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借助拼音和字典,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自学课后的生字“戎、诸、竞”。
2.查找王戎相关资料,对人物有个初步的认识。
3.对照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常用字。
2.在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教学重点】
1.能结合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教学难点】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对王戎有了解吗?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课件出示王戎图像,了解王戎其人:王戎(234—305),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由聪慧,神采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灿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栏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3.
简要介绍简介“竹林七贤”,揭题。
4.
指导学生观察了解“戎”字结构及意思,指导正确书写,并读好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了解王戎其人及竹林七贤,让学生对本文主人公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下文深入理解人物的智慧做以铺垫。题目的朗读,复习结合意思正确断句的方法。
二、新授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戎,走进他的故事,看看他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探究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检查课文朗读,相机正音,随文识字、写字。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不一定好读,谁愿意来读第一句?(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指导读准“诸”的字音及分析“尝、诸”的字形,理解字义,指导书写。结合注释,读准停顿“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第二句更长,更具挑战性,谁愿意来试一试?(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指导读准“竞”及多音字“折”
(zhé)的字音及分析“竞、唯”的字形,理解字义,指导书写。结合注释,读准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师:第三句也不简单,和第四句连在一起,谁来读?(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结合注释,读准停顿: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根据所画节奏停顿,连起来读一读这篇小古文。
4.整体感知: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试着讲一讲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既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又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拼音和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小古文的阅读,读准停顿和节奏非常重要,而其中一个最有效也是常用的办法就是借助注释理解意思来断句,这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也起到再次巩固的作用。
探究二:再读课文,运用方法,理解意思
1.课文读通读顺,也会停顿了,结合课文注释,交流自己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再全班进行交流。
3.回顾并运用借助注释、扩词法、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字词及句子的意思。
预设: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抓住“尝、诸、游”理解第一句话。重点词:尝,曾经;诸,是“众”的意思。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抓住“折枝、竞走,唯”理解第二句话。重点词:折枝,压断了树枝;竞走,争着跑过去;唯,只有。
(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抓住代词“之”,补充省略的主语王戎答曰理解第三句话。
(4)取之,信然。补充省略的主语“其他小孩”,代词之(李子)及注释信然(的确如此)理解第四句话。
4.连起来说一说小古文的意思。
5.师生、生生文白对读。
6.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注意与连起来说小古文意思的不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使故事讲起来更流畅,生动。)
7.师: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诸儿与王戎面对“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态度吗?
生预设: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
8.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王戎判断“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读到这,你想对文中的谁说点什么呢?
预设:
生1:因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生2:我想对王戎说,你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我很想问你,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也想向你学习。
生3:我想对王戎说,你是个冷静机智,做事沉稳,爱动脑,善于推理的孩子。
生4:我想对诸儿说,你们真的应该要多向王戎学习,做什么事情之前先要想一想,多观察,别太着急了。
生5:我想对大家说,我们以后做事情也要多观察,多思考,学习王戎的思维方式。
……
设计意图:
在读通读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疏通课文意思,尤其对为什么王戎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取层层深入,步步突破法,化难为易。先是对比“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种现象“诸儿”与“王戎”态度的不同,初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再通过人物语言揭示人物思维活动轨迹,理解王戎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学生马上就会明白“如果李子是甜的,怎么可能‘多子折枝’呢,早被人摘光了。”从而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及“我想对XX说”的练习,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更深刻全面地感知人物形象。
探究三:教给方法,读出味道,熟读成诵
1.在读准停顿的基础上,教给技巧,指导学生读好小古文的味道。
古人读书是有方法的,遇到停顿的地方就会将最后一个字音拖长点,整体语速稍慢,我们甚至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去读,读着读着味道就出来了。
我们还要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变换语速,例如“诸儿竞走取之”,此处读快点可以表现出其他孩子的迫不及待,“唯戎不动”读慢点,让人感受王戎的沉稳理智。两者一对比,人物形象就更加鲜明了。
2.给支架背诵,熟读成诵,比比谁诵读的最有味道。
3.简介《世说新语》。
设计意图:
小古文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白话文,小古文是有味道的。我们要指导孩子们读好小古文的停顿,小古文的音韵美,感受小古文语言的精练短小,让学生沉浸在古人智慧的结晶里,不知不觉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以及长久的学习热情。
三、练习巩固(诵读及书写本课生字词)
1.把这则小古文诵读给同桌听,听听同桌对自己的评价。
2.在田格本中,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一个连词书写2遍。
设计意图:
背诵课文,是学习本篇文言文的目标之一。在反复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再借助填空支架,学生最终做到熟读成诵并非难事。生字书写依然是中年级需要关注的重点,课堂上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书写,要求学生在田字格中准确地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根据字的特点来确定起笔位置,安排间架结构。
小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及句子的意思,又通过反复朗读,教给方法,读出小古文的味道。
我们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了文章的脉络,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借助填空支架,步步深入,最终做到熟读成诵。理解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拓展作业:《世说新语》里还有很多儿童聪慧故事的小古文,试着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重视并再度巩固生字书写的准确性,关注美观性。同时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了解古代儿童聪慧的故事,使得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感悟更加深刻。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
王戎
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善于观察
沉着推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