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01 20: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察物体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合作意识。
学习学情:
1.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及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形图形。
2.学生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初步的观察、操作、想象等基本活动经验。
3.在观察小熊猫的前面、后面看到的形状,学生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形状,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学习过程:
(一)情境激趣,渗透全面观察意识。
1.猜测体验:小朋友们排队去参观动物园。猜猜看,带队的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1)出示背面图:(生猜)
(2)再出示侧面图:(生猜)
(3)最后出示正面图:他是谁?
2.质疑讨论:之前为什么猜不出来?
预设:只看到背面或侧面,不确定,看到正面,就知道了。
3.小结揭题:所以我们要学会全面的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物体。
板:观察物体
全面
【设计意图】创设儿童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猜同学活动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实践探究,充分积累观察经验。
师:来到动物园的熊猫馆看到了什么?(熊猫)接下来,我们来观察它。请小组长拿出小熊猫放到桌子的中间,面对1号小朋友。
1.局部观察,建立表象。
(1)观察
读一读要求:
(
看一看:坐在位置上静静地观察
说一说

我在几号位置,看到了小熊

的什么?
)
师:注意观察时眼睛要正对着小熊猫,不能站起来,不能蹲下去,头不能往左偏,也不能往右偏。也不能摸它。(师示范)
(2)交流: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依次汇报。
(3)讨论: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熊猫,为什么看到的却不一样?
(4)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板: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熊猫为背景,通过局部观察,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1)讨论:如果每个人都想全面的看一看小熊猫,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把小熊转一转
小朋友们转一转
(2)观察:
读要求:
(

1
)想一想:下一个位置会看到小熊

的什么?

2

看一看
:听口令顺时针变换位置,认真观察。
)
(3)交流:
依次出示小熊猫正面和背面图,说说这是几号位置看到的?这两个位置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判断:出示小熊猫带蝴蝶结的侧面图:这是几号位置看到的?请站到正确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预设:
根据蝴蝶结判断
根据小熊猫手和脚的朝向来判断
(2)想象:对面的位置看到的小熊猫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动作表示吗?
预设:没有蝴蝶结
小熊脸、手脚的朝向和刚才是相反的。
(3)验证:请站到对面的位置观察验证,并出示图片。
4.动手操作,运用表象
(1)根据课件中出示的图片和对应的观察位置,摆放小熊猫。(小组讨论摆放)
(2)针对错误的摆放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动手操作”三个活动,通过观察思考、对比想象、讨论交流,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帮助学生逐渐构建清晰的表象,
培养空间观念。
(三)应用拓展,培养发展空间观念。
1.
基本巩固
从熊猫馆出来的路上,看到了一辆大卡车,这4幅图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
(1)在作业纸上连一连
(2)汇报:你会先确定几号小朋友看到的?为什么?
1号小朋友你是怎么判断的?
【设计意图】基础性的巩固练习,意在让学生根据直接或间接的观察经验,读懂图中人物与大卡车的位置关系,并作出判断。
2.
变式拓展
(1)来到大象馆,看到4只小动物在给大象拍照,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①口答
②讨论:我们还可以从哪个位置拍?
想象袋鼠对面的位置拍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想象从下面拍的话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变式性的巩固练习,意在利用平时对大象的观察经验,在“平面图”中辨认小动物与大象的多个位置关系并唤醒相应的表象,从而判断图中小动物看到的大象的样子。
(2)参观累了,我们去茶馆坐一坐,仔细观察这4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①在作业纸上连一连
②汇报:你会先确定哪一幅图?为什么?
第1幅图你是怎么判断的?
【设计意图】拓展性练习,从前面的观察一个物体拓展为观察两个物体,拓宽学生观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拓展延伸
(1)在茶馆里老师也观察了一个物体,这是其中一个位置看到的,猜一猜它是什么?
(2)这是从两个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现在你猜会是什么?
(3)这是从四个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你猜会是什么?(学生猜后说一说理由,最后动态演示拼搭出“冰箱”。
(4)想像冰箱的还有两个面会是什么形状的?
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冰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正方形,前后两个面都是长方形
(5)小结:看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设计意图】前面都是由实物到形状图,让学生经历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而猜一猜的活动是从形状图到实物,实现了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换。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同时为下节课观察立体图形作好铺垫。
(四)回顾反思,形成数学观察意识。
这节课我们在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中,一路观察,一路收获。相信在生活中,只要你们带着数学的眼光继续观察,肯定还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