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
Chem
is
try
新知引入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
(1743—1794)
探究水的组成
西方17世纪的化学实验室
中国古代的炼丹设备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引入
Chemistry
化学
Al
chemist
炼金术士
Al
chemy
炼金术
◆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学习
目标
初步学会观察与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1
2
3
初步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初步学习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任务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新知学习
化学从生活中来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之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讲解
请观察蜡烛,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视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展示1
新知讲解
燃烧前(蜡烛色、态、味)
直接观察得:
白色
固体
无味
全面观察描述实验方法
颜色:
状态:
气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展示1
新知讲解
燃烧前(蜡烛的密度、硬度和溶解性)
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了解蜡烛的密度、硬度和溶解性
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蜡烛浮于水面,没有溶解
密度小于水
质软
不溶于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展示2
新知讲解
燃烧时(蜡烛的火焰分层及温度)
蜡烛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烛心周围石蜡熔化,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最亮(温度最高).
外焰
内焰
焰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展示2
新知讲解
燃烧时(生成什么新物质?)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内壁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看到
现象,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
小水珠
水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展示3
新知讲解
熄灭后(有什么现象?)
蜡烛熄灭时有一缕白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起来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总结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新知讲解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有淡淡气味、
硬度较小、不容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
蜡烛燃烧时一边熔化一边燃烧,燃烧时发光、发热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芯),其中外焰温度
最高、焰芯温度最低。
熄灭后
蜡烛熄灭后有一缕白烟,用火柴点刚
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起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讲解
化学学习特点
关注物质的性质
1
2
3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讲解
任务二: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O2)越多,即氧气(O2)可以助燃。
③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
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
气等
知识储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讲解
任务二: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空气瓶内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
呼出气体瓶内燃着的木条熄灭了
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讲解
任务二: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1: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比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讲解
任务二: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空气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变化不大
呼出气体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探究2: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比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讲解
任务二: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哈过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没哈过气的玻璃片没有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
探究3: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讲解
任务二: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总结: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份比较
多
少
少
多
少
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讲解
感官
总结:全面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时间有序
空间有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知讲解
任务三: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实验探究
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
1
2
猜想与假设
3
设计与实验
4
收集证据
5
解释与结论
1.
(2017?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D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体验中考
2.(山东滨州市)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体验中考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炭颗粒有关,炭颗粒
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D
如何比较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D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体验中考
3.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D
4.图甲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的对比图。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吗?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体验中考
(1)利用图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号为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号为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排水集气
不能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如图1-6丙所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体验中考
澄清石灰水不浑浊,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
元素序号
1
2
3
4
5
元素名称
氢
氦
锂
铍
硼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天天记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
1.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
B.大气探测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2.小柯在厨房中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明说“可以偿一偿”。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作出结论
D.交流评价
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多的依据是
。
通常情况下,置于空气中的眼镜镜片不会起“雾”,说明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
5.小明要探究“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小华说“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对于“可以燃着的木条检验”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反思与评价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
6.下面是某兴趣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
“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上述科学探究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填上述数字序号)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的实验方法是
,
如果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
。
8.
(2017?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9.(山东滨州市)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炭颗粒有关,炭颗粒
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D
如何比较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10.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11.图1-6甲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的对比图。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吗?
(1)利用图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号为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号为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如图1-6丙所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C )
A.逻辑推理
B.大气探测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2.小柯在厨房中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明说“可以偿一偿”。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
A.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下列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B
)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少。
通常情况下,置于空气中的眼镜镜片不会起“雾”,说明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
5.小明要探究“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小华说“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对于“可以燃着的木条检验”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猜想与假设
B.反思与评价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
6.下面是某兴趣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
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
设计与实验
;
④收集证据;
⑤
解释与结论
。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的实验方法是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
如果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
石灰水变浑浊
。
8.
(2017?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D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9.(山东滨州市)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D
)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炭颗粒有关,炭颗粒
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D
如何比较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10.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D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11.图1-6甲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的对比图。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吗?
(1)利用图乙所示
排水集气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号为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号为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如图1-6丙所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不浑浊,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较低
。
基础不倒翁
能力过山车
中考体验区
基础不倒翁
能力过山车
中考体验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导学案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对实验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3.通过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化学学习的特点:
关注物质的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
关注物质的
,如蜡烛燃烧时是否放热、发光、变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关注物质的
(包括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2.科学探究是研究化学问题的常见方法。科学探究的步骤主要有: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
;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评价。
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颜色
、状态
、形状
、硬度
、溶解性
、密度
。
点燃时
火焰分为
层,
最明亮,
最暗。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
熄灭后
熄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火柴点燃白烟,观察到蜡烛
(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
[结论]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探究二: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比较
呼出气体使石灰水
;
空气使石灰水
。
呼出气体中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
(2)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比较
木条在空气中
;
木条在呼出气体中
。
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
。
(3)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比较
呼气的玻璃片上
,
空气中玻璃片上
。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汽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
[结论]
实验内容
空气
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
氧气
水蒸气
1.
(2017?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2.(山东滨州市)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炭颗粒有关,炭颗粒
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D
如何比较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3.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4.图1-6甲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的对比图。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吗?
(1)利用图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号为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号为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如图1-6丙所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
[课堂演练参考答案]
1.
(2017?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D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2.(山东滨州市)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D
)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炭颗粒有关,炭颗粒
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D
如何比较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3.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D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4.图1-6甲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的对比图。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吗?
(1)利用图乙所示
排水集气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号为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号为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如图1-6丙所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不浑浊,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较低
。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演练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