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声的利用 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声的利用 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03 09:0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人对着远处的高山大喊一声可以听到美妙的回声,一个人对着距离自己1360米远的高山大喊一声,他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需(  )
A.1360秒钟
B.680秒钟
C.8秒钟
D.2秒钟
2.如图所示的超声波应用事例中,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  )
A.
声呐
B.
超声波清洗器
C.超声波焊接器
D.
超声波钻孔机
3.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回声
D.超声波
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5.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训君何不指上听”。此诗揭示的物理本质是(  )
A.声音产生的条件
B.声音传播的途径
C.声音靠介质传播
D.回声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们能听见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7.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B.“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8.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弹开,主要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D.左手不停地改变位置是改变音调
9.下列例子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
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
C.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
D.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
10.超声波洗牙很受人们喜爱。超声波之所以能洗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C.超声波能发生反射
D.超声波引起振动,把污垢去除
11.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
C.增强回声
D.为了装饰剧场
12.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的是(  )
A.两山之间的距离
B.鱼群的位置
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D.海底深度
13.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应(  )
A.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等于34m
14.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笔直公路正对山崖驶近,途中司机鸣了一声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声音的速度为340m/s)(  )
A.300m
B.680m
C.340m
D.320m
15.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B.
C.D.
16.在房间里讲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房间里不能产生回声
B.墙壁反射的回声从门口跑掉了
C.回声太小,人耳不容易听到
D.房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7.如图所示,是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回音壁是围绕在皇穹宇外的一道圆形围墙,墙壁表面致密而光滑,非常有利于声音的 
 ,形成回声。
18.如图所示是一新款小度智能屏,它可以和“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接收“主人”指令,播放音乐,播报天气。还具有模仿父母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讲故事哄娃入睡的功能。它能够正确执行“主人”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9.如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人们主要根据鼓和镯发出声音的 
 (填乐音三要素之一)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能量”).
20.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过程中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 
 ,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340m/s(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潜水艇一般采用声呐来躲避障碍物和发现敌人,一艘潜艇静止在海面上向下发出超声波,经过8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探测海底深度后该潜艇潜入水中,在水中某一深度处以54km/h的速度向正前方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了避免碰触暗礁,向正前方发出超声波信号,从发出信号到经暗礁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4s,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那么,潜水艇静止在水面上时距离海底的深度为 
 m;潜艇在水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当它接收到反射声波的时候距离暗礁的距离为 
 m。
2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形成回声,当障碍物距离人 
 m远时,人刚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23.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24.某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钟跳了72次,则此人心跳的频率是 
 ,心脏振动发出的声音是 
 波。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5.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000Hz﹣30000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 
 Hz到 
 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8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 
 、 
 。
26.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声,根据公式s= 
 ,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m。
27.在学习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是不是有关呢?小华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右边是一个去掉底的玻璃瓶,它的底部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后用橡皮筋扎牢。左边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1)声音的响度与 
 和 
 有关。
(2)利用 
 法,在假定拍塑料薄膜的力量相同的情况下(多次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改变小孔距烛焰的 
 。完成表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做法
拍塑料膜
 
 
现象
烛焰摆动
 
 
结论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8.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该列火车运行速度是2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29.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
30.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2.3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人对着远处的高山大喊一声可以听到美妙的回声,一个人对着距离自己1360米远的高山大喊一声,他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需(  )
A.1360秒钟
B.680秒钟
C.8秒钟
D.2秒钟
【分析】知道人和高山的距离,可求人发出的声音传到高山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听到回声的时间。
【解答】解:人发出的声音传到高山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
s=1360m×2=2720m,
听到回声的时间:
t===8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明确声音的传播是往返路程是关键。
2.如图所示的超声波应用事例中,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  )
A.
声呐
B.
超声波清洗器
C.
超声波焊接器
D.
