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02 09:03:24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图中所画出的磁极间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3.(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为了使新鲜苹果保存更长时间,正确的方式是(  )
A.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C.高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D.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4.(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或操作中,主要利用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可供给呼吸
B.可用于切割金属
C.可用排水法收集
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6.(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安全用电。下列选项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电灯和开关的连接
B.湿手摸开关
C.测电笔的使用
D.发生火灾立即切断电源
7.(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某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由锂(Li)、钻(Co)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其化合价依次是+1、+3、-2价,由此可推知该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  )
A.LiCoO B.LiCoO2 C.LiCoO3 D.LiCoO4
8.(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B.氧气不易溶于水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工业制得的氧气一般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9.(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分析该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该化学反应为2H2O2=H2O+O2
10.(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在此过程中(  )
A.流经ECMO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低处扩散到浓度高处
C.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人体在ECMO中完成了呼吸作用
11.(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列四幅图中,工作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帽子上的风扇
B.手摇发电机
C.扬声器
D.自制小电动机
12.(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将自由转动的指南针放在地球表面的赤道上,下图中能够表示其静止时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13.(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如图所示,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右盘中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  )
A.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B.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C.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D.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
14.(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如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废气装置中出来的洁净的气体是纯净物
B.此过程中Ca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改变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并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
15.(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表是移栽树木时的建议及其相关建议的主要原因,其中两者之间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建议 主要原因
A 剪除部分枝叶 帮助茎内的水上升至叶
B 要夜晚时进行移栽 减弱蒸腾作用
C 不要移除黏在根上的土 减少根毛受到伤害
D 移栽后不要立即施高浓度的肥料 避免根部水分流失
A.A B.B C.C D.D
16.(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在一次实验中,小宇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磁铁B端有一个小磁针,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铁周围空间的磁感线从B端发出到A端
B.小磁针在如图的位置可以静止
C.只对调电源的正负极,电磁铁的磁场方向不变
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端移动,电磁铁磁性减弱
17.(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钠可以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钠离子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18.(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分子、原子、离子以及元素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9.(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20.(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火柴头是一种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但烧过之后的火柴头却能被磁铁吸引。原因是很多火柴头用氧化铁着色,点燃后会与木棒中的碳反应产生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Fe3O4与Fe2O3磁性不同,体现了他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B.Fe3O4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Fe2O3
C.火柴头燃烧的方程式为C+O2+6Fe2O3=点燃4Fe3O4+CO2
D.火柴头原本不被磁铁吸引是因为不易被磁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8分)
21.(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BC段表示   (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   。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中的   点,此时肺内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
22.(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如图所示,磁悬浮列车利用“   ”的原理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 cm处腾空行驶。当列车运行在曲线或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改变导向电磁铁中的电流达到控制运行的目的。“常导型”磁悬浮列车及轨道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把电动机的“转子”安装在列车上,将电动机的“定子”安装在轨道上。当向轨道这个“定子”输电时,通过   作用使列车就像电动机的“转子”一样被推动着向前运动。
23.(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为庆祝“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中国化学会面向会员遴选出了118名青年化学家作为118个化学元素的“代言人”,如图所示。序号为6的化学家代表的化学元素是   (写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列第2周期和第3周期元素质子数相差   个。
24.(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根据古文《论衡·是应篇》中的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学术界于1947年想象出司南的模样并印刷在邮票上。
(1)如图甲所示,当磁勺在正确指南时,其A 端为该磁体的   (选填“S”或“N”) 极。
(2)195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尝试制作一具司南,如图乙所示,制作人员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将磁石的   (选填“B”“C”“D”或“E”) 处打磨成磁勺的A端。
(3)为达到理想的指向效果,制作人员将磁勺靠近一电磁铁,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S,磁勺和电磁铁相互吸引,由此增加磁勺的磁性。H为电源的   极。
25.(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列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的物质,判断所盛物质并将对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空格:
(1)属于单质的是   。
(2)属于混合物的是   。
26.(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装置中既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写字母)。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若反应物为一种白色固体,则还缺少的用品是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小凡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选择了一种盆栽的花叶木薯(叶中间具有大块黄色或黄白色块斑)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无叶绿体)界限清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步骤Ⅰ:9:00时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将实验装置置于阳光下;
步骤Ⅱ:13:00时将叶片A、B同时摘下,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A、B两叶片的绿色部分都变蓝,非绿色部分都不变蓝。
【交流反思】
(1)5mL液体甲应该是   。
(2)根据实验装置的设计,你认为小凡想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   。
(3)请分析:A叶片非绿色部分不变蓝是因为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4)B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实验现象与预期不相符,你认为应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才能使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答:   。
28.(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2)闭合开关,磁铁不动,导体棒沿左右方向运动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若导体棒不动,左右移动磁铁,电路中   (选填“有”或“无”)感应电流。
(3)小明进一步猜想,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导体运动速度有关。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29.(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
(1)按如图甲所示进行木炭燃烧的实验: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②检验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   。
(2)按如图乙所示进行燃烧条件的相关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①图a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②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b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
