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案)2021-2022学年体育与健康(水平二)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案)2021-2022学年体育与健康(水平二)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09-02 18:0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
学生人数
32人
单位
主教材
指导思想
本课是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秉承屯溪江南实验小学“创新教学,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做交往。教学中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施展;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教师由管理者转为参与者,由主导者转为引导者。
教材分析
本次课以<<冀教2011课标版小学体育与健康>>为主教材进行教学。羽毛球运动具有球小,速度快,变化多等特点,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锻炼反应能力、观察力、应变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可以提高练习者的速度和耐力,因此羽毛球运动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本年级羽毛球课共16课时,本次课是第2课时,学习内容是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正手击高远球是羽毛球击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是学习其他击球技术的基础和前提保障,该技术作为模块教学中的重点技术,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引拍顶肘,手臂伸直,最高点击球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兴趣。
学情分析










水平二的学生多为10-11岁,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勇于挑战,富于想象,模仿能力强,且初步具备独立的个性,他们很喜爱羽毛球这项活动,很多同学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这项活动,有了一定羽毛球基础。
15
12
5
1
4—6
2—4
1
组织与要求
一、课堂常规
二、热身活动
1、热身游戏:
轮流领头跑
徒手操
下压式接力跑
动作方法:手臂与躯干约成50°—
60°角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虎口张开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下压传到接棒人手中。
游戏:十字接力跑
放松活动
《拍手歌》
小结
收拾器材、下课
体委整队
2、师生问好
3、报告人数
4、检查服装
5、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6、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
教师语言导入:在运动会的径赛项目中,有一项最能体现同伴之间合作能力的项目,大家猜猜是什么项目?(接力跑)
师:接力跑是以什么为传接工具的?(接力棒)接力跑的形式有很多。在低年级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用迎面接力这种方式。谁能给大家示范一下?(指生示范)
师:传接接力棒的方法不止这一种,还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压式。
教师讲解示范下压式传接棒动作方法。
组织集体原地传接棒练习。
引导学生分成4人小组,安排小组长,分组自主学习技术。教师出示动作标准。
小组展示,教师点评。
教师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进行十字接力游戏。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赛。
教师与学生一起随着音乐方式身心。
教师小结本节课学生的练习参与情况,鼓励上进。
3、组织收拾器材,师生再见
1、体委集合整队
2、向老师问好
3、向老师报告出勤人数
4、认真听本课所学内容
5、与老师一起进行热身活动
1、集中注意力听讲,遵守课堂常规,不讲话打闹。?
2、积极参与集体模仿练习活动
3、自行分组,听从小组长的安排,练习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4、积极参与展示,同学之间交流练习心得。
了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遵守纪律。
尝试练习。
开始游戏比赛。
1、学生交流,畅谈感受
2、认真听教师小结。
3、归还器材,师生再见
组织:如图1
◎◎◎◎◎◎◎◎◎◎
◎◎◎◎◎◎◎◎◎◎
※※※※※※※※※※
※※※※※※※※※※

要求:集合快、静、齐
轮流领头跑组织图形:
组织:4人小组
要求:
积极思考
大胆尝试
动作协调
练习认真
组织:如图2
组织:如图1
要求:认真放松
认真听讲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简述高远球动作要领,并能尝试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基本动作。
技能目标:学生在练习正手击高远球动作时,基本能够做到顶肘,手臂伸直,最高点击球。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和乐观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拍顶肘,手臂伸直,最高点击球
教学难点:鞭打击球,要学会发力
教学方法
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融入“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动作示范法:
  教师通过做示范动作,使学生对羽毛球后场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分解法和完整法:
 
教师通过分解法,使学生体验后场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细节,对引拍动作和击球动作重点讲解,使学生对直臂、正拍面、高点击球发力的鞭击动作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完整法,使学生能够连贯地完成完整的羽毛球后场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
  3、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在学生练习时通过个别指导或集体纠正错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练习方法。
教学手段
练习步伐(并步、垫步、单脚跳
专项准备活动(前后左右跳、抱膝跳、双脚开合跳)
示范讲解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模仿练习正手后场击高远球)
课时教案
上课对象
四年级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
日期
教学目标
学习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原理和技术要素。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和乐观的学习态度。
3、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拍顶肘,手臂伸直,最高点击球
教学难点
鞭打击球,要学会发力
教学顺序
活动内容
教学活动
运动负荷
教学组织与要求
时间
次数




