质低下。
②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________开支的一半以上。
(2)养兵和养官的沉重负担
①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________也不断膨胀。
②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图示解史] 北宋三冗两积
[参考答案]
1.(1)契丹族 北伐 边界 (2)党项族 “岁赐”
2.(1)招募 国家财政 (2)官僚队伍
三、王安石变法
1.“庆历新政”
(1)北宋的政治风气________,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在位时,大臣________曾发起一次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3)新政明显触犯了________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
2.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主持变法
①1069年,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②变法涉及________、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
③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____________,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________、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________”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3)变法的影响
①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_______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③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参考答案]
1.(1)因循保守 (2)范仲淹 (3)官僚集团
2.(1)宋神宗 农业 管理和控制 (2)农业贷款 兵农合一
(3)人民
学思之窗 (教材P52)上述言论出自变法反对派之口,或有夸大之处,但是否也反映了变法的某些缺陷?
提示:从材料中我们能看出王安石变法的两大局限:一是改革步伐太大,全面改革,触动的利益集团过多;二是操之过急,数项改革几乎同时推行,缺乏渐进性。除此之外,改革措施的本意与实际效果的背离,变法措施的开展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等都不利于变法的开展。
[易错提醒]
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为解除封建地主阶级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情境思考]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思考: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谈谈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国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________即帝位后退保南方,是为南宋。
2.金与南宋的“战”与“和”
(1)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________战绩卓著。
(2)绍兴和议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________,(3)民族之间的“和”: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宋夏议和、宋辽议和、宋金议和,实现了双方长期的和平,实际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加强,最重要的是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_____”。岳飞也被南宋朝廷杀害。
3.宋金南北对峙
(1)南宋统治稳定后,将都城定在________。
(2)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________”,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参考答案]
1.宋高宗
2.(1)岳家军 (2)称臣 岁贡
3.(1)临安 (2)世为侄国
[知识拓展] 宋代民族之间的“战”与“和”
(1)宋代时期民族政权并存,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这是两宋民族关系的显著特点。
(2)民族之间的“战”:战争是暂时的,但对于交战双方都是一种灾难,伤害了民族感情,加剧了民族仇恨,中断了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
【深化拓展】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崇文抑武”,文人治国。这有利于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因为文官不懂军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2、评价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1)积极作用:①促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经验。
(2)局限性: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样,北宋国力不强,对外战争胜少败多,呈现出“积贫积弱”局面。
3、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1)变法内容广泛,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方面。
(2)以理财为核心措施,重视开源与节流,尤其是开源。
(3)国家加强对多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尤其重视调节国家、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农民之间的关系。
(4)试图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目的。
(5)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6)关注人才培养与变法的关系。
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原因
①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
③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变法。
④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⑤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
(2)教训
①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②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
③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