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解题
《将进酒》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yǐng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当时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宕起伏。
请思考诗歌中包含了那些情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流水文化: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
形容词为动用法,“为……而悲叹”
比兴:
比喻:
反衬:
夸张:
悲:对时光流逝,生命渺小,抱负不能施展,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
前四句手法表达:
以黄河水东流比喻时间流逝,以引发对人生的慨叹。
以黄河水一去不返喻青春难再,人生易逝。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从空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和时间(朝、暮)两方面夸张写出人生的渺小与短暂。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欢: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愤激之语
1.鄙视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
2.憎恨黑暗卑污行为
主旨句
愤激之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孔子、孟子:
屈原、贾谊:
奔走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施行仁政,却一直得不到任何一个国君的任用。
理想、抱负一直不为人所理解。
愤激之语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陈王:
三国曹植
倾慕陈王昔时宴饮,控诉现实遭遇。
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由自身境遇联想古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表现了对统治阶级不抱幻想,决心做流芳百世的饮者的愤激。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中的“万古愁”的内涵是什么?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愁
一愁
二愁
三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愁
一愁
二愁
三愁
情感发展的脉络
悲
欢
愤
狂
人生短促
悲而行乐
怀才不遇
狂放不羁
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有上述不同与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
《梦》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内容上,相同: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不同:“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前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
A.径须沽取(沽:酤)
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助词,在动词后,无实义
C
C
请
拿
扶持
带兵的人
带领
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_。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___
__,__
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等。
愤激
悲
欢
狂放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
朝如青丝暮如雪
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
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
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
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