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2 16: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鉴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常犯“水过地皮不湿”、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毛病,本人意图以古代诗歌为抓手,较深入地探讨诗歌语言的凝练美、情感美,并通过评论作者的生平及功过是非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课外延伸阅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古典诗词的学习,强调朗读,讲究方法:边朗读边想象;朗读要读出节奏来;咬文嚼字地读;密咏恬吟与高声朗诵相结合;放声疾读与缓读相结合等。
2、客观公正地评价诗人。
3、学唱诗歌。
4、通过诗歌语言的改编和翻译,体味凝练美、情感美。
教学策略
在简易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移动等环境下,利用PPT。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观沧海》。
二、《观沧海》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查。
1.作家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由学生介绍,教师通过PPT补充。
2、正音正字,教师PPT展示,学生前后桌四人一小组相互检查过关。
(二)朗读指导与训练
1、边朗读边想象。先由学生讨论诗歌展现的图景,并尝试笔头翻译成现代文,如:
“策马东行,登上碣石,我来一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淼,水波荡漾;山岛突兀挺立,最先映入眼帘。树木繁密,百草丰美,依然充满生机。秋风萧瑟中,大海蕴育着汹涌巨流。太阳和月亮,仅仅是大海吐纳的小小弹丸;星光璀璨的银河,也产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啊,今天我观赏大海,幸运至极!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我宏伟的心愿。”
2、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朗读要咬文嚼字。问题如下: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难点,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即
“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4、放声疾读与密咏恬吟相结合。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或播放录音)。学生想象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浩瀚壮丽,齐读,对读,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与豪迈的气概。
(三)、读诗歌,
品人格,师生小结:
1、先由学生谈,真实评价曹操。
2、教师补充,谈点曹操的人格魅力。
?“诗言志”,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达了自己伟大抱负和阔大的胸襟。
(四)课外延伸,补充曹操的诗歌(详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