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 课件 (含课前预习+课后练习 共1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 课件 (含课前预习+课后练习 共11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3 11: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1张PPT)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助读资料我先看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有支架并盖有篷布,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助读资料我先看
陈巴尔虎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接壤,东南与海拉尔区毗邻,南边接着鄂温克族自治旗,西与新巴尔虎左旗交接,西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总长193.9公里(系水界)。
助读资料我先看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独特吧!
陈巴尔虎旗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得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步:学字词
绿毯
陈列
衣裳
彩虹
马蹄
奶豆腐
稍微
tǎn
chén
shang
hóng


shāo
wēi
摘苹果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不大一会儿,好(hào
hǎo)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2.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
hào)像一个大气球。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翠色欲流】
【渲染】
【洒脱】
【迂回】
【羞涩】
【勾勒】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形容绿色浓郁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回旋,环绕。
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用线条画出轮廓。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第三步:知内容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风光美
人情美
第三步:知内容
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哪些内容?
这篇访问记按
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
)→接近目的地→蒙古包外→(
)→(
)。
地点转换
初入草原
蒙古包里
告别草原
第四步:查资料

)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县级行政区,由地级市、盟管辖。(
)位于呼伦贝尔盟西北部大草原腹地,是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四旗之一,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这里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物产丰富。
查资料,填一填

陈巴尔虎旗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县级行政区,由地级市、盟管辖。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盟西北部大草原腹地,是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四旗之一。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这里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物产丰富,有“天堂草原”之美誉。它独具特色的草原民俗风情、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来这里考察、观光。
助读资料我先看
助读资料我先看
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独特吧!
陈巴尔虎旗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我会读
绿毯
陈列
衣裳
彩虹
马蹄
奶豆腐


tǎn
chén
shang
hóng


shāo
wēi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陈旧(cén
chén)
稍微(sāo
shāo)
马蹄(tí
dì)
衣裳(shang
shàng)
易错音




绿毯
彩虹
我要去草原
识字游戏
衣裳
陈列
稍微
马蹄
豆腐
运用:婴儿嘹亮的啼哭声,让马不停蹄奔进医院的叔叔高兴不已,嘴里念念有词:“谢天谢地,赶上儿子出生了!”
同音易混字



字义:马、牛、羊等生在趾端的角质保护物。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如:马蹄
组词:(马蹄)(蹄声)(马不停蹄)
字义:哭,出声地哭。如:啼哭

组词:(啼叫)(啼哭)(哭哭啼啼)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多音字
.

shāo
shào
(稍微)(稍许)(稍纵即逝)
(稍息)
我看到大哥哥们正在练习稍(shào)息的动作,其中有个大哥哥在做的时候总比别人稍(shāo)微慢了一点儿。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多音字
读shāo的时候,是“略微”的意思。如:稍许。
读shào的时候,意思是“[稍息]军事或体操的口令,命令队伍从立正姿势变为休息的姿势”的。
多音字:辨析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风光美
人情美
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
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左右
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竖弯钩的弯要长
首笔是短撇
tǎn
结构:半包围
组词:绿毯?地毯
笔画:
12
部首:毛
左边是撇,右边是点,稍重
左窄右宽
chén
结构:左右
组词:陈旧?
陈列
笔画:
7
部首:阝
shɑnɡ
“衣”的竖提要短
捺要长
结构:上下
组词:衣裳
笔画:14
部首:衣
“虫”下横变为一提
“虫”
稍长,中竖的起笔略高
hóng
结构:左右
组词:彩虹?
霓虹
笔画:9
部首:虫
“巾”下框要窄、不封闭
足字旁要窄小

