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塞腰鼓》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8 20:0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依安县太东中学
张丽华
*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第四单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观舞记》、《安塞腰鼓》是舞蹈艺术,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本课作者刘成章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腰鼓这门独特的民族艺术,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是对安塞腰鼓的热切的赞美,更是对陕北人民蓬勃生命力的赞美。学习本课要积极投入的放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有张力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可以说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爱大声朗读了,这主对于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个难点。所以我借助录音示范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分小组朗读比赛,评出名次,牵着他们去读,从而完成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理论依据】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过程与方法: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品味本文大量的短句、排比句和反复修辞等,感受充沛的语言气势,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体会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感受西北汉子的奔腾力量,同时体会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
品味本文大量的短句、排比句和反复修辞等,感受充沛的语言气势,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我边放朗读录音,边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景,把文字的描述确确实实的变成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从面体会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
教学重难点
五、教法学法
【理论依据】: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放手让学生去读,要读得入境,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是
创设情境法
朗读鉴赏法
精讲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
教法
美读鉴赏法
自主探究法
质疑解疑法
学 法
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及朗读录音
预习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收集作家及安塞腰鼓的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说教学流程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3分钟)
二、预习展示,夯实基础(3分钟)
三、朗读训练,整体感知(15分钟)
四、合作探究,品析语言(15分钟)
五、拓展延伸,教练结合(7分钟)
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下面请看……
(播放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表演视频)
安塞腰鼓表 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
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它先 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 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 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预习展示.夯实基础
作家作品
资料介绍
字词过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
刘成章: 当代作家,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提要
朗读这篇文章,要气息饱满,声调高昂,节奏铿锵,要读出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感人力量
重点提要
听录音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内容)。
总结: 如: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
安塞腰鼓
打鼓前1-4:(   )的腰鼓
打鼓中5-27:(   )的腰鼓
5-13:宏伟的场面
14-17:雄壮的(   )
18-22:击鼓的(   )
23-27:奇丽的( )
打鼓后28-30:(   )的腰鼓 
安静
激昂
响声
后生
寂静
舞姿
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3、划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 ,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品读课文.感悟提升
难点突破
你对文章的语言特色有什么感受?
很有气势,有强烈的节奏感,象鼓点一样使人震撼。
语言运用了哪些方法,使人感到这种气势?
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
2、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1)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请同学朗读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4)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 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5)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个人感悟.畅所欲言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一股劲”?)
明确:贫瘠的黄土地、闭塞的生活,让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和束缚,安塞腰鼓正是要打破这种束缚,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
教练结合.层层提高
语言赏析
写作训练
文以气为主
1、请写一段描写长江的句子,注意气势的渲染
2、拓展训练:描绘一个场面,比赛、集市、演出、劳动等等
找出喜欢的句子,品析并且朗读
课堂小结
主题:
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
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壮阔、豪放、火热
九、布置作业
2、拓展训练:描绘一个场面,比赛、集市、演出、劳动等等。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十、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朗读、理解和想象能力、写作方面一定会有所提高,尤其是通过视频资料、幻灯片的展示,使学生对安塞的民族风情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在描绘场面时,不一定能突出场面的特点,用词不一定准确,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身心投入.感受文本
再次朗读课文,在激动人心的朗诵声中,结束本课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