30.(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MnO2)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 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0.1gMnO2 0.2gMnO2 0.3gMnO2 0.4gMnO2
40 49 61 75 86
80 77 87 90 92
120 89 92 92 92
160 92 92 92 92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   。(选填序号)
31.(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 mL空气,给装有白磷的玻璃管微热,待白磷开始燃烧后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直至反应停止。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燃烧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2)小红同学提出用木炭来代替白磷,小林认为不可行。请你替小林指出不可行的原因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少于21%,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回答一条即可)   。
32.(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金设置了两层花盆,如甲图,内层花盆底部开有孔,将多余的水流入外层花盆与内层花盆之间储存,可以几个月不用浇水。但浇水量超过图中水位线会引起烂根的原因是   。
(2)图乙和图丙都是电磁限流器的示意图。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电磁铁吸引衔铁B,
接点C、D被弹簧拉起(C、D为动触点),电路切断。电路切断后,   (选填“图乙”或“图丙”)所示的电磁限流器能自动复原。
(3)如图丁所示,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了探究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进行了上述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ɑ粒子轰击金箱,发现:①大多数ɑ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ɑ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ɑ粒子被弹了回来。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现象①的原因是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现象②的原因是原子核带   (选填“正"或“负”) 电,ɑ粒子轰击金原子核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现象③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0分)
33.(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分子式为C27H35N6O8P)的新药曾被寄予厚望。请回答:
(1)瑞德西韦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该药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301mg瑞德西韦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mg。
34.(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尿素是一种肥效高、土壤适应性好的优质化肥,其化学式为CO(NH2)2。
(1)每个尿素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某化肥厂生产一批尿素产品,经测定,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3.5%。试通过计算说明(写出计算过程),该厂生产的尿素产品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35.(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兴趣小组的四位男同学对学校角落的一堆石灰石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知道其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于是他们取来了一些石灰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每人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如下:(杂质不参与反应)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的质量/g 1.54 3.08 4.4 m
(1)m的数值是   。
(2)请协助他们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36.(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小金设计了一种“闯红灯违规证据模拟记录器”( 如图甲所示),拍摄照片记录机动车辆闯红灯时的情景。工作原理:当光控开关接收到某种颜色的光时,开关自动闭合,且当压敏电阻受到车的压力,它的阻值变化引起电流变化到一定值时,继电器的衔铁就被吸下,工作电路中的电控照相机工作,拍摄违规车辆;当光控开关未受到该种光照射时自动断开,衔铁没有被吸引,工作电路中的指示灯发光。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工作原理,将电路连接完整。
(2)要记录违规闯红灯的情景,光控开关应在接收到   (选填“红”、“绿”或“黄”)光时,自动闭合。
(3)已知控制电路电压为6V,继电器线圈电阻为10Ω,当控制电路中电流大于0.06A时,衔铁被吸引。通过计算说明,只有质量超过多少千克的车辆违规时才会被拍照记录?
37.(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 2019年6月21日,杭州市开始在全市范围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将生活垃圾分为下图所示的4类:
(1)可回收物将被运输到再生资源企业进行分拣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以下四种物品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__________
A.破碎的砖瓦陶瓷 B.过期的化妆品
C.用过的报刊书籍 D.吃剩的瓜皮果核
(2)厨房垃圾经过处理会产生沼气,沼气可以作为燃料。已知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其它垃圾也称为干垃圾,最后被运输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发电,该过程的主要能量转化是   。
(4)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   (选填“元素”或“单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根据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分析判断。
【解答】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然后回到S极,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A、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分子种类及各分子的原子构成分析。
【解答】A、图示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每个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图示中物质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中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呼吸作用的强度越弱。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水果保鲜贮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氧气能影响细胞的呼吸,因此,低温、低氧能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适宜的湿度能保证水果水分的充分储存,从而保证水果肉质鲜美。
【解答】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降低;保持干燥减少细菌繁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 可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是利用其微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利用其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解答】A、由图可知,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可以继续发育,B不符合题意;
C、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C符合题意;
D、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那么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常识分析判断。
【解答】A.在家庭电路中,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故A错误;
B.湿手摸开关,由于水为导体,因此可能造成触电事故,故B错误;
C.测电笔的使用时,人体必需接触尾部的金属体,而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体,故C错误;
D.发生火灾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灭火,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A、 LiCoO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不为0 ,不符合题意;
B、 LiCoO2 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为0,符合题意;
C、 LiCoO3 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不为0 ,不符合题意;
D、 LiCoO4 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不为0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分析。
【解答】A、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助燃剂,但不能作燃料 ,符合题意;
B、 氧气不易溶于水 ,不符合题意;
C、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符合题意;
D、 工业制得的氧气呈液态,一般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由化学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解答】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A符合题意;
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该反应有单质生产,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某化学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或动脉,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
【解答】A、图中的机器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流经ECMO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高处扩散到浓度低处,B不符合题意;
C、经过ECMO后,通过氧合器吸收氧,那么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因此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C符合题意;
D、ECMO的作用是帮助人体的肺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帽子上的风扇的主要结构为电动机,工作原理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B.手摇发电机,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C.扬声器的线圈中有电流经过时,会在磁场中受力而振动起来,从而将电流转化为声音;
D.自制小电动机,工作原理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则工作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B。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地磁场
【解析】【分析】地磁场的两极与地理两极相反。
【解答】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根据“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北极应指向地理北极附近,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
【解答】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其相比较所得的比值,所以右盘中每一小块表示的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图中所给物质间的反应,结合纯净物、混合物定义、酸雨的形成原因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A、从废气装置中出来的洁净的气体有生成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氮气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此过程中Ca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不符合题意;