集合整队
师生问好
宣布课的内容,任务
提出安全事项
1、教师用语言引入课题,宣布课程内容,并提出要求
2、师生问好
3、学生认真听并积极思考
2
min
1次
组织:
◎◎◎◎◎◎◎◎◎◎
◎◎◎◎◎◎◎◎◎◎
※※※※※※※※※※
※※※※※※※※※※

要求:集合快、静、齐




一、一般性准备活动
慢跑
步伐(并步、跨步)
单脚跳
(见图一)
二、专项性准备活动
扩胸运动
肩部运动
腰部运动
弓步压腿
侧压腿
膝关节运动
手腕踝关节运动
8、前后左右跳
9、抱膝跳
10、双脚开合跳
(见图二)
复习正手握拍姿势
正手握拍:虎口对第二条棱线,手指与拍柄成斜型,掌心与拍柄留空隙,握拍力度要适当。
学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
教师示范讲解正手击高远球动作。
讲解正手击高远球动作要领:
(以右手持拍为例):
1.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与肩同宽,身体侧向球网,重心在后脚上,左手自然上举,眼睛注视来球方向。正手握球拍,屈臂举于右侧,拍头位于额头上方。
2.持拍手上臂随着身体向左转体,稍作回环上举,身体充分伸展呈“背躬”。肘关节向上,拍头下垂,作:挠背”动作。
3.持拍手上臂上举,前臂急速旋内,同时顺着原来的回环动作继续向前上方挥动,手腕向屈收方向继续作回环动作,手指屈指发力握紧拍子,以正拍面击球托的后下部。击球瞬间,持拍手臂自然伸直。击球点在右肩上方,左手协调屈臂降至体侧协助转体。
4.身体随惯性向左侧转体,右脚随身体重心前移并向前跨步。右手向左下方挥拍至身体左侧腋下,球拍减速后顺势收回至体前,还原成松握球拍
游戏抛球接力
游戏规则
比赛开始前,参赛队员站于起跑线后,听到老师发令后,用高远球架拍姿势,将羽毛球向远投,跑完一个折返后交给下一个人,依次跑完,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每组8个同学,共4组进行游戏接力)
(见图三)
1、集合、整队
2、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3、课堂小结
4、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1、教师带领做准备活动
2、学生按照教师要求一路纵队慢跑加步伐
1、教师喊口令,并带领做徒手操
2、学生按照教师示范要求听口令跟随老师做热身运动
10
min
24
4
min
1组
练习
2次
练习
:3-4

游戏
1次
1次
队形:图一
▲◎◎◎◎◎◎◎◎◎




◎◎◎◎◎◎◎◎◎◎
要求:队伍整齐并且认真练习
队形:四列横队,前后左右间隔一米散开(图二)
◎◎◎◎◎◎◎◎◎◎
◎◎◎◎◎◎◎◎◎◎
※※※※※※※※※※
※※※※※※※※※※

要求:跟随老师节奏,动作要充分舒展,到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防止练习中受伤
要求:
1、教师示范要规范到位,讲解清晰,简短易懂,学生听过老师的讲解正确掌握握拍姿势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认真,跟着老师思路走,在练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动作要领。
3、在刚开始练习时可以慢一点
组织:
图三

组织:分散站立保持距离
要求:积极主动遵循游戏规则完成游戏内容
组织:
◎◎◎◎◎◎◎◎◎◎
◎◎◎◎◎◎◎◎◎◎
※※※※※※※※※※
※※※※※※※※※※

要求:积极放松,认真总结,自我评价。
场地器材
场地:羽毛球场
器材:羽毛球拍、羽毛球




整课
密度
基本
密度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47%
48%
本课以学生对羽毛球后场正手击高远球技术的认识——提高——运用这样一个递进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每个重要的技术动作都安排相关的练习,在教学中突出了重点和难点,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基本掌握羽毛球后场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在练习中,学生急于实践,缺乏耐心,教师鼓励学生坚持,对学生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学生最后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后,颇有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羽毛球抛球接力比赛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正手击高远球动作进行游戏比赛,即巩固了动作,也培养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教师教导学生在比赛中要相互鼓励,整个教学活动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