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2 08:43: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认识“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菊、残”等10个字。
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诗的味道并尝试背诵。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意思,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通过学习古诗,唤醒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菊、残”等10个字。2.能借助注释并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3.多种形式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诗的味道并尝试背诵。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
(一)激诗趣,导诗题
1、师:诗是最美的语言。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看到落日夕阳,你会想起——
看到倾泻而下的瀑布,你会说——
看到蜻蜓落在尖尖的小小的荷叶上,你会脱口而出——
指生回答。
2、从下面的九个字中识别一个诗句,谁来?(指生回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我们来读一读这几句诗。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你说都有“秋”字,没错这几句诗都是写秋天的。
师:同学们,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幼学如漆”,我们小时候就应该读古诗,背古诗,传承中华古诗词。
初读悟,解诗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赠刘景文》,感受一下苏轼笔下的秋天。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这个“赠”字,是本课的一个生字,你们看,这个字的左边是什么字。这个“贝”字,在很久以前代表的是钱,它做偏旁的时候,写得瘦长一些。右边是曾经的曾在以前读增,也就是增加的意思。你们看这个字多有意思,把自己的钱给别人,增加了别人的钱,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几分愉悦。你们想想看,赠是什么意思,没错,就是送给,给予的意思。我们接着写,刘这个字,也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边的这个文,最后一笔变成点,右边是一个立刀。(接着写完“景文”)来,读课题。我们还知道李白的《赠汪伦》、杜甫的《赠花卿》。现在,你们知道课题的意思吗?
质疑课题:读了这首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通过题目,我知道了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刘景文的。读了题目,我想问,苏轼为什么要写一首描写秋天的诗送给刘景文?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在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整体知,知诗意
读正确: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诗句。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读。请你读。师:真好,字正腔圆,读得很准确。
2、读出节奏:《三字经》中有句话说的好“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这个明句读,就是要读好停顿,这样才能读出诗的节奏美。板书:朗读正音名句读。老师来读一读,你们认真倾听。(老师范读)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好,自己读一读,试一试,读出诗的节奏美。谁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读——指生读,男女生赛读。
3、想象画面读诗: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来想象其中的画面,请你为大家朗读,老师有个要求,既要读出节奏,也要读出画面,怎样读出画面呢,老师再给你个建议,当你读到描写景物的词时,可以稍稍重音读,但不要破坏诗的节奏美,可以吗?指生读。师:就这样,我们读出诗的节奏,想象着画面,也就读出了诗的味道。(四)品词句,悟诗情
1、你读得真好,把我们带到了诗中的画面里。来,同学们,说说看,刚才,你看到哪些景物?你说,有荷,你说有菊,你说还有橙和橘。(板书:荷尽菊残
橙黄橘绿)哪一句诗,哪个字给了你秋天的感觉?(放手学生回答)
2、荷尽已无擎雨盖(尽)为什么是尽?在这里,尽是什么意思?(没有了,消失了)说到“尽”字,你想到了哪些曾经背过的诗句?“白日依山尽”还有吗?“众鸟高飞尽”“人间四月芳菲尽”(出示诗句)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诗句,想象一下,你仿佛又看到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消失了,是啊,这是白日依山白日尽。你看到了天空中的鸟飞得无影无踪,是啊,这是众鸟高飞众鸟尽。你看到了人间四月,所有的花儿都凋谢了,是啊,这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同学们,在这些画面里,“尽”留给你的是什么?生:消失、结束、凋谢、完结、枯萎。那么,“荷尽已无擎雨盖”里的“尽”指的是什么?荷花凋谢,荷花枯萎。指生再来读一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这是一种怎样的“尽”?生:,连荷叶也没有了。你怎么知道的?没错,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就是荷叶,你借助注释理解了“擎雨盖”的意思。这叫会学习。结合注释想象画面是学习诗词的好方法。(板书:结合注释想画面)同学们,看着已经枯萎的荷花,残败的荷叶,你是否想到了曾经这样的荷花和荷叶(出示图片)有没有想到一句诗?没错,就是这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是这硕大的莲叶,娇艳的荷花此是已变成了这般衰败干枯,读——荷尽已无擎雨盖。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秋天的凄凉,萧瑟。请你再读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3、菊残犹有傲霜枝读一读,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秋天菊花的特点?(残)为什么是残?既然都是写秋天的凋谢败落,为什么不用“尽”?没错,菊花虽谢,但还有菊枝在。来,请你读,读出秋末残菊的败落——菊残犹有傲霜枝为什么叫傲霜枝?(出示图片)看到这幅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生:我看到了秋风中菊花的枝叶傲然挺立的样子。生:菊花虽然谢了,但是它的枝干挺得直直的。生:虽然寒风吹落了他的花瓣,却吹不弯它的枝干。说得真好,没错,就是这样的——傲霜枝。请你读——菊残犹有傲霜枝现在,你感受到的还是“残”吗?生:我感受到的是菊花的不畏严寒,生:我感受到的是菊花的傲霜挺立。没错,残的是菊的外表,不残的是菊花的品格,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了诗中难懂的词语。也由此感受到了荷的残败,菊的傲然。板书:品词析句诗意明联系生活悟诗情来,读出你的感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所有丰收的景色,作者都用一个词概括了,那就是——橙黄橘绿。你们现在读一读,“橙黄橘绿”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硕果累累,没错。现在,你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运用前面我们理解词语的方法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同学们,诗题是“赠刘景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你说,收获的喜悦,高尚的品格。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点资料,请大家自读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刘景文是北宋大将刘平之后,将门虎子,为人粗旷豪放,诗文襟袍开阔,甚合苏东坡脾气,称他为“慷慨奇士”。在苏轼的竭力举荐下,官位有了一点升迁,当时的刘景文已经58岁。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一见如故,多次赞许刘景文为“无双国士”。阅读材料二: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唐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屈原《九章·橘颂》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苏轼要赠与刘景文什么呢?对他的希望,对他的勉励,一种昂扬的志向。一种乐观向上、不懈努力。苏轼看到58岁的文武双全、不受重用、意志消沉的刘景文,用秋末冬初的景色劝慰、勉励好朋友。来,一起感受这样的朋友之间的勉励吧,全班齐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师:自古以来,荷花、菊花、橘子都是美好君子形象的象征。都有高尚的品格,这几个景物在苏轼诗中出现,送给刘景文,这就代表了刘景文也有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五)拓延伸,迁方法
师: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理解诗意的?整理板书如下:朗读正音明句读,品词析句诗意明。结合注释想画面,联系生活悟诗情。
师:历史上,刘景文也听从了苏轼的劝告,重新振作起来了!刘景文帮苏轼建成了有名的苏公堤,现在可是在杭州十景中排名第一。正是这份振作,才让他有了橙黄橘绿时,拥有更美好的人生秋天。
勤总结、升诗情
师:本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秋末冬初的美景,知道了诗人对好朋友的劝勉,理解了积极向上、乐观对人生的重要性。课下继续读苏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