超声波钻孔机
【分析】声音的应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
【解答】解:声呐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和超声波钻孔机都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只要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即可解答,此题也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回声
D.超声波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利用声音除了可获得信息外,还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
【解答】解:
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所以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超声波、回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没涉及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分析】A、根据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进行分析;
B、根据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C、根据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进行分析;
D、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解答】解:A、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选项正确;
B、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因此B选项错误;
C、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因此C选项错误;
D、因为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因此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关于声音的一些特点,都属于记忆性知识,牢记相关知识是选出正确选项的前提。
5.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训君何不指上听”。此诗揭示的物理本质是(  )
A.声音产生的条件
B.声音传播的途径
C.声音靠介质传播
D.回声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探究声音的产生的。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故选:A。
【点评】此题将古诗与物理知识相结合,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是一道好题。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们能听见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分析】(1)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振动频率都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解答】解:A、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故A正确;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们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人的听觉范围,是一道声学知识的综合题。
7.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B.“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分析】(1)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解答】解: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有人来,即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故C错误。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理解和区分声的三个特征、知道声的产生条件,可解答此题。
8.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弹开,主要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D.左手不停地改变位置是改变音调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倒车雷达、B超等;
(4)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拉小提琴时,左手不停地改变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短,从而改变了音调,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类题目是考查了声音的传播、特征和应用等多个知识,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9.下列例子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
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
C.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
D.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A、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使液体产生激烈的振动,用来清洗钟表、眼镜等,说明声波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根据隆隆的雷声,我们可以判断出大雨将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区别,重在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10.超声波洗牙很受人们喜爱。超声波之所以能洗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C.超声波能发生反射
D.超声波引起振动,把污垢去除
【分析】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超声波之所以能洗牙,是因为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引起振动,把污垢去除。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声传递能量的实例,可解答此题。
11.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
C.增强回声
D.为了装饰剧场
【分析】电影院放映厅一般都很宽阔,如果分辨出回声,就要影响听声效果了。
【解答】解:松软多孔的物质容易吸收声音,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减弱回声,不影响听原声。
故选:B。
【点评】松软多孔的物质容易吸声,如雪后特别安静、歌厅用绒布包装墙壁等。
12.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的是(  )
A.两山之间的距离
B.鱼群的位置
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D.海底深度
【分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解答】解:
A、声音发出后经对面山崖反射后返回,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对面山崖的距离;
B、声音从渔船向水中发出,遇到鱼群反射后,根据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就可以探测出鱼群的位置;
C、由于光速比声速快得多,光传播到听见雷声的人的时间非常的短,可以忽略,所以当看见闪电时,可以认为雷声才开始从打雷处向下传播,记录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的时间,用速度公式就可以求出打雷处的距离;
D、声音从海面发出,经海底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
由此可见,ABD都是利用了回声测距,只有C不是利用回声测距。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回声测距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3.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应(  )
A.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等于34m
【分析】先算出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最短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求出人和高墙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时间:
t=×0.1s=0.05s,
由v=得:
人至少到高墙的距离s=vt=340m/s×0.05s=17m,
即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17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最短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4.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笔直公路正对山崖驶近,途中司机鸣了一声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声音的速度为340m/s)(  )
A.300m
B.680m
C.340m
D.320m
【分析】如图,车在A处鸣笛,因为v笛>v车,所以声音从A→C,回声由C→B.设声音的传播所用时间为t,在这个时间内,车由A→B;设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的距离为sBC,则sBC=(s声﹣s车),据此求出sBC的大小。
【解答】解:
如图所示,设车由A→B所用的时间为t,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的距离为s,
根据v=可得,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20m/s×2s=40m;
由v=可得,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m/s×2s=680m;
由图示可知,此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
sBC=(s声﹣s车)=×(680m﹣40m)=320m。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做物理复杂题型要注意画草图,搞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几何关系,列出方程,求得答案。
15.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s=vt计算距离。
【解答】解:根据v=变形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回声定位的应用,知道回声测距是声波往返两次的路程。
16.在房间里讲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房间里不能产生回声
B.墙壁反射的回声从门口跑掉了
C.回声太小,人耳不容易听到
D.房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
【分析】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
【解答】解: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
由v=得:
s=vt=340m/s×0.1s=34m,
因此区分开原声和回声最短距离是:
s′===17m。
在房间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现象,知道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可以解答此题。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7.如图所示,是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回音壁是围绕在皇穹宇外的一道圆形围墙,墙壁表面致密而光滑,非常有利于声音的 反射 ,形成回声。
【分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解答】解: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故答案为: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在学习声音的知识,应该让学生们从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入手。
18.如图所示是一新款小度智能屏,它可以和“主人”进行语音交流,接收“主人”指令,播放音乐,播报天气。还具有模仿父母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讲故事哄娃入睡的功能。它能够正确执行“主人”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
【分析】(1)通过音色能辨别发声体;
(2)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通过声获得一些消息,属于声传递信息,通过声引起其它物体的运动,属于声传递能量。
【解答】解:小度智能屏能模仿父母讲故事,是模仿父母的声音,这是模仿音色;
小度智能屏能执行“主人”的指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音色;信息。
【点评】本题通过小度智能屏这个新事物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等。
19.如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人们主要根据鼓和镯发出声音的 音色 (填乐音三要素之一)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能量”).
