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的歌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8 20:0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群山深处,哈尼梯田一层一层朝着天际铺陈。
时光流逝,丽江古城依然聚散着属于自己的文化气息。
泸沽湖和她独特的猪槽船 相互依存,述说着动人的故事。
  彩云之南,遥远的边陲之地。东川那片红土地上的阳光,炽热、透明、夺目。
  云南石林以她独特的姿态屹立在高空之下。
水车旁,少女们在尽情嬉戏。
竹楼上,白族小伙子为姑娘伴唱。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歌会场面
歌也迷人,情也迷人。
  唱得好的金花奖励一朵鲜花。
剑川的金花个个能唱
  李宝妹,石宝山最会唱歌的一朵金花。
  60多岁的老太太是歌会中唱得最为动情的一个。
唱的醉了,看的也醉了。
歌是从小听会的
人们在村寨的广场上尽情地舞蹈着。
 侗族姑娘与小伙子在山野上欢唱。
歌剧故事片:阿诗玛
云南阿着底地方有个白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聪颖美丽,与青年阿黑相爱。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婪阿诗 玛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传统舞会上戏弄阿诗玛,遭到严厉斥责。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厚礼前去逼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 ,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劫走。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
途中被大山 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 ,纵马驰骋,快速前进。阿支用尽种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 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 阿诗玛,阿黑及时赶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 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 。 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 。
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 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 死。阿黑悲愤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万载,长留人间。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3.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4.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体会沈从文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5.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湖南凤凰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自学写作,早期作品以描写湘西乡俗民风为主要题材。曾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中篇小说:
《边城》
字 词 检 测
迤西 蹲踞 酬和 譬喻 淳朴
柞木 熹微 龙吟凤哕 即物起兴




chún
zuò

huì
xìng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淳 朴:诚实朴素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譬 喻:打比方
忌 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熹 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
色或漠不关心。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酬 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速读课文,说说作者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歌唱的情景?
山野
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细读云南对歌的三个场面,说说三个场面的对歌在内容上各侧重什么?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山野对歌
具有对抗比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山寨传歌
民歌的展览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人物描写) (以人衬景)
(环境描写)(以环境衬人)
(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1.第二段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2.将第三段的人物描写与课后练习二进行比较,说说两种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并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第四段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的一路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4.找出第五小节中所写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区分哪些是对全场的鸟瞰,哪些是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人物描写重写实,工笔描绘,真实自然。
☆环境描写做背景,渲染了诗情画意,衬托人更美。
☆场面描写有全景有特写。
  课外收集有关民歌的音像资料,学习课文中三种不同写作方法,把听到的民歌及其场景,结合联想和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男: 好歌才,只有三姐唱得来,    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
刘三姐: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
男: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刘三姐: 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男:  什么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抱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
刘三姐: 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      柚子结果抱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
男:  什么有咀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千家。
刘三姐: 菩萨有咀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      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千家。
心想唱歌
就唱歌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