结构:左右
组词:马蹄?
蹄子
笔画:16
部首:?
“肉”上下并排两个“人”、上边“人”的撇在框外
“广”的撇要长

结构:半包围
组词:奶豆腐?腐乳
笔画:14
部首:广
“月”首笔撇改竖
“禾”要窄,首撇短,末笔捺改点
shāo
结构:左右
组词:稍微?
稍等
笔画:12
部首:禾
wēi
“几”窄小
中间有一横
易错提示:短横不能丢!
结构:左中右
组词:微笑?
稍微
笔画:13
部首:彳
课堂小结
思考: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哪些内容?
这篇访问记按
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
)→接近目的地→蒙古包外→(
)→(
)。
地点转换
初入草原
蒙古包里
告别草原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回顾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读文时先从字里行间感受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然后体会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从中感受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品味、积累优美语句,通过文字感受并想象草原的美,领悟作者由景及人、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部分:草原美景
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草原的美丽风光的?
风光美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之感。“清鲜”“明朗”两词表达精准,从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草原空气和天空的特点。
“清鲜”除了“清新”之意,还有“洁净”的意思。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作者由景生情,用生动、准确的词语表达了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愉悦、赞叹。
草原美景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本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却并不显得空旷苍茫的特点。
草原美景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景色的动态美。
“勾勒”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是说碧绿的草原无边无垠,没有明显的界限,天地融合在一起,像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颜色非常苍翠,郁郁葱葱像水一样要流出来一般。
比喻句,将草原比作一幅中国画,草原辽阔碧绿,小丘线条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中国画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碧波万顷
绿草如茵?
青草连天
一望无垠
水草鲜美
练一练:
描写草原的四字词语: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初到草原的感受。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自然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草原美景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拟人
“回味”即细细地回忆、品味。用这一富有情感的词语来写骏马和大牛,它们似乎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回味,突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草原美景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这是课后第1题哦!
朗读语气轻松、陶醉,语调流畅、舒缓。
背诵时要理清写作顺序,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
朗读迎客、待客时,语气热情欢快,语调活泼自然。
喜迎远客
主客联欢
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面的呢?小组合作朗读2—5自然段,再现所想象到的情景。
人情美
第二部分:喜迎远客
蒙古族人民是怎样欢迎远来的客人的?
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
蒙古悯人身着盛装、策马远迎,用具有民族特的食物盛情款待远客,热情敬酒,表演节目,尽情联欢,最后神情话别。
喜迎远客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全是”“还是”说明走了很远的路,眼前所见的仍然是草原景色,突出了草原的辽阔。
“洒脱”是说在草原上行车非常自由,侧面表现了草原的平坦辽阔。
喜迎远客
“快了”“快到了”写出了“我们”走了很久,终于快到目的地时急切、兴奋的心情。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
喜迎远客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飞”字突出了速度之快,动作之轻盈飘逸,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迎接远客的急切心情。
喜迎远客
比喻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主客双方虽然语言不同,但心情是一样的激动和热烈,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民族情谊。
喜迎远客
阅读方法解密: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运用:本文第2自然段迎客情景的描写,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修辞,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迎接客人的经历,边读边想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现场气氛的热闹和蒙古同胞的热情。
语文要素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方法: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到生活中相似的经历。
2.根据阅读经验,联想到自己读过的描写同一事物的文章。
3.由文中描写的事物,联想到其他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
蒙古族人民是怎样招待远来的客人的?
第三部分:主客联欢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倒上了”“摆上了”“不大一会儿”说明主人早有准备,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招待客人。这充分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特点。
主客联欢
奶茶
奶豆腐
手抓羊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谊深厚,哪里舍得马上分别呢?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情景交融是指在所描绘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写作方法。本文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把写景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想一想本文是怎样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让我们从景物描写中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的呢?
轮船行驶在大海上,辽阔的大海,浪花翻腾,一望无边。你看,天是那样低,水是那样蓝,蓝蓝的海水就荡漾在心里,心跳缓缓的,悠悠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心中就像这无边的大海一样,宽了,静了。
选择一处或是一个能引起你情感波动(喜悦、怀念、伤感、激动……)的景色或景物,试着写一段话。
大家试着写一写哦!
风景美
人情美
清鲜明朗
一碧千里
渲染勾勒
翠色欲流
情景交融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文章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真诚款待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课堂小结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描写草原的词语: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碧波万顷
绿草如茵?
青草连天?
一望无垠
水草鲜美
描写草原风光的语句:
1.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千百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描写草原风光的语句:
2.夏日的草原,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我缠着父亲在草原上漫步。幽幽的草香迎面拂来,红艳艳的朝阳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为辽阔的草原镀上一层金色。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珍珠,闪着五颜六色的光华。看到草丛中夹着许多粉红色、白色、黄色或是蓝色的不知名的花,把草原装扮得十分美丽。还有那活泼的小鸟儿唧唧喳喳地在草丛中跳跃。
藏北草原
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星星点点的帐篷,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藏北的草原是温柔的。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羊儿在牧羊姑娘轻轻的歌声中,静静地吃着嫩草。放牧的藏族小伙子,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奔跑着,玩耍着,说笑着……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点缀着一些星星般的五颜六色的花儿,像是许多花蝴蝶在草地上飞舞。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酥油茶、青稞酒和牛肉飘散着香味,为藏北草原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8月,这里要过隆重的丰收节。农民们要到田里去看看庄稼,还要举办赛马、赛牛、射箭等活动。
那时,漂亮的姑娘会穿上美丽的衣服,手捧洁白的哈达和珍贵的木碗,盛上满满的青稞酒,伴着甜美的歌声,为来自各地的客人们敬酒。
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子声,赛马开始了!勇敢的小伙子们骑上自己的马,在草原上飞奔。前边的小伙子,在阳光下,黑黑的脸儿、强壮的身体给人一种蓬勃的力量。看着他,你就会想到草原上高高飞翔的雄鹰。
啊!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们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当我再次深情地望着它时,我听见一阵接一阵的歌声:“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
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美景和故乡人民的热爱之情。
夏日草原(节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
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搽(chá)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
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迈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地提神醒脑,沁人心脾(pí),进入每一种感觉
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我当然明白我的祖先在游牧生活里有许多的艰难之处,可是,七八月间,时当草原的盛夏,阳光静好,青草繁茂,鹰雕从云层下低飞掠过,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zhà)蜢(měng)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的鸣叫,旷野无人,只有轻柔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吧?
思考:文章“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这句话中,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错觉?
因为草原太广阔了,看不到边,“我”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舒展。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基础练习




