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8个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的教学
1.梳理收获,总结方法。
(1)学生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收获,教师相机整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我们把握多件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思考了读书的目的;了解了周恩来、梅兰芳的故事,感受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学习了如何写书信,掌握了书信的格式等。
(2)学生交流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注意提炼学生发言中具有独创性或启发性的总结,提示学生批注在下面表格“别人的方法”一栏中。
遇到的问题
我的方法
别人的方法
人物众多怎么办?
起因找不着怎么办?
经过太复杂怎么办?
对话太多怎么办?
......
学生自主默读“交流平台,勾画出与自己经验不一样的地方,交流反馈。
3.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巧妙借助文章题目的提示,文章中的关键句等帮助我们更快更准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遇到有的课文不止一件事时.找到主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是关键,再弄清几件事的关系,用上恰当的连接词。
4.学生齐读归纳主要内容的歌诀:
二、“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教学
1.自主识字,交流发现。
学生朗读词语,教师提示重点字音:“刚正不阿”中的“阿"”读”ē”。
(2)引导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汇报。
2.?展开联想,运用词话。
出示“周恩来、梅兰芳、岳飞、项羽”等课文中中学过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可以用哪个词来评价。
引导学生多角度概括:有的时候,同一个人物也具有多种品质,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形容。
(3)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连线。
出示:
志存高远的
包拯
铁面无私的
周恩来
刚正不阿的
李大钊
视死如归的
梅兰芳
大义凛然的
英勇无畏的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语境在词语理解中的作用。其中有本单元的课文语境、
教师添加的语境和学生联系生活的真实语境。语境的利用让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结
合起来,增强了词语学习的有效性。
(4)小组交流:你还能用这些词语来形容你所知道的其他人物吗?
3.小结:这些成语的理解除了查字典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和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与生活中的人物对号人座,这样词语才能在我们头脑中鲜活起来,变得有血有肉。
读懂文章是基础,题目提示很重要。
起因经过和结果,清晰明确好把握。
事多不止一件时,抓住主要是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