D、由流程图中所给物质反应分析可知, 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 ,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移栽树木时应尽量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保护植物根部。
【解答】A、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剪掉部分的枝叶,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A符合题意;
B、如果选择夜晚移栽,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因此会降低蒸腾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根毛是植物水分和无机盐吸收的重要部位,逸出黏在根上的土必然对根造成损害,C不符合题意;
D、高浓度的肥料导致根部细胞失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答案】B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然后回到S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极性即可;
(2)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3)电磁铁的磁场方向由电流方向决定;
(4)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影响因素:①电流;②线圈匝数。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肢之间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则左端为电磁铁的N极,右端为S极。那么电磁铁周围的磁感线从A端到B端,故A错误;
电磁铁的B端为S极,而小磁针的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可保持静止,故B正确;
只对调电源的正负极,那么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返现改变,则电磁铁的磁场方向改变,故C错误;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端移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而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大,因此电磁铁磁性增强,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及氯化钠的粒子构成分析。
【解答】A、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一个电子 ,不符合题意;
B、钠可以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D、钠离子与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D
【知识点】同位素;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实质分析;
B、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中子数不同分析;
C、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分析;
D、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的不同分析。
【解答】A、化学变化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不符合题意;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不符合题意;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在数值上相同 ,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宏观概念,组成物质,分子、原子和离子是微观概念,构成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解答】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20-2):(32-20):(26-20)=1∶6∶3 ,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可知,乙在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有参与反应 ,不符合题意;
C、待测质量一定为m,可以任意取值 ,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甲生成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 ,符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A、根据磁性属于物理性质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火柴头不易被磁化分析。
【解答】A、Fe3O4与Fe2O3磁性不同,磁性属于物理性质,即体现了他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不符合题意;
B、Fe3O4中铁的质量分数为,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 , Fe3O4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Fe2O3 ,不符合题意;
C、火柴头燃烧的方程式为2C+O2+6Fe2O34Fe3O4+2CO2 ,符合题意;
D、火柴头原本不被磁铁吸引是因为不易被磁化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答案】(1)呼气
(2)增大
(3)B;等于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解答】(1)当呼气时,膈肌舒张,隔顶部上升,使胸廓上下径减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被呼出,而BC段是肺内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属于呼气过程。
(2)当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使胸廓上下径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因此气体被吸入,即AB段,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3)由图可知,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故答案为:(1)呼气(2)增大(3)B;等于
22.【答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或“同名磁极互相排斥”);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或通电线圈受到磁场力)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1)如图所示,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或“同名磁极互相排斥”)”的原理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 cm处腾空行驶。
(2)当向轨道这个“定子”输电时,通过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或通电线圈受到磁场力)作用使列车就像电动机的“转子”一样被推动着向前运动。
23.【答案】C;8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为6的元素为碳元素及相邻周期的同一列质子数相差8分析。
【解答】序号为6的元素为碳元素,符号为C;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列第2周期和第3周期元素质子数相差8.
故答案为:C;8.
24.【答案】(1)S
(2)D
(3)正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磁体都有指南北的性质,指南的一端为S极,指北的一端为N极;
(2)在磁体周围,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然后回到磁体的S极,据此分析;
(3)首先根据磁勺确定电磁铁的极性,然后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电流方向,进而确定电源的正负极方向。
【解答】(1)如图甲所示,当磁勺在正确指南时,其A 端指南,则A为该磁体的S极。
(2)根据乙图可知,磁感线从B端出来,则B端为磁石的N极,D端为磁石的S极。因为磁勺的A端为S极,则将磁石的D端打磨成磁勺的A端。
(3)磁勺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在,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下端,此时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则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那么H端应该为电源的正极。
25.【答案】(1)A
(2)BCE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氧气和液氧只含氧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由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氧气和臭氧为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块和水是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属于纯净物,但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过氧化氢和水是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A;(2)BCE。
26.【答案】(1)B
(2)二氧化锰(或MnO2);2KClO32KCl+3O2↑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可用固体与液体常温反应制取分析;
(2)根据氧气的制取原理分析。
【解答】(1)实验室制氧气和制二氧化碳气体都可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B;
(2)用A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未加棉花,所以要选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氯酸钾为白色固体,所以还需二氧化锰,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
故答案为:(1)B;(2)二氧化锰(或MnO2);2KClO32KCl+3O2↑。
27.【答案】(1)清水
(2)叶绿体、二氧化碳
(3)没有叶绿体(叶绿素)
(4)实验前应该先将植物放黑暗处一昼夜(预先暗处理一昼夜)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实验中将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叶子进行对比,控制其他条件,变量为叶绿体,根据滴加碘液,判断有无淀粉的存在,探究叶绿体是否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1)5mL液体甲应该清水,因为对照组是不作任何处理的。
(2)植物的绿色部分和无叶绿体部分的叶片拿来对比做实验,探究有无叶绿体的叶子能否吸收二氧化碳,之后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这一系列操作是为了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二氧化碳。
(3)由于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若是A叶片非绿色部分不变蓝是因为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4)由于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B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之前并没有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改进实验的方法比如:实验前应该先将植物放黑暗处一昼夜(预先暗处理一昼夜)。
故答案为:(1)清水(2)叶绿体、二氧化碳(3)没有叶绿体(叶绿素)(4)实验前应该先将植物放黑暗处一昼夜(预先暗处理一昼夜)
28.【答案】(1)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2)有
(3)控制磁体不变,让同一导体棒以不同的运动速度在磁场中沿相同方向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的大小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当导体中有电流经过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通过摆动的方向变化,可以感知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
(2)根据相对运动的知识分析;
(3)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和导体的运动速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感应电流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时,必需控制磁场强弱相同而改变运动速度,据此设计实验步骤。
