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8张PPT)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助读资料我先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第一步: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得不准确。
第二步:学字词
建德江
喜鹊
鸣蝉
dé
què
chán
摘苹果
德
鹊
蝉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xiǔ
sù
xiù)舍门前的草地上。
2.两位老同学一宿(xiǔ
sù
xiù)没睡,整晚都在宿舍里讨论星宿(xiǔ
sù
xiù)的问题。
√
√
√
·
·
·
第三步:知内容
请把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唐
宋
宋
苏轼
孟浩然
辛弃疾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第四步:查资料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留宿建德江边。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这首诗是诗人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而创作而成。
第四步:查资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上喝醉时写下的作品。
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人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词牌名
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诗词三首。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我会读
建德江
喜鹊
鸣蝉
dé
què
chán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标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鸣蝉(cán
chán)
喜鹊(què
qüè)
易错音
√
√
运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们要小心哦!”每次玩儿的时候,表哥总是念念有词地唠叨着这句口头禅。
同音易混字
蝉
chán
禅
字义:昆虫,又叫知了,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种类很多。如:鸣蝉
组词:(寒蝉)(蝉叫)(金蝉脱壳)
字义:梵语音译“禅那”的省称,佛教指静思。如:坐禅
组词:(禅师)(口头禅)(佛性禅心)
卷
juǎn
juàn
(卷尺)(卷入)(收旗卷伞)
(长卷)(画卷)(开卷有益)
我刚进教室,就被卷(juǎn)入了同学们关于“开卷(juàn)是否有益”的争论中。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多音字
“juǎn”,把东西弯
“juàn”,可以舒
转裹成圆筒形,如
卷的书画,如:长
卷行李,卷帘子。
卷,画卷。
多音字:辨析
转
zhuǎn
zhuàn
(转身)(转弯)(斗转星移)
(打转)(转动)(蒙头转向)
斗转(zhuǎn)星移,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个风车还在不眠不休地转(zhuàn)动着。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多音字
读“zhuǎn”的时候,是“旋动,改换方向或情势”意思。如:转变。读“zhuàn”的时候,是“旋转,绕着圈儿动,围绕着中心运动”的意思。如:转动。
多音字:辨析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宿建德江》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人亲人的思念和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骤雨急来去的景色变幻,表达了诗人对雨天西湖奇特景色的景爱和赞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dé
重难点字
结构:左右
组词:德才兼备
美德
笔画:15
部首:彳
què
重难点字
结构:左右
组词:喜鹊?
鹊桥
笔画:13
部首:鸟
chán
重难点字
结构:左右
组词:蝉联?
寒蝉
笔画:14
部首:虫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
的诗。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
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
。
秋江暮色
舟泊暮宿
羁旅之思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
、
、
、
,写得
,
,
,
,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云翻
雨泻
风卷
天晴
有远有近
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
有景有情
课堂小结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
,
,
,
。全词从
、
和
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
鹊惊蝉鸣
稻花飘香
蛙声一片
视觉
听觉
嗅觉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学习三首古诗词,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宿建德江》时,先勾画出诗句中描写的景物,了解景物的特点,想一想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结合文中的“客”
“愁”等关键字,感受诗人流露的淡淡哀愁。
宿建德江
德
dé
会写字
易错提示:不能漏掉“横”
“罒”要扁
结构:左右
组词:德才兼备
美德
笔画:15
部首:彳
孟浩然(689—740年)
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他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代表作品:《过故人庄》《春晓》《早寒江上有怀》等。
读古诗
有韵味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停船靠岸。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傍晚。
指诗人自己。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
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愁”呢?
“移舟”和“日暮”之间有什么关系?
奠定了全诗感情的基调。
思乡之愁,羁旅之思
所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原野空旷辽阔。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相互依存、相互映衬。
所见
1.引发诗人愁思的原因是什么?
诗人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
2.
