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高中物理力学中几种常见的力
种类 产生条件 方向 大小 特点
有质量的两个物体之间
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沿两物体中心连线向里
万有引力
重力
物体在地球表面及附近
总是竖直向下
跟水平面垂直
1.普遍性 2.相互性 3.宏观性
重力与万有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
F向
F引
G
O
种类 产生条件 方向 大小 特点
1. 两个物体直接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2.轻绳:沿绳且离开受力物体
1.弹簧的弹力F=kx
2.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计算
弹力
3.轻杆: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1.接触面:垂直于接触面,跟形变方向相反
弹力和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们由主动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度)共同决定。通常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方向和求解大小。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1.接触面粗糙
2.相互接触
3.发生弹性形变
有相对运动趋势
有相对运动
1.与弹力方向垂直
2.与接触面相切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两个有关
两个无关
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计算
0滑动摩擦力大小可根据f=μN直接求解或根据牛顿定律和平衡条件间接求解
题型一:滑动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谓相对运动方向,即是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考系,研究对象相对该参考系的运动方向。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①可用F=μFN直接计算,公式中的FN是指两物体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由此可看出它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正压力FN有关,而与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正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没有直接关系。
②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间接求解。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条件
(2)“相对运动” 是指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考系,研究对象相对该参考系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
例1.水平皮带传输装置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皮带A端,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滑动停止,之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端.在传送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A.在AC段为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在AC段为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在CB段不受静摩擦力
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A
O1
O2
B
C
B C
理解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速度不同存在相对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上,与钢板的动摩擦因素为μ。由于受到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光滑导槽A、B的控制,物体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使钢板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用力F拉动物体(方向沿导槽方向)使物体以速度v2沿导槽匀速运动,求拉力F大小。
v1
v2
C
A
B
解析:物体相对钢板具有向左的速度分量v1和侧向的速度分量v2,故相对钢板的合速度v的方向如图所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从上式可以看出:钢板的速度v1越大,拉力F越小。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于钢板的合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只受钢板对它的一个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θ
V1
V2
Ff
V
例3.两倾斜的滑杆上分别套A、B两圆环,两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物体,如图所示。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与杆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则( )
A.A环与杆无摩擦力
B.B环与杆无摩擦力
C.A环作的是匀速运动
D.B环作的是匀速运动
A D
A
“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根据运动状态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受力分析。
整体
B’:张力和重力都在竖直方向,故其水平方向加速度为零,因此整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否则就会存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分量。整体统一定在做匀速运动。所以B环与杆一定存在着滑动摩擦力。
A’
A’:
B
B’
例4(85年全国卷)如图所示,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的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料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推木料,当木料经过图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等于____________。
F
解析:木料在水平力作用下运动,它与桌面存在着滑动摩擦力,虽然木料只有2/3在桌面上,但是其重心仍然在桌面内。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木料对桌面的压力仍然等于mg,故摩擦力f=μmg。
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滑动摩擦力和重心的概念,常见错误f=2mg/3.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满足f=μFN。两个有关,两个无关。
例5. 如图,在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10m/s2)( )
A. 10N,向右 B. 10N,向左
C. 20N,向右 D. 20N,向左
D
F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满足f=μN。两个有关,两个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例6.(06年全国卷Ⅱ)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定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 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
F
Q
P
解析: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2T+2μmg,选Q为研究对象,有T=μmg,因此有F=4μmg。因此选项A正确
A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例7. 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α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匀速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解: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N=Fsinα-G,因此有:
由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得
f =μ(Fsinα-G) ①
f=Fcosα ②
理解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两种途径。
α
F
G
F
F1
F2
N
α
f
例8.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放一重量为G的物体,物体能保持静止。现在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力F=G/2推物体,物体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θ
m
F
解:将物体受到的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分力Gsin300和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Gcos300。物体在垂直于斜面方向,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Gcos300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平衡,如左图所示;在斜面上,物体在推力、重力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分力Gsin300和滑动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下,沿斜面斜下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三个力的合外力为零。如右图所示。
N
Gcos300
Gsin300
F
f
物体只受到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反(沿斜面斜上方向)的滑动摩擦力作用。
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摩擦力的方向(1)跟接触面相切,(2)跟弹力的方向垂直,(3)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相反、垂直或成某一角度,所以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因此摩擦力对物体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还可能不做功。
题型二: 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条件
(2)“相对运动趋势”是以对研究对象施加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的。研究对象的运动趋势方向常利用“假设法”,化“静”为“动”,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研究对象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相对运动趋势),从而判断有无相对运动趋势,从而确定有无静摩擦力并且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物体受力较少的情况.
2.静摩擦力的三要素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在零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由主动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共同决定,只能结合运动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静摩擦力的有无,判断其方向、计算其大小。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①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分析沿接触面其它力(除静摩擦力)的合力,若合力为零,则静摩擦力不存在,若合力不为零,一定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合力,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由主动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共同决定,因此静摩擦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计算,通常根据物体是平衡态或非平衡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此法关键是先判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力的方向,最后由受力分析确定摩擦力力的方向和大小)分析。
3.静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1)结合“假设法”根据相对运动趋势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
并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②若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则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及大小。
A
D
B
C
主动轮
从动轮
v
例1.如图为皮带传动装置,正常运转时的方向如图所示, 当机器正常运转时,关于主动轮上的A点、与主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B点、与从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C点及从动轮上的D点,这四点的摩擦力的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A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
B. B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
C. C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逆时针方向
D. D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逆时针方向
A D
解析:因为主动轮是由动力机器提供动力转动的,而从动轮是由皮带带动而转动的.假设皮带光滑,则主动轮转,皮带不动,或皮带动,从动轮不转,由此可知主动轮是通过摩擦力带动皮带,皮带阻碍主动轮转动;皮带靠摩擦力带动从动轮,从动轮阻碍皮带转动.
