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教学目标:
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鹤、宜”
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
2、出示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中国人的笔下,白鹭是经常入诗入画的动物。白鹭到底是一种什么鸟儿?竟受到文人墨客的如此青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地欣赏它们的美吧!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词语关:适宜、白鹤、嫌弃、边框、镜匣、口哨、恩惠蓑毛、长喙、嵌入、嗜好、清澄、铿锵、韵味巩固:蓑毛、边框、长喙、清澄、铿锵
2、朗读关:观看白鹭在自然保护区的视频,感受他们的自由自在,但是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你自由朗读第1-5自然段。指导朗读:注意通过语气、重音、停顿读出白鹭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它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都吸引他追随的目光,而白鹭的生活片段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请你朗读6—8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白鹭的哪个生活场景?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师生共同总结:背景---黄昏状态----低飞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首尾呼应,又叫前后照应,意思是头和尾相互照应。它是写作手法的一种,能够深化主题,加深读者印象。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通读课文。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所一我们要保护动物,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我们要爱护大自然。
背诵关学生自由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
(四)小结: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