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机体的内环境 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机体的内环境 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卷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03 15: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机体的内环境
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胰岛素氨基酸纤维素
B.糖原呼吸酶血红蛋白
C.葡萄糖尿素糖蛋白
D.
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三者中血桨和淋巴中的成分更相似
D.血浆中存在尿素、肌酸和肌酐等非蛋白氮类物质
3.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
C.红细胞内由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肾小囊壁细胞中被利用至少需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
D.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4.如图所示,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
B.37℃时,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
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均可以是葡萄糖
D.若②为氨基酸,其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
5.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
B.b、c、d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K+
C.b是组织液,其渗入c的量远多于渗入d的量
D.某人花粉过敏时会导致b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
6.下列有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B.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C.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淋巴,主要来自消化道
D.机体患病则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7.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内环境稳态,下列事实中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8.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
9.“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
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
10.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
B.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C.多数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D.②中的大部分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①,少部分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③
11.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C.①、②、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①的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12.一种食物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也会产生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不能随意根据一种代谢产物来认定原来食物的酸碱性。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能够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很多缓冲对,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在正常人体内,酸碱度能够维持相对稳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经代谢后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但人体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B.缓冲对调节pH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多吃“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可以调节人的“酸碱体质”
D.人体内的缓冲对主要包括/H2CO3、/等
13.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会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债”需要在剧烈运动后的恢复期来偿还。所谓“氧债”就是指剧烈运动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剧烈运动中所缺乏的氧气。下面分别是赛事中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的乳酸浓度的变化(表1)和获胜的三位田径运动员大约需要的氧气量(表2)。
表1某运动员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
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血液中乳酸浓度(mg/cm3)
5
5
5
40
70
100
80
60
40
35
25
23
20
表2不同赛事中运动员需要的氧气量
赛事(m)
最高速度(km/h)
赛事中吸收的氧气量(L)
赛事中需要的氧气量(L)
100
37
5
10
1500
25
18
36
10000
21.5
132
1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表1来看,剧烈运动使该运动员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从而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表1数据显示,运动状态下,该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5mg/cm3
C.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可能是18L
D.剧烈运动时,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这时的血浆渗透压下降
14.房水是由睫状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的液体,其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产生的代谢产物运走。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远低于血浆,眼内压取决于房水的量,如果房水过多,可能会导致青光眼,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丧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房水与血浆之间渗透压的平衡
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1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量出汗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D.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
B.Ⅰ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
17.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层
C.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18.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浮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一样的是(
)
A.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B.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的组织水肿
C.有蛋白屎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局部组织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
1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某些原因引起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全身性水肿
C.组织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来完成的
20.血浆是沟通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重要媒介,更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细胞都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凋节
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
D.在卵母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血浆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三、非选择题:共2题,共30分。
2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___]”中填字母,“_____”上填文字)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a、d、f分别表示________;d与f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红细胞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至少共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__]_________。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__]_________,将导致________。
2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请利用新鲜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1)为了探究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新鲜鸡血、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方法步骤: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分别取3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滴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
d.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的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试管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乙试管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min,之后分别测定pH并记录。
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为验证他的观点,请在以上实验(完善后)的基础上写出相应的实验设计: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胰岛素和氨基酸是内环境成分,纤维素不是,A错误;糖原存在动物的肝脏、肌肉等细胞内,细胞呼吸需要呼吸酶,细胞呼吸一定在细胞内进行,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葡萄糖和尿素属于内环境成分,糖蛋白在细胞膜表面,C错误;,K+
均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血桨和组织液都能运输激素,A正确。淋巴细胞可存在于淋巴和血浆中,B正确。血浆与淋巴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更相似,C错误。血浆中有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等,因而血浆中存在尿素、肌酸和肌酐等,D正确。
3.答案:D
解析: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和尿素,它们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B正确;红细胞内由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肾小囊壁细胞中被线粒体利用至少需依次经过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肾小囊壁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共6层膜,12层磷脂分子层,C正确;肾小球肾炎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导致组织水肿,D错误。
4.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小肠是消化道,①→②表示物质的消化过程;②进入甲内表示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运输;②→③表示血浆中的营养物质被组织细胞吸收或利用。CO2由细胞呼吸产生,且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内环境并运输至外界环境,所以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A错误;37℃时,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当,B错误;由图可知,①→②可表示多糖物质被分解消化为小分子的葡萄糖,②→③可表示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故②和③均可以是葡萄糖,C正确;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即至少要穿过7层生物膜,D错误。