【解答】(1)实验中,通过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2)若导体棒不动,左右运动磁铁,相当于磁铁不动,而左右移动导体棒,此时导体仍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因此电路中有感应电流。
(3)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他应进行的操作是:控制磁体不变,让同一导体棒以不同的运动速度在磁场中沿相同方向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的大小。
29.【答案】(1)发出白光,放热;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无污染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及二氧化碳的验证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及密闭装置进行实验无污染的特点分析。
【解答】(1)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热; ②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检验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
(2)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氧气;乙同学实验在密闭装置内进行,生成物不会排放到空气中,可减少污染。
故答案为:(1)发出白光,放热 ;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无污染。
30.【答案】(1)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2)秒表
(3)②⑤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变量分析;
(2)根据测时间需秒表分析;
(3)根据排水集气法可测定收集气体的体积分析。
【解答】(1)由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可知,该实验是探究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
(2)该实验是通过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多少来判断化学速率的快慢,所以需用到测量仪器秒表;
(3)该实验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要比较相同时间收集气体体积多少,需选择排水法收集,且利用排出水的体积得出收集的气体体积,所以应选择②⑤ 。
故答案为:(1)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2)秒表;(3) ②⑤ 。
31.【答案】(1)使空气里的氧气充分反应
(2)木炭与氧气反应虽然消耗氧气,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较小,测定结果不准确
(3)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白磷的量不足或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测氧气体积含量时要使氧气充分反应分析;
(2)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3)根据气密性不好、药品不足等都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解答】(1)在燃烧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可使空气里的氧气充分反应;
(2)木炭与氧气反应虽然消耗氧气,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较小,测定结果不准确,所以不能用木炭代替白磷;
(3)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白磷的量不足或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都会使得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使空气里的氧气充分反应;(2)木炭与氧气反应虽然消耗氧气,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较小,测定结果不准确;(3)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白磷的量不足或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32.【答案】(1)根部缺氧
(2)丙
(3)正;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植物的根部需要呼吸作用。
(2)电流过大后,图乙所示的电磁限流器会使电路处于通断不停的状态,有可能损坏电路;图甲所示的电磁限流器切断电流后,电路不会出现通断不停的现象,可以更好地保护电路。
(3)根据原子核质量相对较大,但占据的空间很小;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
【解答】(1)图甲中设置了水位线,当浇水量超过水位线时,植物的根并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植物出现烂根的现象。
(2)在图乙中,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电磁铁A的磁性增强,对衔铁B的吸引力增大,使衔铁B逆时针旋转,从而失去了对闸刀S的控制作用,弹簧收缩把闸刀S拉起,切断电流,保护电路。在图丙中,电流过大时,也能切断电路,但切断电路之后,电磁铁随即断电没有了磁性,衔铁在尾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触点C、D再次接触,电路又连通,而后再断开……电路将一直处于通断不停的状态,因此电路切断后,图丙所示的电磁限流器能自动复原。
(3)现象②的原因是:原子核和α粒子都带正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现象②的原因是:尽管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但有极少数α粒子仍可能碰到金原子核,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故答案为:(1)根部缺氧(2)丙(3)正;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
33.【答案】(1)81:32
(2)21.3%;17.5m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瑞德西韦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6×8)= 81:32;
(2) 该药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3%;301mg瑞德西韦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7.5mg.
故答案为:(1)81:32;(2)21.3%;17.5mg.
34.【答案】(1)8
(2)解: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212+16+(14+1×2)×100%=46.67%因为化肥厂生产的尿素产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43.5%<46.67%,所以该厂生产的尿素产品是混合物。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的原子个数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及化肥中氮元素质量即为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析。
【解答】(1)每个尿素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共8个原子;
故答案为:(1)8;(2)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212+16+(14+1×2)×100%=46.67%因为化肥厂生产的尿素产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43.5%<46.67%,所以该厂生产的尿素产品是混合物。
35.【答案】(1)4.4
(2)解:设实验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1.54g
x=3.5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5g÷5g×100%=7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完全反应产生4.4克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加入5克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1.54克,而加入15克样品时,生成质量为4.4克<1.54×3,说明样品过量,盐酸完全反应,所以m=4.4.
故答案为:(1)4.4;(2)70%。
36.【答案】(1)
(2)红
(3)解:R总= =100Ω
R=R总-R线=100Ω-10Ω=90Ω,
图像可知此时F=4000N=G,
故:m= =400kg
答:只有质量超过400千克的车辆违规时才会被拍照记录。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指示灯和电控照相机的串并联关系,并确定衔铁的位置对它们的状态影响,从而完成电路的连接。
(2)根据描述确定开关闭合时哪种颜色的灯正在发光即可;
(3)首先根据计算出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 R=R总-R线 计算出压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图像确定此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最后根据 计算出车辆的质量即可。
【解答】(1)①根据题目的描述可知,当衔铁被吸下来时,电控照相机工作,而指示灯不工作;当衔铁没有被吸引时,电控照相机不工作,而指示灯工作,则照相机和指示灯不相互影响,二者为并联;
②根据图乙和图甲可知,只需将电源的正极分别与指示灯和照相机的左端相连,而指示灯的右端与上面的静触点相连,照相机的右端与下面的静触点相连,最后将动触点衔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要记录违规闯红灯的情景,即红灯亮时汽车通过压敏电阻就会被拍照,则光控开关应该在接收到红光时,自动闭合。
37.【答案】(1)C
(2)CH4+2O2 CO2+2H2O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元素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元素的概念;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如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主要包括报纸、纸箱、书本、广告单、塑料瓶、塑料玩具、油桶、酒瓶、玻璃杯、易拉罐、旧铁锅、旧衣服、包、旧玩偶、旧数码产品、旧家电等。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发电厂的能量转化分析解答;
(4)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A.破碎的砖瓦陶瓷,属于其它垃圾,故A不合题意;
B.过期的化妆品,属于有害垃圾,故B不合题意;
C.用过的报刊书籍,属于可回收垃圾,故C符合题意;
D.吃剩的瓜皮果核,属于厨房垃圾,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甲烷燃烧,即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
(3)垃圾在燃烧前具有化学能,而最终转化而成的为电能,则该过程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元素。
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图中所画出的磁极间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根据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分析判断。
【解答】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然后回到S极,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A、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分子种类及各分子的原子构成分析。
【解答】A、图示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每个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图示中物质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中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为了使新鲜苹果保存更长时间,正确的方式是(  )
A.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C.高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D.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呼吸作用的强度越弱。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水果保鲜贮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氧气能影响细胞的呼吸,因此,低温、低氧能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适宜的湿度能保证水果水分的充分储存,从而保证水果肉质鲜美。
【解答】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降低;保持干燥减少细菌繁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或操作中,主要利用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可供给呼吸
B.可用于切割金属
C.可用排水法收集
