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30 17:21:25

文档简介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练习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2019·扬州)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根据题干中的“1912年”“总统万岁“共和万岁”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 D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而结合“总统万岁”“共和万岁”可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对相关基础知识点的准确识记能力。
2.(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
A.武昌起义成功 B.清帝溥仪宣布退位
C.中华民国成立 D.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 ”,可以看出,天子或王朝已经不再存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对照,抓住题干信息的关键语句分析,就可以顺利回答。
3.(2019·中山模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都 南京
B.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C. 国旗 五星红旗
D. 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并行民国纪年法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采用公元纪年法、并行民国纪年法。国旗为青天白日旗。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都城及历史意义。
4.(2019八上·云安期末)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是因为他(  )
A.建立了光复会 B.创办了《民报》
C.领导了保路运动 D.创立了中华民国
【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04年11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推蔡元培为会长,陶成章为副会长。故光复会不是孙中山建立的,A项错误;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不符合题意,B项不正确;
保路运动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并非孙中山领导的,故C项错误;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的贡献。解题关键是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并创立了中华民国的相关史实的准确把握。
5.(2018·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民国元年”“ 《共和国教科书》”“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2年元旦,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
A项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不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符合题意;
C项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不符合题意;
D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6.(2018八上·茂名月考)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请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
时间 史实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武昌起义过程 B.孙中山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覆灭;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项符合题意,1911年武昌起义;图表没有体现孙中山革命活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还没开始;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仔细阅读表格信息,会发现表格信息都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有关。
7.(2018八下·大庆月考)下列人物中,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  )
A.袁世凯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康有为
【答案】A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A项符合题意;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B项不符合题意;李鸿章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派。C项不符合题意;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推动者,主导者。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内容,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需要学生注重理解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8.(2017八上·深圳期中)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出卖过维新派,又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人是(  )
A.袁世凯 B.荣禄 C.蒋介石 D.陈独秀
【答案】A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袁世凯是当时北洋军阀的首领,他曾经骗取临时大总统的职位,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荣禄是清朝的内务大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袁世凯的准确识记。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推翻满清,统一国家,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他下令解散国会,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后来在地方军阀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他是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2019·福建)“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C选项符合题意。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A选项排除。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封建制度在中国的终结,B选项排除。
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亥革命的准确把握,《中华民国临时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
10.(2019·长春模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民报》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选项符合题意。
AB选项不属于宪法,排除。
C选项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亥革命的准确把握,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2019·信阳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规定了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的职权,实行“三权分立”、“代议政治”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的原则。这说明辛亥革命(  )
①彻底推翻了封建势力
②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③受到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④促进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实行三权分立”“ 规定了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的职权 ”,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受到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由此可见,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彻底推翻了封建势力 和 促进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题干信息,对题肢理解记忆。解题时直接回答难度较大,可以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2.(2019八上·潮安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
A.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B.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A项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施政方案而不是法律,不符合题意;
B项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光绪帝决定发起戊戌变法,不是法律,不符合题意;
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符合题意;
D项《共同纲领》 不符合题设“第一次”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3.(2018八上·长春期中)孙中山曾说“我只说一条: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可以在哪部文献中找到法律依据(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性质。
四、材料探究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文: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材料二:如下图: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法律文件?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文件?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地位?
(2)材料二这部《中华民国约法》是谁颁布的?他颁布这部法律文件有何目的?
(3)这两部法律有何本质区别?
【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地位: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
(2)袁世凯。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法律文件,而《中华民国约法》是维护个人独裁统治的法律文件。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其制定与颁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
(2)《中华民国约法》 是1914年袁世凯炮制的一部宪法性文件。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凡一切内政、外交、军事、制订宪法和官制官规、任免高级官员和驻外使节,统由总统独揽。袁世凯企图利用约法,以法律形式肯定个人独裁,为复辟封建帝制做准备,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中华民国约法》随着袁世凯的垮台而被废止。
(3)《中华民国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中华民国约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制度,代之以袁世凯的独裁,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
故答案为:(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地位: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2) 袁世凯。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法律文件,而《中华民国约法》是维护个人独裁统治的法律文件。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对比两者,一个是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一个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分析教材和题干内容,将此题加以对比,本题具有一定难度。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分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判行为时,得以动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第十八条:在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第二十一条:在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第二十三条:在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第四十九条: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中华民国约法》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是什么?这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防止袁世凯专权有何规定?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规定。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法律文件?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答案】(1)原则和政体:规定了“主权在民”的立国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意义: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2)规定临时大总统在国务员辅佐下行使行政权,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3)规定实行总统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有成立立法院、公布法律、任免官吏、任命法官、统率军队等大权。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它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一手炮制的,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否定,它为袁世凯独裁提供了法律依据。
(5)帝国主义列强的破坏;中国反动旧势力过于强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等。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的信息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规定了“主权在民”的立国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这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⑵根据材料一的“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和“出席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的内容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在国务员辅佐下行使行政权,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⑶根据材料二的“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和“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以及“统率全国陆海军”等内容可知,《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有成立立法院、公布法律、任免官吏、任命法官、统率军队等大权。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它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一手炮制的,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否定,它为袁世凯独裁提供了法律依据。
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破坏;中国反动旧势力过于强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等原因,导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2)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防止袁世凯专权的规定。(3)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规定。(4)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5)本题主要考查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1 / 1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练习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2019·扬州)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
2.(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
A.武昌起义成功 B.清帝溥仪宣布退位
C.中华民国成立 D.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3.(2019·中山模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都 南京
B.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C. 国旗 五星红旗
D. 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并行民国纪年法
A.A B.B C.C D.D
4.(2019八上·云安期末)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是因为他(  )
A.建立了光复会 B.创办了《民报》
C.领导了保路运动 D.创立了中华民国
5.(2018·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6.(2018八上·茂名月考)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请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
时间 史实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武昌起义过程 B.孙中山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7.(2018八下·大庆月考)下列人物中,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  )
A.袁世凯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康有为
8.(2017八上·深圳期中)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出卖过维新派,又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人是(  )
A.袁世凯 B.荣禄 C.蒋介石 D.陈独秀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2019·福建)“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0.(2019·长春模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民报》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2019·信阳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规定了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的职权,实行“三权分立”、“代议政治”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的原则。这说明辛亥革命(  )
①彻底推翻了封建势力
②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③受到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④促进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19八上·潮安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
A.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B.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13.(2018八上·长春期中)孙中山曾说“我只说一条: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可以在哪部文献中找到法律依据(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四、材料探究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文: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材料二:如下图: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法律文件?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文件?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地位?
