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说到唐代诗人,你们首先会想到谁呢?
作者: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其为“七绝圣手”。
出
塞
——王昌龄
边关,边塞
看到这样的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边塞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
qín
秦
zhēng
征
sài
塞
我会认
我会写
多音字
还
hái
(还有)
huán
(还原)
本诗读huán
结构分析
秦
塞
征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土
部首:禾
偏旁:彳
亻
读一读
伴随着朗读录音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上。
读一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
qín
zhēng
huán
sài
秦时明月汉时关
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即秦朝时期明月照着边关,汉朝时候明月依旧照着边关。
诗句解析
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征边塞的士兵,
至今仍没有回家。
诗句解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是谁?
诗句解析
假如有李广将军来戍守边关,一定不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南下入侵。
资料链接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人,西汉时著名武将。李广的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将门世家出身。汉文帝十四年(前165年)从军,死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一生与匈奴交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凭借一身盖世武功,杀敌无数,匈奴人畏其英勇,称之为“飞将军”。
作者为什么要呼唤这样一位飞将军呢?
诗人多么希望朝廷能早日任用像李广这样的良将;多么渴望早日平息战争,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啊!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人们都有同感啊!
《出塞》是王昌龄著名的两首边塞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愿望。
课堂小结(共19张PPT)
21.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我会认
jiàng
将
xiàng
项
项
比一比
顶
形近字
催
雄
项
醉
鬼
亦
左右结构
词
独体字
“鬼”的第一笔是
结构分析
我会写
【唐】
王翰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他的诗多豪放壮丽之句,可惜很多已散失,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流露出作者厌战的情绪,也表现了一种毫纵的意兴。?
资料链接
读一读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pí
pá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诗句解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就是醉卧在沙扬上,也请诸君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诗句解析
《凉州词》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诗句解析
【小结】诗人用酣畅之笔抒发了一种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沙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的、令人恐惧的,但诗人用“醉卧”面对残酷的战争,这是何等的豪迈啊!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xiàng
jié
读一读
【宋】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资料链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资料链接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称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资料链接
资料链接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转变。
靖康之耻
课后思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
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
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
课后思考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诗的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总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别人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