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 可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是利用其微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利用其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答案】C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解答】A、由图可知,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可以继续发育,B不符合题意;
C、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C符合题意;
D、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那么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安全用电。下列选项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电灯和开关的连接
B.湿手摸开关
C.测电笔的使用
D.发生火灾立即切断电源
【答案】D
【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常识分析判断。
【解答】A.在家庭电路中,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故A错误;
B.湿手摸开关,由于水为导体,因此可能造成触电事故,故B错误;
C.测电笔的使用时,人体必需接触尾部的金属体,而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体,故C错误;
D.发生火灾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灭火,故D正确。
故选D。
7.(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某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由锂(Li)、钻(Co)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其化合价依次是+1、+3、-2价,由此可推知该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  )
A.LiCoO B.LiCoO2 C.LiCoO3 D.LiCoO4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A、 LiCoO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不为0 ,不符合题意;
B、 LiCoO2 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为0,符合题意;
C、 LiCoO3 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不为0 ,不符合题意;
D、 LiCoO4 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不为0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B.氧气不易溶于水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工业制得的氧气一般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分析。
【解答】A、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助燃剂,但不能作燃料 ,符合题意;
B、 氧气不易溶于水 ,不符合题意;
C、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符合题意;
D、 工业制得的氧气呈液态,一般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分析该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该化学反应为2H2O2=H2O+O2
【答案】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由化学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解答】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A符合题意;
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该反应有单质生产,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某化学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在此过程中(  )
A.流经ECMO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低处扩散到浓度高处
C.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人体在ECMO中完成了呼吸作用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或动脉,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
【解答】A、图中的机器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流经ECMO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高处扩散到浓度低处,B不符合题意;
C、经过ECMO后,通过氧合器吸收氧,那么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因此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C符合题意;
D、ECMO的作用是帮助人体的肺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列四幅图中,工作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帽子上的风扇
B.手摇发电机
C.扬声器
D.自制小电动机
【答案】B
【知识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帽子上的风扇的主要结构为电动机,工作原理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B.手摇发电机,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C.扬声器的线圈中有电流经过时,会在磁场中受力而振动起来,从而将电流转化为声音;
D.自制小电动机,工作原理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则工作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B。
故选B。
12.(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将自由转动的指南针放在地球表面的赤道上,下图中能够表示其静止时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磁场
【解析】【分析】地磁场的两极与地理两极相反。
【解答】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根据“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北极应指向地理北极附近,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如图所示,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右盘中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  )
A.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B.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C.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D.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
【答案】C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
【解答】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其相比较所得的比值,所以右盘中每一小块表示的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故选:C。
14.(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如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废气装置中出来的洁净的气体是纯净物
B.此过程中Ca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改变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并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图中所给物质间的反应,结合纯净物、混合物定义、酸雨的形成原因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A、从废气装置中出来的洁净的气体有生成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氮气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此过程中Ca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不符合题意;
D、由流程图中所给物质反应分析可知, 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 ,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表是移栽树木时的建议及其相关建议的主要原因,其中两者之间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建议 主要原因
A 剪除部分枝叶 帮助茎内的水上升至叶
B 要夜晚时进行移栽 减弱蒸腾作用
C 不要移除黏在根上的土 减少根毛受到伤害
D 移栽后不要立即施高浓度的肥料 避免根部水分流失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移栽树木时应尽量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保护植物根部。
【解答】A、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剪掉部分的枝叶,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A符合题意;
B、如果选择夜晚移栽,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因此会降低蒸腾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根毛是植物水分和无机盐吸收的重要部位,逸出黏在根上的土必然对根造成损害,C不符合题意;
D、高浓度的肥料导致根部细胞失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在一次实验中,小宇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磁铁B端有一个小磁针,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铁周围空间的磁感线从B端发出到A端
B.小磁针在如图的位置可以静止
C.只对调电源的正负极,电磁铁的磁场方向不变
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端移动,电磁铁磁性减弱
【答案】B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然后回到S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极性即可;
(2)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3)电磁铁的磁场方向由电流方向决定;
(4)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影响因素:①电流;②线圈匝数。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肢之间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则左端为电磁铁的N极,右端为S极。那么电磁铁周围的磁感线从A端到B端,故A错误;
电磁铁的B端为S极,而小磁针的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可保持静止,故B正确;
只对调电源的正负极,那么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返现改变,则电磁铁的磁场方向改变,故C错误;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端移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而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大,因此电磁铁磁性增强,故D错误。
故选B。
17.(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钠可以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钠离子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及氯化钠的粒子构成分析。
【解答】A、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一个电子 ,不符合题意;
B、钠可以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D、钠离子与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符合题意;
故选D。
18.(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分子、原子、离子以及元素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答案】D
