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习作
第一课时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体裁的课文?
记叙文
说明文
童话
寓言
这两篇课文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
《麻雀》
《爬天都峰》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或记事
《麻雀》
《爬天都峰》
记
事
《爬天都峰》这篇例文把爬山前、爬山后、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麻雀》这篇课文,作者充分调动各个感官把看到听到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的场景。
交流平台
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
、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初试身手
看图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1500米跑比赛,每一个班都派了一名选手参加比赛。你看,参赛的运动员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做着准备动作。随着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像一支支离弦的箭飞驰在跑道,上。这时,跑道两边,同学们围起一堵厚厚的人墙,大家不断高喊:“加油,加油!”运动员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不一会儿,他们的距离就渐渐拉开了。已经跑完第一圈了,我们班的李林落在最后面,他只是不慌不忙地跑着。眼看已经第四圈了,他还不着急,这可把大家急坏了。剩下最后一圈了,只见他加快步伐,从后面冲了上来,50米,40米,30米.....他很快超过了几个。最后,他使尽全身力气,奋力冲刺,终于第一个冲过红线,战胜了所有的对手。同学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这场比赛真是赢得惊心动魂。
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请同学们根据你的观察,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例文
我昨天观察了妈妈炒菜,妈妈炒的是豌豆米。妈妈首先把煤气打开生火,等锅烧热了以后,就开始放入油。过了一两分钟,油“滋滋”地响了起来,好像爆米花的声音似的。妈妈随后就往锅里倒入豌豆米,并迅速拿起锅铲不停翻炒。
锅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好像放鞭炮一样,热闹极了。妈妈将豌豆炒了一两分钟,开始往锅里放酱油,酱油像一缕黑色的泉水从空中翩然而下。然后妈妈又往锅里撒盐,像仙女撒花,雪白的盐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到锅里瞬间无影无踪了。妈妈继续翻炒了一会儿,豌豆米就炒好了,她将炒好的豌豆装入盘中。(共10张PPT)
习作
第三课时
生活万花筒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经历过的事中,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有哪些人物?
选一件你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可以参考下面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另选题目。
捉蚊趣事
一件烦心事
她收到了礼物
爷爷戒烟了
照片里的温暖
家庭风波
教室里的掌声
信不信由你
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事情
起因
经过
结果
买菜的时候,我都会请求妈妈让我自己去买菜,可妈妈每次都说:“不行不行,你笨手笨脚的,挑到的菜如果全是虫子,那还得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那次,我刚放学回家,就听见爸爸在厨房里叫道:“乖女儿,拿几元钱,快去帮爸爸买一斤菜回来!”我立刻扔下书包,掏出两元钱,冲了出去。
一个“冲”字可以看出“我”第一次买菜的兴奋与激动。
走到菜市场,里面人山人海,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我突然觉得好紧张,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来到菜市场。我在菜市场里走了一圈也没有买到菜。无奈之下,我壮着胆子走到菜摊前,左挑右挑,就是不知道要买什么好。没办法,我只好随手挑了一根又细又嫩的油麦菜放在秤上说:“阿姨,看看这菜够不够一斤?”“哈哈哈……”
卖菜的阿姨放声大笑起来,“孩子,这一根又细又小的油麦菜哪有一斤?还不足一两!”顿时,旁边卖菜的人和路过的人都笑了。我的脸“刷”地红了,像涂了一层厚厚的胭脂一样。随后,阿姨从另一边的菜摊里抓了一把油麦菜放到秤里称了称说:“孩子,这才够一斤。一斤要两元。”我不好意思地拿出两元钱给卖菜的阿姨,然后迅速拿起菜,飞快地跑出了菜市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的尴尬。。
写出自己通过实践得到的启示,突出买菜经历的难忘。
回到家里,我把事情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笑得前仰后合,我也只好不好意思地跟着笑。
通过那次买菜的经历,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若不经过实践,只凭自己的设想,是绝对领会不到其中的要义的,也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总评: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记叙了自己第一次买菜的经历。这次经历充满了尴尬和趣味,甚至还有一些“惊险”。作者对菜市场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菜市场的热闹,更显示出“我”内心的慌乱。习作真实细腻地刻画了“我”买菜时的复杂心情,突出了此行的收获和感受。结尾写出由买菜得到的启示,揭示了习作的主题。(共19张PPT)
习作
第二课时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记叙文
我家的杏熟了
读一读
读一读,想一想,这篇例文主要写了什么?
例文主要写了什么?
例文写的是“我”家的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伙伴来摘杏儿,不仅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儿。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年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忍要望望那棵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儿呀!”
《我家的杏熟了》
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奶奶说栽杏树的时候还没有我呢。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问她:“奶奶,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
“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要不,你数数看。”
我仰着头数起来,“一、二、三……”数啊,数啊,数到后来就糊涂了,奶奶忍不住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多。
这一年,杏又熟了。有一天,奶奶正在做饭,忽然听见有孩子在哭,奶奶急忙走出去,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了。和他一起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不敢吱声。我没好气地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
奶奶走过去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看他没伤着,就站起身往屋里走,又回过头对孩子们说:“你们先别走。”
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
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
。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杏一个接一个落在地上。我连忙弯腰去捡,一会儿就检了一衣兜。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
了我。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
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听了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每年都照着奶奶的嘱咐,把熟透了的金黄金黄的
杏分给小伙伴们吃,也送给邻居叔叔婶子们尝鲜。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夏天的麦收时节
奶奶家的院子
奶奶、“我”、小淘气和小伙伴们
小淘气等人偷杏儿从树上摔下来。
“我”“没好气”认为他们“活该”;奶奶又是“扶”又是“揉”,还进屋拿竹竿打杏儿给他们。
当“我”怪奶奶偏向他们时,奶奶用“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教育“我”。
事情的起因——
结果——
经过——
《小木船》
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陈明和我是同班同学。我们两家离得很近。每天我们一块儿上学、回家,一块儿温习功课。我们成了离不开的好朋友,一直到四年级。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俩温习完功课,把自己在舰模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我见他那只做得很精致,就拿在手上,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总舍不得放下。不料我一失手,“啪”的一声,小木船掉在地上,摔坏了。他一看,急了,哭着要我赔。
我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气地说:“谁叫你不小心,非赔不可!”还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后一退,正好一脚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得粉碎,一把抓起书包,转过身,头也不回就走了。看着被他踩坏的小木船,我也气得说不出话来。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在前面,他走在后面。我偷偷地回头看了他一眼,他右手插进兜里,裤兜胀得鼓鼓的,不知攥着什么。忽然,他几步追上了我,从裤兜里掏出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来。我惊讶地望着他。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踩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
说着,他把小木船塞在我手里。想想那天发生的事,本来是我的错。我望着他那双热情的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陈明跟着爸爸妈妈搬到外地去了。那天以后,我们俩再也没有见过面。
我把他送给我的小木船藏在抽屉里。一看见这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好像看见陈明站在我的面前。
《小木船》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教室、回家的路上
“我”和陈明
【事件总结】这篇习作例文采取倒叙的方法,先交待了事情发生的结果,然后交待事情的起因——“我”和陈明拿小木船玩,经过——小木船摔坏,“我”和陈明的友谊破裂了,后来陈明送我一只小木船。
在这几个月里,“我”和陈明处在友谊破裂的阶段,两人之间没有发生什么事,所以这段时间可以简单地一笔带过。
“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待,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习作例文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写一件事:必须把它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表达清楚,这样读者读起来才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