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散文两篇-霞》课件(粤教版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散文两篇-霞》课件(粤教版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8 15: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古道 西风 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西外山……”(李叔同)
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
竹树澄远阴。云霞成异色。(谢眺)
“落日熔金照秋山,飞霞似火不销寒, 轻烟罩水兰舟逝,旧梦随风坠云边。
“落日映江波,依稀比颜色。”

落日铺江红碧透,风情万种胜潇湘。” 《簟诗》

火烧云 红红的
在天那边升起
哦 那里去了
归鸟衔走的太阳
山那边 一汪泪盈盈的湖
夕阳 橙橙地
漾起无数金鸥
归帆载着渔歌枕着海的梦呓
慢些 慢些 袅袅的炊烟
别把天幕染黑别把月儿染黄
别滚落
那两颗星星
山那边
无数个逝去的落日
有多少片遗失的飞羽
就有
多少个金黄色的梦
---曾翠影
林 夕
你 伫立在黄昏的雪野上
沉思 滑撬留下的灰痕
瑟缩的风
哀鸣这凄婉的林夕
和你苍白的投影
绿色早已埋没在 冰封的记忆里
落日 燃烧着 你沉默的泪水
将你和迷茫镀金
梦 在黄昏的雪野
消融 消融……
---曾翠影
浪花

是一个赶潮的孩子
梦里 都在聆听 海的呼唤
等待我的 却是
渔归的落日
那深沉的失落里
浸透了我的坚韧和苦涩
片片金帆
谱写着
一曲曲生命的绝响
---曾翠影
落日
沉默 许久许久
茫然地寻觅
那棵梦里的橄榄树
在冬与春的码头
夏与秋的交界
拾集
曾有过多少春诗 夏吟
曾有过 多少秋风 冬雪
终于 在斑驳与暮色里
找到 失落已久的禅的故事
---曾翠影
一、故乡之情(1900—1913)
    
冰心,中国现代和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翻译家和优秀的社会活动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农历庚子年闰8月12日)生于福建福州府隆普营一个海军的家庭,祖籍福建长乐。冰心出生7个月,在襁褓中随父母离开福州,直到1911年11岁时,父亲谢葆璋辞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的职务,举家南归回到故乡,次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福州女子师范预科。
“福州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我故乡,因为它是我的父母之乡。”
二、中剪子巷(1913—1923)
“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
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冰心:从《“五四”到“四五”》
  



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14号的三合院中,冰心住了10年,直到赴美国留学。中剪子巷的10年,是冰心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尤其是“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了文坛,她的以《超人》为代表的“问题小说”,以《笑》为代表的白话散文,以《繁星》和《春水》为代表的自由体小诗,奠定了在中国文坛上重要的位置,在思想上开始形成了她的“爱的哲学” 。
三、留学美国(1923—1926)
             



冰心以优异的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1923年8月,冰心横越太平洋,来到波斯顿。
五、风雨燕园(1926—1938)
   冰心回到祖国,回到燕园,已是秋天了。表面平静的校园和家园,无法阻隔世界接连发生的一次次的震憾,从北阀战争到“四·一二”事变到“三·一八”东三省沦陷,冰心对她一贯主张的“爱的哲学”进行了反思,融进了新的内容。自1929年起,冰心和吴文藻在燕南园内,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冰心的创作成就和吴文藻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六、抗战萍踪(1938—1946)
1938年秋,冰心离开北平,来到战时的大后方云南昆明,此时,虽有短暂的安宁,但国破山河碎,冰心依然苦恋着北平,恨不能掮着旗帜,杀入北平“那美丽尊严的躯壳!”在这种心情下,1940年冬,冰心来到了重庆,开始了忙碌的战时生活。然而,“皖南事变”发生了,冰心对国民党产生怀疑和失望,上了歌乐山顶,过着清高而清苦的生活,郭沫若赞之为:“微怜松石瘦,贞静立山头。”
九、“文革”十年(1966—1976)
   自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疯狂与愚昧,动荡与苦难,“文革”中的冰心,受到冲击和批斗,面对苦难,却从未动摇过对党的信念,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她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苦难的祖国尽心尽力地工作。她坚信,春天永远属于人民,青春永远属于劳动者。

十、生命从80岁开始(1976—1999)
   粉碎“四人帮”后,冰心万分欣喜,面对祖国“四化”建设的新生活,再度燃起了创作激情。此时的冰心已过古稀之年,但她打算“生命从80岁开始”。像年轻人一样,她出国访问,她不断写作,她经常会见国内外的客人;她为教育呼吁,对儿童说话,替妇女进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着不懈的努力;她时有新作佳作问世,时有惊世警句出现,常常引起文坛和社会的关注,80岁之后的冰心,再度形成了又一个创作高峰,形成了壮丽的晚年景观。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到四十年代读到过“很使我惊心的句子”。第五自然段中写到自己几十年后的体会“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1)使作者心惊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体会里的“云彩”实质上是指什么?
教学目标:
1、 在品味冰心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 言,感悟文中蕴涵的丰富哲理。
2 、在朗读中体悟散文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思考
自读课文,分组讨论 交流:
文中你最有感触的句子?(共鸣)
文中你最不理解的句子?
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
知识点击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三项是 [ ]
A.作者认为生命中的云翳既有快乐,也有痛苦。
B.生命中的痛苦造成了晚年美丽的黄昏。
C.作者认为生命中自然存有痛苦,但不是只有痛苦。
D.留恋、惆怅“近黄昏”的时节,就是欣赏生命的晚景。
E.本文语言朴素、淡雅,但表现力却深沉有力,富有哲理。
F.本文体物时把云彩写得璀璨多彩,述怀时写得深沉有力,意味隽永。
1.(1)自己从小喜爱的霞竟是从云翳中产生的(意思对即可)。
(2)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意思对即可)。
2.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答成别的不给分)。
3.B、D、F
哲人们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日之中的日出与日落。面临生命的黄昏,也许人类中的任何一员都摆脱不了这种难言的感伤、惆怅。但是,对于一位热爱生命,不懈追求的人来说,他渴望永远燃烧自己。
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走去。
《霞》是冰心调动了全部的人生体验凝聚而成的佳作。她认识了生命,领略了人生,遍尝了人生中的各趣;经过长期的思索,对宇宙和人生获得了更冷静睿智的认识。人间的阴晴圆缺,人世的悲欢离合,个人的喜怒哀乐,仿佛那不同的云彩在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光明和暗影组成了整个的人生,造就了人生的魅力。对人生的本质的体会,达到了透彻的境界。
写文章的人需具备怎样的修养才能达到冰心的清丽、自然、简洁、含蓄、富有哲理……?
专题探究
怎样的人生到“只是近黄昏”时会依恋,
怎样的人生到“只是近黄昏”时会惆怅?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冰心
  1999年2月28日晚9时,冰心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99岁。冰心的离去,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各种报刊、媒体,为此刊发大量的文章,报导和怀念这位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冰心的逝世与成就,同时,人们以独特的玫瑰方式,送别他们所爱的冰心老人。
“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拓展训练(课后作业)
自读《我的家在哪里》品味冰心先生文中蕴涵的精神追求及巧妙的构思。
完成课后练习二 三 四。
完成《语文学习册》《散文两篇》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