【知识点】同位素;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实质分析;
B、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中子数不同分析;
C、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分析;
D、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的不同分析。
【解答】A、化学变化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不符合题意;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不符合题意;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在数值上相同 ,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宏观概念,组成物质,分子、原子和离子是微观概念,构成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解答】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20-2):(32-20):(26-20)=1∶6∶3 ,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可知,乙在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有参与反应 ,不符合题意;
C、待测质量一定为m,可以任意取值 ,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甲生成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 ,符合题意;
故选D。
20.(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火柴头是一种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但烧过之后的火柴头却能被磁铁吸引。原因是很多火柴头用氧化铁着色,点燃后会与木棒中的碳反应产生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Fe3O4与Fe2O3磁性不同,体现了他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B.Fe3O4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Fe2O3
C.火柴头燃烧的方程式为C+O2+6Fe2O3=点燃4Fe3O4+CO2
D.火柴头原本不被磁铁吸引是因为不易被磁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A、根据磁性属于物理性质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火柴头不易被磁化分析。
【解答】A、Fe3O4与Fe2O3磁性不同,磁性属于物理性质,即体现了他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不符合题意;
B、Fe3O4中铁的质量分数为,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 , Fe3O4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Fe2O3 ,不符合题意;
C、火柴头燃烧的方程式为2C+O2+6Fe2O34Fe3O4+2CO2 ,符合题意;
D、火柴头原本不被磁铁吸引是因为不易被磁化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8分)
21.(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BC段表示   (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   。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中的   点,此时肺内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
【答案】(1)呼气
(2)增大
(3)B;等于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解答】(1)当呼气时,膈肌舒张,隔顶部上升,使胸廓上下径减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被呼出,而BC段是肺内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属于呼气过程。
(2)当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使胸廓上下径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因此气体被吸入,即AB段,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3)由图可知,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故答案为:(1)呼气(2)增大(3)B;等于
22.(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如图所示,磁悬浮列车利用“   ”的原理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 cm处腾空行驶。当列车运行在曲线或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改变导向电磁铁中的电流达到控制运行的目的。“常导型”磁悬浮列车及轨道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把电动机的“转子”安装在列车上,将电动机的“定子”安装在轨道上。当向轨道这个“定子”输电时,通过   作用使列车就像电动机的“转子”一样被推动着向前运动。
【答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或“同名磁极互相排斥”);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或通电线圈受到磁场力)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1)如图所示,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或“同名磁极互相排斥”)”的原理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 cm处腾空行驶。
(2)当向轨道这个“定子”输电时,通过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或通电线圈受到磁场力)作用使列车就像电动机的“转子”一样被推动着向前运动。
23.(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为庆祝“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中国化学会面向会员遴选出了118名青年化学家作为118个化学元素的“代言人”,如图所示。序号为6的化学家代表的化学元素是   (写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列第2周期和第3周期元素质子数相差   个。
【答案】C;8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为6的元素为碳元素及相邻周期的同一列质子数相差8分析。
【解答】序号为6的元素为碳元素,符号为C;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列第2周期和第3周期元素质子数相差8.
故答案为:C;8.
24.(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根据古文《论衡·是应篇》中的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学术界于1947年想象出司南的模样并印刷在邮票上。
(1)如图甲所示,当磁勺在正确指南时,其A 端为该磁体的   (选填“S”或“N”) 极。
(2)195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尝试制作一具司南,如图乙所示,制作人员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将磁石的   (选填“B”“C”“D”或“E”) 处打磨成磁勺的A端。
(3)为达到理想的指向效果,制作人员将磁勺靠近一电磁铁,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S,磁勺和电磁铁相互吸引,由此增加磁勺的磁性。H为电源的   极。
【答案】(1)S
(2)D
(3)正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磁体都有指南北的性质,指南的一端为S极,指北的一端为N极;
(2)在磁体周围,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然后回到磁体的S极,据此分析;
(3)首先根据磁勺确定电磁铁的极性,然后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电流方向,进而确定电源的正负极方向。
【解答】(1)如图甲所示,当磁勺在正确指南时,其A 端指南,则A为该磁体的S极。
(2)根据乙图可知,磁感线从B端出来,则B端为磁石的N极,D端为磁石的S极。因为磁勺的A端为S极,则将磁石的D端打磨成磁勺的A端。
(3)磁勺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在,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下端,此时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则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那么H端应该为电源的正极。
25.(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下列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的物质,判断所盛物质并将对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空格:
(1)属于单质的是   。
(2)属于混合物的是   。
【答案】(1)A
(2)BCE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氧气和液氧只含氧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由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氧气和臭氧为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块和水是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属于纯净物,但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过氧化氢和水是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A;(2)BCE。
26.(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装置中既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写字母)。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若反应物为一种白色固体,则还缺少的用品是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1)B
(2)二氧化锰(或MnO2);2KClO32KCl+3O2↑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可用固体与液体常温反应制取分析;
(2)根据氧气的制取原理分析。
【解答】(1)实验室制氧气和制二氧化碳气体都可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B;
(2)用A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未加棉花,所以要选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氯酸钾为白色固体,所以还需二氧化锰,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
故答案为:(1)B;(2)二氧化锰(或MnO2);2KClO32KCl+3O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小凡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选择了一种盆栽的花叶木薯(叶中间具有大块黄色或黄白色块斑)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无叶绿体)界限清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步骤Ⅰ:9:00时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将实验装置置于阳光下;
步骤Ⅱ:13:00时将叶片A、B同时摘下,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A、B两叶片的绿色部分都变蓝,非绿色部分都不变蓝。
【交流反思】
(1)5mL液体甲应该是   。
(2)根据实验装置的设计,你认为小凡想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   。
(3)请分析:A叶片非绿色部分不变蓝是因为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4)B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实验现象与预期不相符,你认为应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才能使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答:   。
【答案】(1)清水
(2)叶绿体、二氧化碳
(3)没有叶绿体(叶绿素)
(4)实验前应该先将植物放黑暗处一昼夜(预先暗处理一昼夜)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实验中将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叶子进行对比,控制其他条件,变量为叶绿体,根据滴加碘液,判断有无淀粉的存在,探究叶绿体是否为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1)5mL液体甲应该清水,因为对照组是不作任何处理的。