5.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胞内液,b、d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物质,而c与b、d之间是单向物质交换,由此推断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血浆。a是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A错误;b、c、d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B错误;组织液渗入血浆的量很大,而渗入淋巴液的量较少,C错误;花粉等引起的过敏反应会导致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组织胺等物质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部分血浆蛋白进入b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6.答案:D
解析:由于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所以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正确;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淋巴,主要来自饮水和食物,即消化道,C正确;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可能会患病,而机体患病时(例如遗传病),内环境稳态不一定遭到破坏,D错误。
7.答案:C
解析: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但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A、B、
D都能支持这一观点。
8.答案:D
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不能接触皮肤和眼睛,否则,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A正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pH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的很接近,因此,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C正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
9.答案:C
解析:血浆中有缓冲物质,能将正常人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A正确;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2CO3、/等离子有关,B正确;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D正确。
10.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A错误;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C正确;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少部分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D正确。
11.答案:A
解析:神经递质是从突触前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再作用于突触后膜,这里的突触间隙液即为组织液,故A正确;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故B错误;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相比,①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C错误;血浆渗透压主要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及蛋白质有关,虽然蛋白质含量大,但钠离子和氯离子数量较蛋白质分子数多,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数量,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12.答案:C
解析:由于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当食物经代谢后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时,生物体内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A正确;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含有、等缓冲对,以保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B、D正确;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在缓冲对的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多吃“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不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C错误。
13.答案:C
解析:进行剧烈运动的人,其体内产生的乳酸会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血浆pH不会显著下降,A错误;表1数据表明,非运动状态下,该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为5mg/cm3,B错误;从表2中数据分析,100m比赛时,人体
“氧债”为5L,1500m比赛时,人体“氧债”为18L,10000m比赛时,人体“氧债”是18L,因此可以推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可能为18L,C正确;当人体剧烈运动时,由于大量出汗,机体丧失了大量的水分,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D错误。
14.答案:B
解析:房水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产生的代谢产物运走,由此推测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A正确;泪液是泪腺分泌的液体,不是房水外排形成的,B错误;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远低于血浆,因此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房水与血浆之间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房水过多可能会导致青光眼,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
15.答案:C
解析: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因此大量出汗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将分泌物和代谢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因此,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错误;人体血浆的pH为7.35~7.45之间,正常人剧烈运动后,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则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D正确。
16.答案:A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乙与丙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一方是血浆,一方是组织液,又因为丙的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淋巴液,丙是组织液,因此甲、乙、丙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Ⅰ是循环系统,Ⅲ与内环境和体外均是双向交换,可表示呼吸系统,Ⅲ不能表示泌尿系统,B错误;乙(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C正确;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但不是所有细胞,D错误。
17.答案:A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液,A项错误;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层,B项正确;O2运输过程中,从血浆经自由扩散到组织液,再到肝细胞,故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C项正确;CO2运输过程中,从肝细胞经自由扩散到组织液,再到血浆,故C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D项错误。
18.答案:ABC
解析:孕妇身体浮肿的原因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水分由血浆流入组织液而引起组织水肿。A、B、C三项所述都是由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的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一样。局部组织代谢旺盛,代谢产物会增多,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血浆和细胞内液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D项不符合题意。
19.答案:BCD
解析:内环境稳态不仅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还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水分进入组织液中而导致水肿,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主要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正确;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20.答案:ACD
解析:人体内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能够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项错误;血浆中所含的一些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B项正确;正常机体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系统,进而排出体外,C项错误;卵母细胞的培养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项错误。
21.答案:(1)2/3;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蛋白质;无机盐、蛋白质
(2)④;e→d→c→f→g;4;g;组织细胞
(3)f;组织液;组织水肿
解析:(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a为淋巴液,d为血浆,f为组织液。正常情况下,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④,血液中红细胞携带的O2结合于血红蛋白上,因此红细胞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红细胞(e)→血浆(d)→毛细血管壁(c)→组织液(f)→组织细胞(g),其中要穿过一层红细胞膜、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一层组织细胞膜,所以至少共穿过4层膜结构。组织细胞(g)内的CO2浓度最高。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过多地滞留于组织液(f)中,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22.答案:(1)①a.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各2mL;b.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新鲜鸡血,振荡摇匀,静置5min;d.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②在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原来的形态;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
(2)①缺少对照组,应再增设两个试管中加蒸馏水(代替血浆)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试管;②增设两个试管中加缓冲液(代替血浆)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试管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提供的材料有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故实验时可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各2mL;然后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新鲜鸡血,振荡摇匀,静置5min;分别取3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滴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最后在显微镜下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由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和血浆的渗透压相当,故可推测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由于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的渗透压,故推测其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由于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血浆的渗透压,故推测其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
(2)①该实验设计时应该遵循对照原则,根据题意可知此方案缺少对照,应该再增设两个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代替血浆)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试管。②某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物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为了验证他的观点,可在完善后的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两个试管中加入缓冲液(代替血浆)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