《宿建德江》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朗读指导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触景生情
羁旅愁思
所感
所见
《宿建德江》描写了停船夜宿建德江中小洲边时看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学习三首古诗词,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抓住“云”“雨”“风”
“水”等景物,体会西湖山雨欲来及雨过天晴后的奇异景色。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读古诗
有韵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上喝醉时写下的作品。
解诗题
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从望湖楼向下看,一片汪洋,湖水像天空那样广阔。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指狂风席地卷来。
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黑云翻墨未遮山,
比喻
云
天气变化之快
奇景
黑云
翻墨
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
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奇景
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卷地风来忽吹散,
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风
奇景
望湖楼下水如天。
天和水
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奇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黑云汇聚图
西湖骤雨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概念:读古诗时,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理解诗词。
方法:首先找出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物,调动多种感官体会景物的特点。接着根据诗句内容,给景物添加修饰语或运用修辞手法描述景物,丰富景物的形象。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所见,将景物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
阅读方法解密:理解诗词——想象画面法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主要景物有什么?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白雨、望湖楼、水天一色。
2.简要品析诗中的比喻句.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背诵指导: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闲适开朗的思想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唐]杜甫《登高》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描写风雨的诗句:
雨急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景奇
变幻多姿
令人惊叹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细雨跳珠乱入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盛夏西湖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学习三首古诗词,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上阕抓住“明月”“清风”“鸣蝉”“蛙声”等词语推测词人描写的时间和表现的意境。下阕抓住对偶句,体会骤雨初来时的景象,抓住“忽见”一词,体会词人喜出望外的心情。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读古诗
有韵味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题目意思:
夜间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词牌名
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惊”“鸣”两字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动景衬托乡村月夜的幽静。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蝉叫声。
“昔”上下有空隙,“日”
窄小
“鸟”窄长
易错提示:点不能丢!
què
结构:左右
组词:喜鹊?
鹊桥
笔画:13
部首:鸟
重难点字
chán
重难点字
结构:左右
组词:喜鹊?
鹊桥
笔画:13
部首:鸟
夏日的清幽、静谧
以动写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陶醉
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喜悦
由稻花香和蛙声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作者的心情怎样?
意外
焦急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往日。
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用茅草盖的旅舍。
同“现”,显现,出现。
惊喜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想到了农田的大丰收。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把理解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在朗读中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熟读成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月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喜悦
《宿建德江》
愁思
不一样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唐]孟浩然《田家元日》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
——[宋]苏轼《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宋]陆游《游山西村》
描写丰收景象的诗词句:
夏夜美景
静谧的夏夜
丰收的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躲避山雨
明月—惊鹊
清风—鸣蝉
稻花香—说丰年
蛙声—一片
星—七八个
雨—两三点
茅店—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表现了词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概念:读古诗时,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理解古诗词。
方法:首先找出古诗词中描写的主要景物,调动多种感官体会景物的特点。接着根据诗词句子,给景物添加修饰语或运用修辞手法描述景物,丰富景物的形象。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景物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
运用:见课后第三题。
理解诗词—想象画面法
举例:
比如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看到“翻墨”“跳珠”“乱”脑海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诗人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
练一练:
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说丰年”“听蛙声”会想到什么景象?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词语搭配
(惊)鹊
(鸣)
蝉
稻花(香)
黑云(翻墨)
白雨(跳珠)
(听取)蛙声
修辞手法
1.比喻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修辞手法
2.对仗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赏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这开篇二句,是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而两句的着眼点又各自不同。首句为近景,是从空间的下方落笔,写出早春夜深时分皓月普照的景色。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一个“半”字,用得精确传神,使画面明暗相间,错落有
致。次句则写的是远景,是从宇宙空间的上端摹景的。在这迷人的夜晚,天空月朗星稀,只有北斗、南斗等晶莹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与明月交辉,令人感到宇庙广袤,视野开阔。这一句是写景,同时也透露出月斜星横,夜阑更深时诗人难寐的信息,为下文作了铺垫。
三、四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深更阑,诗人却毫无睡意,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只
知道——惊蛰后的虫声突然在庭院的墙根下鸣起,奏响这一年的第一首春曲,将春的信息带到人间,使诗人蓦地因季节物候的变迁而惊心。在这春夜里,对春意有特殊敏感的小虫,成了报春的使者,从而使人感到“虫声”的可亲、可爱、悦耳、动听,而无声无形的“春气”也在“虫声”鸣唱中变得可触、可感,牵人情愫!“偏知”二字说明诗人平素对自然界物候变化不注意,只有今夜
才感觉颇深的典型感受。
“新透”二字显示了虫声的巨大魅力,状出了“春气”不可阻御的威力,将融融春意、盎然生机,一下子融“透”到读者心中。
填空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作者在这首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景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
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月光
北斗星
南斗星
虫鸣声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①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②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③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④江:长江。
⑤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⑥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⑦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⑧仍:依然。
⑨怜:怜爱。
⑩万里:喻行程之远。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仍然怜爱这来自故乡的水,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着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着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思考诗中写景的句子是哪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由远到近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一
二
三
基础练习
四
一
二
主题探究
一
二
拓展提升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1.
