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教学目标】
认识课文中“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走进校园,有没有闻到桂花的香味?我们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秋天来了,桂花开了,一场动人的桂花雨即将落入我们的课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桂花雨》。(板书:3桂花雨)(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你从文中读到了一场怎样的桂花雨?教师: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学生举手读、男女生分读、齐读)2.教师指出生字“捡”与“拣”的书写与意思的区别,并举出不同的语境,帮助学生区分。
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词语我们都认识了,请同学们回顾刚刚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从文中读到了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学生预设:我从文中读到了一场香飘十里(清香、香飘飘)的桂花雨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为一个字。学生预设:香教师板书:香
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场香的桂花雨?
学生预设: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教师指导:我们学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句子,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能体会到桂花的香?学生预设:我通过“迷人”这个词语体会到了桂花的香,体会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桂花这迷人的香气。
学生预设: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从“浸”这个字感受到桂花香得浓郁。教师指导:想想自己在充满桂花香味儿的水里泡个澡,会是怎样的感受?学生预设:自己浑身香香的,快乐极了!(带着这份垮了朗读这段话。)我的头发是香的,小手是香的,就连小脚丫也是香的,我觉得享受极了!(带着这份享受读出桂花的香。)教师指导:刚才老师他感受到了郑家有桂花香、李家有桂花香,还有谁家闻到了桂花香(学生再读)已经有三家四家、七家八家闻到了,抓住关键词“前后左右十几家”(所有的同学一起读,感受桂花的香)。
3.同学们,结合自己此时的心情以及课文内容,再次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
学生预设:这是一场快乐(令人兴奋、激动)的桂花雨。教师总结:最终结为一个“乐”字(板书:乐)在桂花盛开的时候,小琦君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有多想?请你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学社预设: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教师指导:你会在什么情况下缠着母亲?学生预设:(1)我在想吃糖的情况下总是缠着母亲。(带着撒娇的语气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3)我在想要玩具的情况下总是缠着母亲。(和老师配合加上动作再读)师生合作读:早上,桂花开了,传来阵阵香气,我飞快的跑向母亲问(学生读)。中午,在太阳的照射下,桂花闪耀着银光,愈发芬芳,我迫不及待地跑向母亲,问(学生读)。夜晚,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向着明天总可以摇桂花了吧,我又一次问母亲(学生读)。学生小结:语文不仅在书上,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
4.小琦君每天盼啊,盼啊,终于老天爷也爱怜她了,准备了一场台风。这下母亲可着急了,赶紧让大家提前摇桂花。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问题:为什么使劲地摇?学生预设:(1)因为作者太快乐了。(快乐地读这句话)(2)因为使劲才能摇下更多的桂花。(学生齐读)
5.出示课件: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想下雨,好香的雨啊!”问:此时的你就在桂花树下,你会怎样的喊呢?学生预设:大声地、兴奋地、激动地(带着感受读)教师引导:可加动作、表情读;小女生捧起桂花甜美地喊小男生将桂花抛向天空,顽皮地喊;老师泛读,深吸一口桂花的香,学生齐读。
6.多么可爱的女孩,多么顽皮的男孩,多么勤劳的妻子,父亲看着,笑着,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课件出示: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余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教师读、学生读)
7.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琦君七岁那年,哥哥去世,十二岁举家搬往杭州,上了初中的琦君依然热烈的喜爱着桂花,时常约上几个同学去山上赏桂花。每次回来,都会捡一大袋给母亲。课件出示: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教师引导:如果琦君给母亲带来这里的花,母亲会怎是说?
学生预设:这里的华再红,也比不上家乡的花儿。教师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此时,母亲闻得不单单是桂花的香味,还有桂花勾起的关于故乡的美好回忆。指导朗读:哥哥却已不再,一家人再不能团聚,每当桂花盛开,母亲总是说:学生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8.1949年,琦君离开自己的家乡,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依然忘不掉生他养他的故乡。出示课件:于是,我又想起来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作者借桂花来寄托自己怎样的感情?(板书:思乡)原来,这不仅是一场香的桂花雨,一场乐的桂花雨,更是一场思思乡的桂花雨。请同学再一次带着思念读课题:桂花雨。
拓展提升,升华情感
师:故乡是根,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根文化。写思乡的文章有很多,余光中也曾写过他的乡愁。课件出示《乡愁》,教师泛读。乡愁是每个游子内心抹不掉的愁,断不了的情。请同学们齐读《乡愁》,并思考余光中是借助哪些事物来寄托自己的乡愁的?学生预设: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教师小结:这就是语文,它源于生活,我们也可以学习《乡愁》《桂花雨》,通过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课后作业,学以致用
师:提起家乡,说起母亲,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座座大山,它们承载着我的关于童年的一切美好回忆。你的家乡在哪?给你留下美好回忆的是什么呢?请你也写一写吧。以《家乡的——》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
结语:八月,一场动人的桂花雨落入我们的课堂,愿我们永远记住琦君的《桂花雨》,愿这场桂花雨落入每一位同学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