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爬天都峰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搜集图片等方式领略黄山的美景。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3.通过详读段落细节,学习作者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通过详读段落细节,学习作者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衔接课题。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引出疑问。师:小朋友和老爷爷是怎么爬上去的?
设计意图:
有效的复习是承接前后课时学习的重要环节。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朗读感悟衔接上个课时学习,同时也自然地引出本课时的学习。
二、新授
探究一: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①我爬得上去吗?
②真叫人发颤!
(2)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和感叹句,以及“啊”“哩”等语气词,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学习中来。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自由读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预设: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①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有“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的含义,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都是对对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预设:应该用不可置信、敬慕的语气来读。
③(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我”是受老爷爷的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课件出示: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①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并加以体会。
课件出示: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②这些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预设: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③阅读第7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的不易及喜悦。
④指导朗读:要读出对爬天都峰的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兴的情绪。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3)阅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预设:因为“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设计意图: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思考、行动、探究、争论的过程中,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
探究二: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1.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练习朗读,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享受交流的快乐。
探究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课件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预设:“汲取”是吸取的意思,“我”和老爷爷都看到对方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不甘落后,所以才能爬上天都峰。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预设:我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了决心,有了勇气,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会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联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三、练习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绪。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详读段落细节,知道了学习作者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从而到达成功的峰顶。
五、作业
1.基础作业: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拓展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在全文学习的收尾阶段,更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整篇文章的阅读做一个梳理,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