【分析】(1)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能区分不同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主要就是根据音色的不同。
(2)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1)鼓和镯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音色不同。
(2)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本题是根据声音音色的不同判断出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属于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音色;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和声的利用,属于声现象的常规考查。
20.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过程中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 能量 ,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340m/s(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1)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答】解:洗碗过程中超声波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大于340m/s。
故答案为:能量;大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有关知识,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21.潜水艇一般采用声呐来躲避障碍物和发现敌人,一艘潜艇静止在海面上向下发出超声波,经过8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探测海底深度后该潜艇潜入水中,在水中某一深度处以54km/h的速度向正前方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了避免碰触暗礁,向正前方发出超声波信号,从发出信号到经暗礁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4s,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那么,潜水艇静止在水面上时距离海底的深度为 6000 m;潜艇在水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当它接收到反射声波的时候距离暗礁的距离为 2970 m。
【分析】(1)超声波的反射产生回声,根据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v=变形就可以求出海底的深度;
(2)4s时间内潜水艇与声波信号走的距离的和等于潜水艇刚发出声波时距离暗礁路程的两倍,从而求得潜艇距暗礁的距离,此距离减去潜水艇所走路程即为它接收到声波的时候距离暗礁的距离。
【解答】解:(1)超声波从潜水艇到海底的单程时间:t==4s,
由v=得,潜水艇静止在水面上时距离海底的深度:
s=vt=1500m/s×4s=6000m;
(2)潜艇速度v潜=54km/h=15m/s,
由题意得:4s时间潜水艇与声波信号走的距离的和等于潜水艇刚发出声波时距离暗礁路程的两倍,即:
s潜+s声=2s

v潜t+v声t=2s
所以,s===3030m;
因此潜水艇接收到反射声波的时候距离暗礁的距离:
s′=s﹣s潜=3030m﹣15m/s×4s=2970m。
故答案为:6000;297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回声测距离的掌握,理解题目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必要时可以画图来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2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反射 ,形成回声,当障碍物距离人 17 m远时,人刚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分析】回声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人离障碍物至少的距离。
【解答】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形成回声,
由于回声是来回的传播途径,至少的时间间隔为t=×0.1s=0.05s,
由v=可得,要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至少要离障碍物的距离为s=vt=340m/s×0.05s=17m。
故答案为:反射;
17。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回声的含义,属于常见的考题。
23.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水(或液体)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510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分析】(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2)人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
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3s=1.5s,
由v=得,
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s=vt=340m/s×1.5s=510m。
故答案为:水(或液体);51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24.某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钟跳了72次,则此人心跳的频率是 1.2Hz ,心脏振动发出的声音是 次声 波。
【分析】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解答】解:某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钟跳了72次,则此人心跳的频率是=1.2Hz,故小于20Hz,所以是次声波。
故答案为:1.2Hz;次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频率和人耳听到声音条件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5.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000Hz﹣30000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 10000 Hz到 20000 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8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 6000m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 不能 、 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
【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2)根据回声测量距离的原理,结合速度公式,来进行计算。声波频率变低,潜艇B远离声呐。
(3)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使用声呐。
【解答】解:(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000Hz﹣30000Hz之间;
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000Hz﹣20000Hz之间;
(2)①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s=vt=1500m/s×8s=12000m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s1===6000m。
②因为声波频率变低,所以潜艇B是远离声呐。
(3)月球上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
(1)10000;20000;(2)①6000m;②变大;(3)不能;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计算单程的长度,这一点容易失误。
26.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 介质的种类 有关,依据是: 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 温度 有关;依据是: 声音在5℃、15℃、20℃的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声,根据公式s= vt ,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1531 m。
【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液体、气体中的传声速度;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快。
(2)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s=vt,知道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路程。
【解答】解:(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
