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搭石》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2 14: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搭石》
教学目标
认读“汛、间”等7个字,会正确书写“衡、绰”等9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谴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想象画面,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难点: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三、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这里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他每每回忆起自己家乡的时候,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出示词语,预习展示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生自由读;个别生读;齐读。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生自由分享。(出示词语:汛期、平衡,协调有序等)
本课的生字,你觉得哪个需要格外注意?师讲解“衡”学生练写。
展示学生书写。
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什么是搭石?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体会搭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过渡语:所以,在作者的眼中,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既然是风景,就给人美的感受。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美”。
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出示学习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然后交流反馈,表达见解。出示课件:默读二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先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再圈出让你有感受的词语,然后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
学习画面一:乡亲们摆搭石,换搭石。(1)在欣赏“摆搭石”的风景时。抓住“早早地”“谴责”等词语,理解将搭石摆放好的原因。出示课件: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①为什么“早早地”?(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②那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在寒凉的水里走,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会受到谴责)③你体会到了村民怎样的品质?④指导朗读。(2)在欣赏“换搭石”的风景时。出示课件: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①上了点年岁的人会急着去做什么呢?上了点年岁的人每次遇到搭石不平稳的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关注关联词语“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来回答。②创设情境,随机采访。看来,不少同学都对这句话有体会。好,那么咱们师生合作一下。你们就扮演这里上了年岁的人,老师扮演记者,下面,我就采访你们其中的几位。准备好了吗?创设采访情境:师:老人家,您找到这块合适的搭石就不容易了,为什么还在上面踏来踏去呀?预设学生发言:我心里不踏实!这样踏几个来回,才知道它稳不稳,免得人走上去东摇西晃。师:大娘,我看您在这地上都找半天了,您想找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预设学生发言:姑娘啊,你不知道,这摆在溪中的搭石,一定得找平整的、方正的。师:大爷,您都在这搭石上踏了好几个来回了,歇歇吧!师:你从中体会到相亲们怎样的品质呢?③指导朗读。
学习画面二:一行人走搭石。(1)品味语言,想象画面。出示课件: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协调有序”什么意思,谁知道?(相互配合得好,很有顺序)在文中指什么呢?老师也想加入到走搭石的队伍中,开火车师生合作学习。让一组第一个同学做前面的,第二个同学做后面的,第三个同学做前面的,第四个做后面的,依次类推: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一桌小朋友读)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二桌小朋友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三桌小朋友读)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四桌小朋友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指名配乐读:多么美的画面啊!这个情景打动了大家,咱们一起读读。师:你们看,作者描写得多么生动啊!不仅写出了声音美,还写出了形态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画面三:两人面对面走搭石。我想这一行人走搭石时的画面一定印在了你们的心里,那么两个人走搭石时,又是怎样的表现呢,你还体会到什么?学生读课文后,抓住“总会”“止步”“招手示意”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可以让学生相对而站演一演,走进文本,感悟村里人先人后己的美德。
画面四:年轻人和老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互相礼让。那么,遇上老人过搭石呢?出示课件: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1)理解“理所当然”。(2)激发想象,练习表达。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碰上小孩,提着重物的外乡人,残疾人......走搭石,村里人会怎么做呢?出示课件: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假如遇上提着重物的外乡人走搭石,———————————————————假如碰上_______,村里人会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学习第五自然段。总结:这些“理所当然”的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怪不得作者说:(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相亲们美好的情感。
看来,在你们的心中已经深深地记住了这一排排默默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普普通通的搭石,因为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请大声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外延伸,读写指导
同学们,作者正是这样留心观察生活,才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2.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七)布置作业小练笔: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你发现了吗?请你回想身边那些普通的人、平凡的事,把想到的情景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