(2)材料二这部《中华民国约法》是谁颁布的?他颁布这部法律文件有何目的?
(3)这两部法律有何本质区别?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分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判行为时,得以动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第十八条:在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第二十一条:在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第二十三条:在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第四十九条: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中华民国约法》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是什么?这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防止袁世凯专权有何规定?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规定。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法律文件?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根据题干中的“1912年”“总统万岁“共和万岁”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 D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而结合“总统万岁”“共和万岁”可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对相关基础知识点的准确识记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 ”,可以看出,天子或王朝已经不再存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直接回答有难度,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相对照,抓住题干信息的关键语句分析,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采用公元纪年法、并行民国纪年法。国旗为青天白日旗。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都城及历史意义。
4.【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04年11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推蔡元培为会长,陶成章为副会长。故光复会不是孙中山建立的,A项错误;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不符合题意,B项不正确;
保路运动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并非孙中山领导的,故C项错误;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的贡献。解题关键是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并创立了中华民国的相关史实的准确把握。
5.【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民国元年”“ 《共和国教科书》”“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2年元旦,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
A项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不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符合题意;
C项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不符合题意;
D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
6.【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覆灭;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项符合题意,1911年武昌起义;图表没有体现孙中山革命活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还没开始;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仔细阅读表格信息,会发现表格信息都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有关。
7.【答案】A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A项符合题意;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B项不符合题意;李鸿章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派。C项不符合题意;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推动者,主导者。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内容,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需要学生注重理解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8.【答案】A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袁世凯是当时北洋军阀的首领,他曾经骗取临时大总统的职位,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荣禄是清朝的内务大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袁世凯的准确识记。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推翻满清,统一国家,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他下令解散国会,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后来在地方军阀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他是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9.【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C选项符合题意。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A选项排除。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封建制度在中国的终结,B选项排除。
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亥革命的准确把握,《中华民国临时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
10.【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选项符合题意。
AB选项不属于宪法,排除。
C选项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亥革命的准确把握,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实行三权分立”“ 规定了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的职权 ”,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受到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由此可见,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彻底推翻了封建势力 和 促进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题干信息,对题肢理解记忆。解题时直接回答难度较大,可以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2.【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A项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施政方案而不是法律,不符合题意;
B项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光绪帝决定发起戊戌变法,不是法律,不符合题意;
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符合题意;
D项《共同纲领》 不符合题设“第一次”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3.【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性质。
14.【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地位: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
(2)袁世凯。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法律文件,而《中华民国约法》是维护个人独裁统治的法律文件。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其制定与颁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
(2)《中华民国约法》 是1914年袁世凯炮制的一部宪法性文件。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凡一切内政、外交、军事、制订宪法和官制官规、任免高级官员和驻外使节,统由总统独揽。袁世凯企图利用约法,以法律形式肯定个人独裁,为复辟封建帝制做准备,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中华民国约法》随着袁世凯的垮台而被废止。
(3)《中华民国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中华民国约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制度,代之以袁世凯的独裁,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
故答案为:(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地位: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2) 袁世凯。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法律文件,而《中华民国约法》是维护个人独裁统治的法律文件。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对比两者,一个是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一个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分析教材和题干内容,将此题加以对比,本题具有一定难度。
15.【答案】(1)原则和政体:规定了“主权在民”的立国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意义: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2)规定临时大总统在国务员辅佐下行使行政权,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3)规定实行总统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有成立立法院、公布法律、任免官吏、任命法官、统率军队等大权。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它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一手炮制的,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否定,它为袁世凯独裁提供了法律依据。
(5)帝国主义列强的破坏;中国反动旧势力过于强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等。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的信息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规定了“主权在民”的立国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这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⑵根据材料一的“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和“出席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的内容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在国务员辅佐下行使行政权,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⑶根据材料二的“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和“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以及“统率全国陆海军”等内容可知,《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有成立立法院、公布法律、任免官吏、任命法官、统率军队等大权。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它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一手炮制的,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否定,它为袁世凯独裁提供了法律依据。
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破坏;中国反动旧势力过于强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等原因,导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2)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防止袁世凯专权的规定。(3)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规定。(4)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5)本题主要考查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