①声介质的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②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2)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1s,
由v=的变形公式s=vt得海水深度:s=vt=1531m/s×1s=1531m;
故答案为:(1)介质的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传播的速度不同;
温度;声音在5℃、15℃、20℃的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vt,1531。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题中给出了数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总结能力。
27.在学习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是不是有关呢?小华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右边是一个去掉底的玻璃瓶,它的底部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后用橡皮筋扎牢。左边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1)声音的响度与 振幅 和 距离声源的远近 有关。
(2)利用 控制变量 法,在假定拍塑料薄膜的力量相同的情况下(多次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改变小孔距烛焰的 距离 。完成表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3cm 
做法
拍塑料膜
 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 
现象
烛焰摆动
 烛焰摆动幅度不同 
结论
 声音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有关 
【分析】(1)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2)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答】解:(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外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在假定拍塑料薄膜的力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通过改变小孔距烛焰的距离,观察烛焰摆动的幅度,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拍塑料膜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控制距离不变,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使塑料膜振幅不同,观察到烛焰摆动幅度不同,这说明声能与响度有关。
故答案为:(1)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2)控制变量;距离;声音具有能量;3cm;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烛焰摆动幅度不同;声能与响度有关。
【点评】本题是开放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实验的掌握情况。在描述实验过程时,语言一定要准确,对于涉及多变量的,还需要按照控制变量的思想来进行描述。用钢锯条可设计很多与声现象有关的实验,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等。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8.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该列火车运行速度是2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分析】(1)知道火车的速度,根据v=求出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2)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根据v=求出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3)声音传播的距离和火车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的2倍,据此求出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
【解答】解:(1)由v=可得,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s1=v1t=20m/s×2s=40m;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s2=v声t=340m/s×2s=680m;
(3)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和火车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的2倍,
所以,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
s===360m。
答:(1)2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为40m;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680m;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远。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知道“声音传播的距离和火车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的2倍”是关键。
29.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
【分析】(1)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声音所走的路程是声原处到障碍物的来回距离,再利用v=可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旅客听到回声时船距山崖的距离等于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减去船行驶的距离;
【解答】解:(1)t=×4s=2s,
因为v=,
所以悬崖与船的距离s=vt=340m/s×2s=680m。
(2)在t=4s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
s1=v1t=20m/s×4s=8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4s=1360m,
设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s1+s2,所以s===720m,
(2)旅客听到回声处距悬崖的距离:
s′=s﹣s1=720m﹣80m=640m。
答:(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悬崖与船的距离为680m。
(2)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64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声音和船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时船与山崖距离的2倍。
30.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分析】(1)已知声音的速度是340m/s,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求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2)已知汽艇的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时间。
(3)在5s时间内,声音和汽艇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同学喊叫时汽艇与高崖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喊叫时汽艇与高山间的距离,该同学听到回声时,汽艇距高崖的距离等于喊叫时汽艇到高崖的距离减去汽艇行驶的距离。
【解答】解:(1)由v=可得,5s内声音走的路程为:
s声=v声t=340m/s×5s=1700m;
(2)由v=可得,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
t′===40s;
(3)汽艇通过的路程:
s汽艇=v汽艇t=10m/s×5s=50m,
如右图所示,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s===875m,
他听到回声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s0=s﹣s汽艇=875m﹣50m=825m。
答:(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1700m;
(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40s;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825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和汽艇行驶的路程之和是该同学喊叫时汽艇与高山距离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