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欣赏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3、感悟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难点:欣赏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学生畅谈对淮北冬天的感受(寒冷、严寒)。师板书——冬天。
师:看来淮北的冬天虽不是毛泽东笔下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也是寒风刺骨。然后有一个地方的冬天,老舍先生却给了极高的评价,这是哪呢?投影:“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济南的秋天》)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济南,感受那儿别样的冬天。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做客济南,感受“温晴”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⑴温晴。“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真得”读“dei”,是“的确应该”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深深赞美之情,应重读。
生朗读第一段找出三组对比。
北平
多风
——
无风声
伦敦
多雾
——
无雾
济南“
温晴”
(对比)
热带
日光毒
——
无毒日
⑵课文主要写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
第3、4、5段写山,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第6段写水。
2、默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温晴”?请勾画出来赏析并做批注。(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预设:
温晴之一:“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等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舒的“理想境界”。“阳光”、“暖和”紧扣“温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运用反问,包含了作者深深地喜爱和赞美之情。
温晴之二:“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特别”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一圈小山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表达作者了对小山的喜爱。
温晴之三:“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句,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因为白雪的衬托越发的青黑。“顶”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盖着、扣着、压在上面。
温晴之四:“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
温晴之五:“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描绘了夕阳斜阳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
教师过渡:严寒的冬天本来想凭借雪来增添寒意的。然而,济南的雪不进没有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日的“温晴”越发的显露出来。如此美的段落,自然要美读一翻。
三、披文入情,体会“温情”
1.学生朗读精彩段落。教师示范朗读。感受“温情”。同学们可以欣赏着精美的图片,也可闭上眼睛感受济南冬日的“温情”。
2.体会文中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感受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
学生找出拟人句作批注,交流
教师总结: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正确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产生共鸣。
例如: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
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垂杨树)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投影老舍简介,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作者对济南的深情。
生齐读文章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板书:(老舍)济南的冬天
四、课堂小结:
老舍先生曾在山东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文章通过济南的山、济南的水的描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济南冬天别样的“温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温情”。
课文中说道“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读着这篇美文,我们的脸上也是含笑的。(板书连成一个笑脸)
五、拓展作业
1、课下阅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2、以“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板书:
(老舍)济南的冬天
温晴
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