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课件(粤教版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课件(粤教版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8 15: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曹 操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
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
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
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廷揽人才,招纳贤
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研读一:
如何理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的主要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假如诗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种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烦恼中一种积极的情感。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1、作者究竟 忧 什么?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抒情的两种方式:
1、直 接 抒 情
2、间 接 抒 情
研读二:
诗人是如何间
接地表达出他求贤
若渴、礼贤下士的
心情?
先引《子衿》,写求贤不
得,故反复沉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
《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
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
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诗经》成句:
后引《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 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运用 的手法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
这里写求贤不得。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
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
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
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
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
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
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课 后 思 考 题: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