(2)植物的绿色部分和无叶绿体部分的叶片拿来对比做实验,探究有无叶绿体的叶子能否吸收二氧化碳,之后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这一系列操作是为了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二氧化碳。
(3)由于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若是A叶片非绿色部分不变蓝是因为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4)由于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B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之前并没有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改进实验的方法比如:实验前应该先将植物放黑暗处一昼夜(预先暗处理一昼夜)。
故答案为:(1)清水(2)叶绿体、二氧化碳(3)没有叶绿体(叶绿素)(4)实验前应该先将植物放黑暗处一昼夜(预先暗处理一昼夜)
28.(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2)闭合开关,磁铁不动,导体棒沿左右方向运动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若导体棒不动,左右移动磁铁,电路中   (选填“有”或“无”)感应电流。
(3)小明进一步猜想,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导体运动速度有关。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1)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2)有
(3)控制磁体不变,让同一导体棒以不同的运动速度在磁场中沿相同方向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的大小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当导体中有电流经过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通过摆动的方向变化,可以感知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
(2)根据相对运动的知识分析;
(3)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和导体的运动速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感应电流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时,必需控制磁场强弱相同而改变运动速度,据此设计实验步骤。
【解答】(1)实验中,通过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2)若导体棒不动,左右运动磁铁,相当于磁铁不动,而左右移动导体棒,此时导体仍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因此电路中有感应电流。
(3)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他应进行的操作是:控制磁体不变,让同一导体棒以不同的运动速度在磁场中沿相同方向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的大小。
29.(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
(1)按如图甲所示进行木炭燃烧的实验: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②检验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   。
(2)按如图乙所示进行燃烧条件的相关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①图a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②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b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
【答案】(1)发出白光,放热;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无污染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及二氧化碳的验证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及密闭装置进行实验无污染的特点分析。
【解答】(1)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热; ②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检验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
(2)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氧气;乙同学实验在密闭装置内进行,生成物不会排放到空气中,可减少污染。
故答案为:(1)发出白光,放热 ;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无污染。
30.(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MnO2)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 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0.1gMnO2 0.2gMnO2 0.3gMnO2 0.4gMnO2
40 49 61 75 86
80 77 87 90 92
120 89 92 92 92
160 92 92 92 92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   。(选填序号)
【答案】(1)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2)秒表
(3)②⑤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变量分析;
(2)根据测时间需秒表分析;
(3)根据排水集气法可测定收集气体的体积分析。
【解答】(1)由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可知,该实验是探究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
(2)该实验是通过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多少来判断化学速率的快慢,所以需用到测量仪器秒表;
(3)该实验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要比较相同时间收集气体体积多少,需选择排水法收集,且利用排出水的体积得出收集的气体体积,所以应选择②⑤ 。
故答案为:(1)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2)秒表;(3) ②⑤ 。
31.(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 mL空气,给装有白磷的玻璃管微热,待白磷开始燃烧后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直至反应停止。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燃烧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2)小红同学提出用木炭来代替白磷,小林认为不可行。请你替小林指出不可行的原因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少于21%,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回答一条即可)   。
【答案】(1)使空气里的氧气充分反应
(2)木炭与氧气反应虽然消耗氧气,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较小,测定结果不准确
(3)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白磷的量不足或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测氧气体积含量时要使氧气充分反应分析;
(2)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3)根据气密性不好、药品不足等都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解答】(1)在燃烧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可使空气里的氧气充分反应;
(2)木炭与氧气反应虽然消耗氧气,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较小,测定结果不准确,所以不能用木炭代替白磷;
(3)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白磷的量不足或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都会使得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使空气里的氧气充分反应;(2)木炭与氧气反应虽然消耗氧气,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较小,测定结果不准确;(3)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白磷的量不足或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32.(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金设置了两层花盆,如甲图,内层花盆底部开有孔,将多余的水流入外层花盆与内层花盆之间储存,可以几个月不用浇水。但浇水量超过图中水位线会引起烂根的原因是   。
(2)图乙和图丙都是电磁限流器的示意图。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电磁铁吸引衔铁B,
接点C、D被弹簧拉起(C、D为动触点),电路切断。电路切断后,   (选填“图乙”或“图丙”)所示的电磁限流器能自动复原。
(3)如图丁所示,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了探究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进行了上述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ɑ粒子轰击金箱,发现:①大多数ɑ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ɑ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ɑ粒子被弹了回来。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现象①的原因是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现象②的原因是原子核带   (选填“正"或“负”) 电,ɑ粒子轰击金原子核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现象③的原因是   。
【答案】(1)根部缺氧
(2)丙
(3)正;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植物的根部需要呼吸作用。
(2)电流过大后,图乙所示的电磁限流器会使电路处于通断不停的状态,有可能损坏电路;图甲所示的电磁限流器切断电流后,电路不会出现通断不停的现象,可以更好地保护电路。
(3)根据原子核质量相对较大,但占据的空间很小;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
【解答】(1)图甲中设置了水位线,当浇水量超过水位线时,植物的根并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植物出现烂根的现象。
(2)在图乙中,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电磁铁A的磁性增强,对衔铁B的吸引力增大,使衔铁B逆时针旋转,从而失去了对闸刀S的控制作用,弹簧收缩把闸刀S拉起,切断电流,保护电路。在图丙中,电流过大时,也能切断电路,但切断电路之后,电磁铁随即断电没有了磁性,衔铁在尾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触点C、D再次接触,电路又连通,而后再断开……电路将一直处于通断不停的状态,因此电路切断后,图丙所示的电磁限流器能自动复原。
(3)现象②的原因是:原子核和α粒子都带正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现象②的原因是:尽管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但有极少数α粒子仍可能碰到金原子核,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故答案为:(1)根部缺氧(2)丙(3)正;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0分)
33.(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分子式为C27H35N6O8P)的新药曾被寄予厚望。请回答:
(1)瑞德西韦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该药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301mg瑞德西韦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mg。
【答案】(1)81:32
(2)21.3%;17.5m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瑞德西韦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6×8)= 81:32;
(2) 该药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3%;301mg瑞德西韦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7.5mg.