结合“假设法”根据力产生的条件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
例2(95年全国卷)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F1、F2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 =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
A. 10N,方向向左
B. 6N,方向向右
C. 2N,方向向左
D. 0
F2 =2N
F1 =10N
解:原来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8N,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若撤去力F1 ,外力等于2N,所以此时仍然静止,静摩擦力为2N,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0。
D
结合平衡条件根据力产生的效果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3. 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C=α,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大?
解析:物块ABC受到重力、墙的支持力、摩擦力及推力四个力作用而平衡,由平衡条件不难得出静摩擦力大小为
A
C
B
F
α
结合平衡条件根据力产生的效果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4.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情况是( )
A. 方向可能沿斜面上
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大小可能等于零
D .大小可能等于F
m
F
解:(1)当F>mgsinα时,物体有沿斜面向上的相对运动趋势,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2) 当F=mgsinα时,物体相对斜面没有运动趋势,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为零。
(3) 当F<mgsinα时,物体有沿斜面向下的相对运动趋势,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4)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时,大小可能等于F。
A B C D
结合平衡条件根据力产生的效果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α
例5(04年上海卷)物体B放在物体A上,A、B、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 )
A.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B表面的性质
解:斜面光滑,A、B以相同的速度靠惯性向上运动,以A、B所构成的系统为对象,则系统加速度a=gsinα,方向沿斜面向下,令A对B的摩擦力为f,则对B:mBgsinα+f=mBa,将a=gsinα代入有f=0。
A
B
C
C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力产生的效果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先判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力的方向,最后由受力分析确定摩擦力力的方向和大小。
α
例6 (02年辽宁卷)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为Fb=5N和F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和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则 ( )
A. f1=5N f2=0 f3=5N
B. f1=5N f2= 5N f3= 0
C. f1= 0 f2= 5N f3=5N
D. f1= 0 f2= 10N f3=5N
解析:与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力情况相同.f1= 0
对AB:受力分析.
对ABC:受力分析.
C
B
C
A
Fb=5N
Fc=10N
B
Fb=5N
A
f2=5N
B
C
A
Fb=5N
Fc=10N
f3=5N
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结合平衡条件根据力产生的效果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7(08年广东省重点中学月考卷)如图所示,在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盘面上,离轴心r=20cm处放置一小物块A,其质量为m=2kg,A与盘面间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为其重力的0.5倍,试求(1)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2rad/s时,物块与圆盘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欲使A与盘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圆盘转动的最大角速度。(取g=10m/s2)
A
ω
解:(1)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2rad/s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与圆盘间的摩擦力
(2)欲使A与转盘不发生相对滑动,物体与转盘
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即
因此欲使A与盘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圆盘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为5rad/s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力产生的效果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物块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指向圆心;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为圆盘对它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静摩擦力的方向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
摩擦力的方向满足的规律相似:①跟接触面相切,②跟弹力的方向垂直,③跟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相反、垂直或成某一角度,所以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因此摩擦力对物体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还可能不做功。
题型三: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综合运用
1.先看种类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的不同之处,是存在着“相对运动”,还是“相对运动趋势”,就要看研究对象与接触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不同”还是“相同”。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计算方法不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可以根据F=μFN(注意公式中的FN是指两接触面的正压力,它并不总等于重力)公式直接求解,也可以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而静摩擦力是一种被动力,大小可以在零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它由主动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共同决定,只能结合运动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2.再看规律
(1)共性。
(2)个性。
动静摩擦,首先分清;
状态求静,公式求动;
压力大小,定要分明;
若论方向,相对为要。
例1 (94年全国考题)如图1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綫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
B D
F
A
B
C
例2.如图所示,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讨论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一定有( )
A.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B.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C.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M
m
α
D
例3.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杆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 )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
C
例4。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粗糙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竖直墙上,用水平恒力F向左拉动B,使其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此时绳水平且拉力大小为T,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绳上拉力T与水平恒力F大小相等
B.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大小等于T
C.木板B受到一个静摩擦力,一个滑动摩擦力,合力大小等于F
D.若木板B以2v匀速运动,则拉力大小仍为F
A C
F
T
A
B
例5.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如图所示),从 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
f
t
A
o
B
f
t
o
G
G
C
f
D
f
t
t
o
o
G
G
F
B
例6. 一个物体受到水平恒力F作用而加速运动,在运动中给木块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P,且P从计时开始均匀增大,在P增大的过程中,画出摩擦力随P变化的图线(定性绘制即可)
m
F
P
Ff
解:木块先加速后减速,木块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最后停下来,木块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与P无关。因此摩擦力Ff随P变化的图像为
Ff
P
o
F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