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故事二则 课件(2课时 13+1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7.故事二则 课件(2课时 13+1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23:12:51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27.故事二则
第一课时
大家认识下面画中的两位人物吗?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资料链接
hóu



我会认


bài

suǐ

zhā

无能为力
扁鹊治病
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寓意:很小的毛病如果不早做处理,就会引发大的问题。也说明对于一些问题要在发现的时候就解决,否则会因为轻视而酿成大错。
重点词语
读一读
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名医扁鹊连续三次拜见蔡桓侯,劝说他治病,但因为蔡桓侯不听他的劝告,不相信他的话,最终病入骨髓,无药可救的事。




中医四诊
看气色
听声音
闻气味
问病情
按脉搏
资料链接
“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也说明扁鹊用的是“望”诊。
扁鹊在蔡桓候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
扁鹊为蔡桓候诊病用的是哪种方法呢?

“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候,只看了几眼”,也说明扁鹊用的是“望”诊。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扁鹊解释道:“病在皮肤,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从扁鹊劝说蔡桓侯的话中,你能体会到扁鹊怎样的心情?
着急、担忧
扁鹊为什么担心蔡桓侯的病情呢?
医者父母心,扁鹊的担心中可见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
蔡桓侯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

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

假如他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

就能避免它渐渐恶化

不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
防微杜渐
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能说说你从
“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吗?(共10张PPT)
27.故事二则
第二课时
biāo



我会认
重点词语
纪昌学射
百发百中
寓意: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形容射击技术高明,也比喻办事有绝对把握。
大家听说过《羿射九日》的故事吗?
读一读
这则寓言讲的是纪昌跟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二是“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纪昌是怎么按照飞卫的话练习的?
①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眼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②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
纪昌在飞卫的指导下,刻苦练习眼力,他不仅学会了(
),还学会了(
),最后,纪昌成为了(
)。
盯住目标不眨眼
把小东西看大
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飞卫是想让他先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再开始学习射箭,才会事半功倍。
飞卫为什么要让纪昌先练习眼力呢?
有关
“勤学苦练”的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我们要想获得成功,不仅得从基本功练起,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决心以及不怕辛苦的毅力。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