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整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整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8 19:2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黄歌颂
土地的誓言
最后一课
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
主要内容
文学常识
历史背景
作者
主旨
文学常识
主要内容
主旨
作者
雄健的精神
主要内容
文学常识
作者
道理
主要内容
文言词语
文学常识
作者
唐宋八大家
写作训练
口语交际
柏林之围
小说体裁
作者
作者
哲理
哲理
《黄河颂》
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 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修辞手法在现代文
比喻
拟人
反复
夸张
反问
排比
比喻
钱钟书 & 下蛋的鸡
什么是比喻?
比作
小船

香蕉
玉盘
一、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一句是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比喻
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根据联想 , 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点,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
1、本体:即被比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打比方的事物。
3、喻词:指在本体和喻体之间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比喻三要素
小试牛刀
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手法
1、她有些脾气像她的妈妈。
2、老师抑扬顿挫的声调像一阵春风吹进我心里。
3、外面北风呼呼地刮着,像是要入冬了。
4、你还像过去那样漂亮年轻啊!
5、这清脆的笛声,像山涧急急的细流,落花飞泻般直入人们的心头。
6、敦煌艺术展在好几个城市相继展出,像上海、北京、广州等。
7、兔妈妈像苍蝇一样精心照料着自己的一双儿女。
8、夜空的繁星,仿佛碧玉盘中撒满的宝石。
9、打了败仗的敌人,成了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10、老虎张开大口,好像要一下子把山羊 吞进肚里 似的。
11、马晓红是我们班的百灵鸟。
比喻的运用
1.小小彬像他的爸爸。
比喻的运用
2.月亮像炙热的火球。
比喻的运用
儿童乐园里,孩子的笑脸像花儿一样灿烂。
秋天,树上的柿子熟透了,像红灯笼一样。
比喻的条件
1、本体与喻体不能是同性质的或
同类的事物。
2、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判断下列哪项不是比喻句( )
A、 他在护国寺街口,看见了两个武装的日本兵,像一对短而宽的熊似的立在街心。他的头上 出了汗。低下头,他从便道上,紧缩着铺户的门口走过去。他觉得两脚像踩着棉花。
B、这一会,就上气不接下气,腿也不听使唤了,踩棉花样的,就深一脚,浅一脚,东倒西歪地。
C、他斜挎着黑亮亮的冲锋枪,走一步,蹦一蹦,机灵地让过横在脚边的藤条断枝,一双脚像踩在软软的棉花堆上一样轻快,使人赶都赶不上。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B
3、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 句不同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B
本体与喻体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本体与喻体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小试牛刀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2、节日的广场成了花的海洋。
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
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4、那姑娘舞姿轻盈,仿佛一只剪水的燕
子在飘飞。
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从走廊的那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和奥希莱安。记者们像捕获野兽似地扑上去,七嘴八舌问长问短,照相机的闪光灯闪烁着。
《人民电影》——《白求恩大夫》
5、判断下面句子是否为比喻句,并说明为什么。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 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 乞丐了。 鲁迅《祝福》
祥林嫂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 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 然满脸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
钱钟书 《围城》
唐小姐
三仙姑却和别人不一样;虽然已经四五十岁,却偏爱老来俏,只可惜抹不平的官粉
就像驴粪蛋上下了一层霜。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三仙姑
老太婆头顶秃得象一个陶罐,面孔都朽了,干手上凸着一条条丝瓜瓤子一样的筋。
莫言《红高粱》
老太婆
虎妞刚起来,头发髭着,眼泡浮肿些,黑脸上起着一层小白的鸡皮疙瘩,像拔去毛的冻鸡。 老舍 《骆驼详子》
虎妞
我家儿子呀,瘦得就像芝麻秆。
我家的被子都被儿子蹬得像苍蝇翅膀一样薄了。
乡村妇女
乡村孩子
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动手吧
比喻注意点
1、通俗易懂;
2、比喻贴切;
3、感彩;
这口猪像石墨一样黑。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像朝阳 跃出平静的海面一样沉吟着。
比喻在各种文体中的名称
记叙文——比 喻(修辞手法)
  说明文——打比方(说明方法)
  议论文——喻证法(论证方法)
描绘事物: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比喻的作用
比喻说理: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答题套路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考连接 【2011·湛江】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反复
啊!黄河!······
啊!黄河!······
啊!黄河!······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定义
分类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注:间隔反复不仅可以隔着句子,有时甚至可以隔着段落,或者整个的诗节。
有时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交错使用,可以表现感情由一般到强烈的发展变化。
例如:
沉默啊!沉默啊!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运用反复可以突出思想、抒发激情、增强语势。
2、运用间隔反复,可以使行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3、诗歌、唱词和抒情散文中使用反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美。
4、描写中运用反复,可以突出人物和景物,加强形象性。
作用
小说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一大文学体裁。
定义
典型环境
典型情节
典型人物
三要素
PS:小说三要素是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最突出 的特点。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情节发展阶段
分析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