主题探究


拓展提升
一、读拼音,写词语
1.

tí( 
 )飞扬,襟飘带舞,他们像一条cǎi
hónɡ( 
 )向我们飞过来。
2.
漂亮姑娘们穿着彩色的yī
shɑnɡ( 
 ),wēi
xiào( 
 )着在绿色dì
tǎn( 
 )似的草原上跳起了舞。
马蹄
彩虹
衣裳
微笑
地毯
二、比一比,再组词。
蹄(   )
腐(   )
啼(   ) 
俯(   ) 
陈(   )
虹(   )
阵(   ) 
红(   )
啼叫
马蹄
红色
豆腐
俯视
陈列
阵地
彩虹
三、补充词语,并填空。
一(  )千里    翠(  )欲流
(  )飘带舞
群马疾(  )
忽飞忽(  )
久立四(  )
1.
上面的词语中,用来形容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绿的范围广,“__________”形容绿的动态美。
2.
我能再写两个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
姹紫嫣红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五颜六色
四、照样子,按要求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例: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表现草原的辽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树木的高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教室的干净)
站在楼下往上望,望不到大树的树顶;站在六楼往上
望,还是望不到大树的树顶。
从窗外看,教室的玻璃一尘不染;在教室里巡视,每
个角落也都一尘不染。
一、草原风光
1.
草原的清朗
因为草原的天空是那么的______,所以草原虽然一碧千里,但并不

茫茫
明朗
2.草原的绿
作者在描写草原的绿时,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__,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__,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突出了一个“绿”字。
白色的大花
草原
无边的绿毯
羊群
3.草原的柔美
柔美的草原像(  )
①一位柔情似水的少女。
②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③温情的母亲。

4.草原的辽阔:一百五十里__________。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

全是草原
还是草原
5.初入草原的感受
(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草原的景色令人迷恋。(  )
②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所以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③作者久立四望,是因为迷恋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  )


×
(2)仿写句子。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

想痛痛快快地自由奔跑
想高歌一曲
想在草原上打个滚
愿骑着马儿奔驰
二、民族风情
1.
补充句子并理解填空。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_________,像__________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蒙古族同胞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_________。
热情好客
襟飘带舞
一条彩虹
比喻
迎接远客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蒙古族同胞款待远客的特色美食有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  )
(2)蒙古族小伙子在联欢时表演了套马、摔跤及民族舞蹈,表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  )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描写,表现出蒙古族同胞的淳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


×
三、蒙汉情深
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B.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C.这句话是说希望各民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希望大家的友谊天长地久。
C
一、延伸阅读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节选)
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正当我折服于这蓝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恰当比喻的时候,我突然记起少数民族对青海湖的称呼。在蒙语里,它被叫作“库库诺尔”,在藏语里,它被叫作“错温布”,都是“青颜色的大海”之意。为什么要叫作“青色的海”,而不叫作“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古语?其实,青海湖水之所以如此湛蓝,是因为湖面高出海面三千一百九十七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显得更晶莹明澈,难怪青海湖水蓝得那么美,那么醉人!
1.写出少数民族对青海湖的称呼。
蒙语:_________  藏语:_______
2.写出短文所描述的三种主要景物。
一片__________的______
一垄垄________的________
一派__________的蓝色______
湖水
库库诺尔
错温布
绿茵茵
草滩
黄灿灿
油菜花
无边无际
3.分析作者是如何写青海湖的“蓝”的:一是比较,将青海湖的蓝与________、________的蓝进行比较;二是比喻,将青海湖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青海湖蓝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温柔恬雅
海洋
天空
蓝锦缎
玻璃浆液
白种人的小姑娘的眸子
纯净
深湛
4.青海湖水为什么蓝得那么美?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其实,青海湖水之所以如此湛蓝,是因为湖面高出海面三千一百九十七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显得更晶莹明澈
二、百字练笔
想象写话:假如你是这个访问团中的成员,请写一段话作为告别时的赠言。
示例:这次访问,美丽的草原风光令我难忘,你们的热情款待令我难忘,让我们永远记住民族的团结互助,一起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