故答案为:(1)81:32;(2)21.3%;17.5mg.
34.(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尿素是一种肥效高、土壤适应性好的优质化肥,其化学式为CO(NH2)2。
(1)每个尿素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某化肥厂生产一批尿素产品,经测定,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3.5%。试通过计算说明(写出计算过程),该厂生产的尿素产品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答案】(1)8
(2)解: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212+16+(14+1×2)×100%=46.67%因为化肥厂生产的尿素产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43.5%<46.67%,所以该厂生产的尿素产品是混合物。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的原子个数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及化肥中氮元素质量即为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析。
【解答】(1)每个尿素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共8个原子;
故答案为:(1)8;(2)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212+16+(14+1×2)×100%=46.67%因为化肥厂生产的尿素产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43.5%<46.67%,所以该厂生产的尿素产品是混合物。
35.(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兴趣小组的四位男同学对学校角落的一堆石灰石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知道其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于是他们取来了一些石灰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每人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如下:(杂质不参与反应)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的质量/g 1.54 3.08 4.4 m
(1)m的数值是   。
(2)请协助他们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答案】(1)4.4
(2)解:设实验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1.54g
x=3.5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5g÷5g×100%=7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完全反应产生4.4克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加入5克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1.54克,而加入15克样品时,生成质量为4.4克<1.54×3,说明样品过量,盐酸完全反应,所以m=4.4.
故答案为:(1)4.4;(2)70%。
36.(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小金设计了一种“闯红灯违规证据模拟记录器”( 如图甲所示),拍摄照片记录机动车辆闯红灯时的情景。工作原理:当光控开关接收到某种颜色的光时,开关自动闭合,且当压敏电阻受到车的压力,它的阻值变化引起电流变化到一定值时,继电器的衔铁就被吸下,工作电路中的电控照相机工作,拍摄违规车辆;当光控开关未受到该种光照射时自动断开,衔铁没有被吸引,工作电路中的指示灯发光。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工作原理,将电路连接完整。
(2)要记录违规闯红灯的情景,光控开关应在接收到   (选填“红”、“绿”或“黄”)光时,自动闭合。
(3)已知控制电路电压为6V,继电器线圈电阻为10Ω,当控制电路中电流大于0.06A时,衔铁被吸引。通过计算说明,只有质量超过多少千克的车辆违规时才会被拍照记录?
【答案】(1)
(2)红
(3)解:R总= =100Ω
R=R总-R线=100Ω-10Ω=90Ω,
图像可知此时F=4000N=G,
故:m= =400kg
答:只有质量超过400千克的车辆违规时才会被拍照记录。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指示灯和电控照相机的串并联关系,并确定衔铁的位置对它们的状态影响,从而完成电路的连接。
(2)根据描述确定开关闭合时哪种颜色的灯正在发光即可;
(3)首先根据计算出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 R=R总-R线 计算出压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图像确定此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最后根据 计算出车辆的质量即可。
【解答】(1)①根据题目的描述可知,当衔铁被吸下来时,电控照相机工作,而指示灯不工作;当衔铁没有被吸引时,电控照相机不工作,而指示灯工作,则照相机和指示灯不相互影响,二者为并联;
②根据图乙和图甲可知,只需将电源的正极分别与指示灯和照相机的左端相连,而指示灯的右端与上面的静触点相连,照相机的右端与下面的静触点相连,最后将动触点衔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要记录违规闯红灯的情景,即红灯亮时汽车通过压敏电阻就会被拍照,则光控开关应该在接收到红光时,自动闭合。
37.(2020九上·余杭开学考) 2019年6月21日,杭州市开始在全市范围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将生活垃圾分为下图所示的4类:
(1)可回收物将被运输到再生资源企业进行分拣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以下四种物品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__________
A.破碎的砖瓦陶瓷 B.过期的化妆品
C.用过的报刊书籍 D.吃剩的瓜皮果核
(2)厨房垃圾经过处理会产生沼气,沼气可以作为燃料。已知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其它垃圾也称为干垃圾,最后被运输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发电,该过程的主要能量转化是   。
(4)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   (选填“元素”或“单质”)。
【答案】(1)C
(2)CH4+2O2 CO2+2H2O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元素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元素的概念;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如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主要包括报纸、纸箱、书本、广告单、塑料瓶、塑料玩具、油桶、酒瓶、玻璃杯、易拉罐、旧铁锅、旧衣服、包、旧玩偶、旧数码产品、旧家电等。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发电厂的能量转化分析解答;
(4)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A.破碎的砖瓦陶瓷,属于其它垃圾,故A不合题意;
B.过期的化妆品,属于有害垃圾,故B不合题意;
C.用过的报刊书籍,属于可回收垃圾,故C符合题意;
D.吃剩的瓜皮果核,属于厨房垃圾,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甲烷燃烧,即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
(3)垃圾在燃烧前具有化学能,而最终转化而成的为电能,则该过程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元素。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