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课件19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荷塘月色》课件19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2 12:2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朱自清
散文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有散文集《背影》
朱自清的散文,文笔秀丽。








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失败,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社会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动荡不安。




作者心中,颇不宁静
蓊郁(
wěng

独处(
chǔ

弥望(


袅娜(
niǎo

霎时(shà)
梵婀玲(
fàn)(
ē

妖童媛女(
yuan

鹢首(


敛裾(


差别(
chā

差事(
chāi

参差(
cēn


薄薄(

)轻薄(

)薄荷(bò

曲曲折折(


曲高和寡(


含情脉脉(


脉络(
mài

沾裳(cháng
)峭楞(
léng
)纤(
xiān
)腰
櫂(zhào)
5.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拟人,暗喻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
3.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博喻
借喻
通感
句子赏析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3.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拟人
拟人,比喻
4.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拟人
比喻
比喻
走小路
塘四周
不宁静
寻宁静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
失宁静
出家门
赏荷塘
明线:游踪
暗线:情感
得宁静
圆形
结构
段落
1
2-3
4-9
10
游踪
心理感受
院子
心里颇不宁静
小煤屑路
1、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2、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3、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荷塘
门前
1、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2、塘上月色
月光:

青雾:


叶花:
月影:
和谐
朦胧和谐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写景手法:
3、四周景色
树色、树姿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由静到动
清幽热闹
由远及近
由上到下
动静结合
叶:
田田
1、
月下荷塘
花:
多姿
香:
缕缕
波:
凝碧
素淡宁静
水:
含情
引用《采莲赋》《西洲曲》的作用
《采莲赋》
表面极言采莲的热闹,实为诉说现实的苦闷,暗示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西洲曲》
表现了一位古代热恋中的女子寻郎不见的相思之愁,暗含了到荷塘寻求寄托不得的失落之情。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例: 
(1)她笑得很甜。(视觉--味觉)
(2)香气似乎是淡紫色的。(嗅觉—视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听觉)
动词的使用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朦胧唯美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柔和温润
3、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月影之美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叠词的使用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言平实自然。
重重
阴阴
隐隐约约
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
叠词叠字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二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
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那个纯美的“荷月世界”诗意的表现了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其实在人们内心感到苦恼和悲伤时,往往从大自然中寻求精神的慰藉。本文也结构上起承转合,跌宕圆转,不愧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名篇。
小结
5.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拟人,暗喻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
3.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博喻
借喻
通感
蓊郁(
wěng

独处(
chǔ

弥望(


袅娜(
niǎo

霎时(shà)
梵婀玲(
fàn)(
ē

妖童媛女(
yuan

鹢首(


敛裾(


沾裳(cháng
)峭楞(
léng
)纤(
xiān
)腰
櫂(z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