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5.2《定风波 》
(人教版必修4)
定风波
苏轼
121234567891
新课导入
作者常识
赏析探究
归纳小结
扩展延伸
课后作业
目录
诗词吟诵
诗词背景
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词作。
2.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复习通过分析字词含义鉴
赏词作的方法。
12123456789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苏轼旷达坦荡,
无惧困难的胸怀 。
回主页
苏轼,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
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是旷达的。我们将学习的《定风波》充分体现了他这一精神特质。
新课导入
回主页
苏轼,字 号 ,
北宋著名词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 并称“苏辛”。
子瞻
东坡居士
辛弃疾
作者常识
回主页
诗词吟诵
回主页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
回主页
诗词背景
整体感知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
回主页
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赏析探究
回主页
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赏析探究
“莫听”
“超然物外”
“何妨”
“谁怕”
向风雨挑战
“吟啸且徐行”
潇洒安闲
泰然自若
回主页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 ?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赏析探究
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
“竹杖芒鞋”
闲散江湖
“马”
奔波官场
“竹杖芒鞋
轻胜马”
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轻”
回主页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赏析探究
“风雨”
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上的风云变幻
“任”
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回主页
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探究
回主页
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
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赏析探究
“料峭春风”
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山头斜照”
人生的希望
回主页
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明确: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
赏析探究
回主页
“风雨”和“晴”
人生的逆境和顺境
名利的失和得
官职的降和升
归纳小结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复杂而深微的情致及旷达情怀。
《定风波》是苏轼的旷达词之一。旷达情怀贯穿了全词的始终。所谓旷达,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旷达词在苏词中数量很多,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的主要风格。
回主页
扩展延伸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回主页
思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苏轼旷达词的代表作之一。词中哪些诗句体现词人旷达情怀?请加以赏析。
回主页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诗借月之圆缺的"物理"排解人之离合的情理,最后以由衷的美好祝愿收结全篇,表达了作者超逸旷达的情怀。
扩展延伸
课后作业:请利用书籍或网络搜集苏轼其他旷达风格的词作,并把它作为本周的摘抄作业抄于摘抄本上。
回主页
谢谢观赏!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