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生物说课稿: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生物说课稿: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03 15:0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的第1节,通过分析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是对第3章细胞膜、液泡等结构的认识的深入。这是全书第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探究活动的基本思维模型,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稳固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认知方面分析,通过初中阶段以及前几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基本结构和探究的基本步骤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与细胞功能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条件;
(2)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感受科学的严谨性;
(2)设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探究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难点:
(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五、教学方法
为了很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帮助学生构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为逻辑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课堂活动主线,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变教师的传统传授模式为激疑导思。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直观教学法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动画
,把渗透作用等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点评法和点拔法
本节课把点评法和点拔法自始自终贯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体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适时得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3、自学导思法
本节课依据“自主学习”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质壁分离的条件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较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六、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法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互相讨论,发挥群体智慧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节课学生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观看动画、结合教材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实验探究法
在生物小组完成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本节课设计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实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拔,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七、教学过程
按照探究性学习的逻辑主线,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生活常识引入课题: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探索者。首先,以糖拌西红柿、盐腌黄瓜这些我们身边真实的自然现象导入本节新课,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从而启发思维,产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指向性的问题串:
1、糖拌西红柿里流出来的水来源于何处呢?(是细胞内的水还是细胞间隙的水?)
2、为什么糖拌西红柿和盐腌黄瓜会有水分流出?
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难度很大。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跨上这一知识高度,按照最近发展区原理,我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做了渗透系统装置的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实验开始的情况,漏斗内滴有红墨水分子的蔗糖溶液的液面与烧杯中清水的液面齐平,一段时间以后漏斗的液面明显上升,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这一实验结果。然后教师展示相关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紧接着我用如下问题串引导学生组内讨论,以帮助学生生成渗透作用的定义和渗透作用要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
1.实验中,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通过半透膜吗?
2.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为什么能上升?
3.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会无限上升吗?为什么?
4.如果用一块纱布代替半透膜,结果会怎样?
5.如果烧杯中是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在学生生成渗透作用的定义和渗透作用要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的基础上,同学们思考:植物细胞会不会发生渗透作用呢?是否具备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呢?我展示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内大部分的体积都被液泡占据,也就是说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的液体大部分都是细胞液,那么细胞液中的水和细胞外的水要进行交换就必须依次通过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壁是全透的,而液泡膜与细胞膜的结构相似。因为在生物学上液泡膜、细胞质和细胞膜都属于原生质,并且他们被挤成了薄薄的一层,这里我们可以给它们起一个名字---原生质层!对比植物细胞的结构与渗透系统装置的结构,
学生很快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分组探究,自主学习:一个科学的假设,不但能够解释已有的现象,而且能够准确地预测要产生的结果。为了探究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各组制定完善的实验方案并作出预期的实验结果。
教师提示:
1、实验材料的选取:(1)在这个实验中要观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液泡和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化)
(2)使用什么仪器来观察?(用显微镜观察)
如:白萝卜,黑藻,菠菜叶,紫色洋葱
2、实验试剂的选择:应考虑对细胞是否有伤害?多大浓度?如:清水,盐酸,醋酸,蔗糖溶液
3、实验步骤的安排:(1)实验是否需要另设置对照
?
(2)这些溶液下的植物细胞先后观察顺序如何安排,才能观察到细胞失水、吸水两种情况下液泡大小的变化?
(3)是先把实验材料泡在溶液中,几分钟后取出做成装片,显微镜下检测;还是先做好装片,再想办法往里加入试剂呢?
对比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现他们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是一致的,因此便得出共同的实验结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成果交流,教师点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实验,并且得到了各自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在分享学生们的成果喜悦的同时,我趁势引导学生们再反思他们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复习小结,构建体系:最后我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总结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八、巩固训练
(一)知识巩固
以下可以发生渗透作用的是____
A.煮熟的马铃薯条放入水中
B.把干种子放在清水中
C.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
D.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二)技能训练
询问你的亲人或周围的朋友,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人们是如何保存肉类食品的?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吗?
(三)策略运用
请设计实验,探究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清水中破裂的原因。
三个不同层级的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已学知识,训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其中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清水中破裂的原因,是对“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延伸和拓展,本节课的内容就圆满的完成了!
九、板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概念:
条件:
二、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十、教学反思
1.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思维是发散的,成功的欲望是强烈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给予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展示异质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2.
课堂上学生自主活动多了,我们教师就必须得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既要耐心指导,又要防止乱而无序,努力使课堂变得既活跃,又高效。
分组探究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生活常识
引入课题
复习小结
构建体系
成果交流
教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