宿(sù xiǔ)建德江。
2.
移舟泊(bó pō)烟渚(zhě zhǔ)。
3.
卷(juǎn juàn)地风来忽吹散(sàn sǎn)。
4.
夜行(xínɡ hánɡ)黄沙道中。
?
?
?
?
?
?
√
√
√
√
√
√
二、读拼音,写词语。
pǐn
dé
mínɡ
chán
shēng
míng
què
qǐ
品
德
声名鹊起
鸣
蝉
三、比一比,再组词。
鹊( )
蝉( )
猎( )
掸( )
喜鹊
猎人
掸子
蝉联
四、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入括号里。
1.
移舟( )泊烟渚( )。
A.停下脚步
B.移船近岸
C.江中雾气笼罩的小块陆地
D.烟雾弥漫的小水洼
?
?
?
?
B
C
2.卷地风来( )忽( )吹散。
A.狂风席地卷来
B.龙卷风来了
C.忽然
D.忽略
3.旧时茅店( )社林( )边。
A.用茅草盖的旅舍
B.用茅草盖的商店
C.公社旁的树林
D.社庙丛林
?
?
?
?
?
?
?
?
?
A
C
A
D
一、羁旅之思——《宿建德江》
1.
解题意
(1)《宿建德江》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宿”的意思是________。《宿建德江》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
唐
孟浩然
住宿
(2)
下列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建/德江
B.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A
2.
品味“愁”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思是( )
A.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亮,似乎离船上的诗人很近。
B.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亮,更勾起了诗人心中的乡愁。
A
(2)
对后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这两句诗借景抒情,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B.
诗人看到,原野空旷辽阔,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心情更觉压抑。
C.
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更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愁绪,使他夜不能寐。
C
二、壮观景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
急雨骤降——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打入船内。( )
(2)
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乌云和雨点当作人来写,写出了乌云的来势汹汹及雨点飞溅的情景。( )
(3)
这两句诗用词十分精练,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雨之大,雨点之急。( )
√
×
√
2.
雨过天晴——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
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而来的一阵长风忽然之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2)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B.
这两句诗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C.
这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让人不禁被望湖楼的美丽所深深吸引。
C
三、田园风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把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西江月 蝉叫声
别枝
词牌名
鸣蝉
横斜的树枝
旧时
往日
2.
平中见奇
(1)
对词的上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风、月、蝉、鹊是一些极其平常的景物,但经过作者的巧妙组合,用“惊鹊”和“鸣蝉”来以动衬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B.
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来争先恐后诉说丰年。
C.
上阕描写了夏末秋初夜晚的景色。
BC
(2)
读词的下阕,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相吻合。( )
②“路转”“忽见”衬托出词人临近旧屋时的急切心情,也表达了他对黄沙道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
√
×
一、延伸阅读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1.将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须臾 好像
海门
极短的时间
似
江海汇合之处
2.理解诗句,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写的是涨潮情形,后两句描写退潮情形。
( )
(2)“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近及远。
(
)
(3)作者由开头的静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 )
√
×
×
3.把诗句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
卷起沙堆似雪堆。
二、百字练笔
结合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画面。
示例: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天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