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刻。到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欧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西欧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子目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材料分析】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出现变化原因?
材料一: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己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流浪汉增加。
材料二:生产工具——重型轮式犁取代原始爬犁;动力来源——马力得到有效利用;耕作制度——三田轮作制取代双田轮作制;农产品加工技术——风力磨坊和水力磨坊。
原因:人口增长,对耕地需求增多;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的进步(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阅读归纳】教材P60第一、二、三段,归纳11世纪后欧洲农村出现哪些新变化?
农业土地关系的变化: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通过纳税迁徙,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生束缚的机会。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庄园的衰落:农民取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领主多出身贵族,不屑于经济琐事,大多不善于经营,同时由于庄园里农奴锐减,,庄园的收入承担不起雇佣工人的工资,于是领主更多的将自营地出租给佃户,依靠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租地农场: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展示农业变化的示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材料研读】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农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表格梳理】与庄园制度相比较,租地农场与庄园经济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说租地农场的出现改变了生产和经营方式。
庄园制度
租地农场
地租形式
劳役地租
货币地租
人身关系
人身依附关系强
人身自由,形成雇佣关系
土地经营方式
土地分散
土地集中
农产品用途
自给自足
面向市场
性质
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资本主义性质
过渡:租地农场越来越多,农场规模越来越大,农产品的数量也随之增长,于是农副产品走向市场,逐渐商品化。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手工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自主归纳】阅读课本61页,你能归纳这个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轨迹吗?
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为市场而生产——小型手工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
【表格梳理】阅读课本62页,对比手工作坊概括手工工场的特点。
手工作坊
集中的手工工场
生产目的
维持生活
(从事小商品生产,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
面向市场
赚取利润
生产方式
手工业者拥有
简单的生产资料
商人提供原料、生产工具;雇工分工合作,集中劳动
经营方式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雇佣关系
工场仅是雇主(商人)为雇工提供劳动的场所
在城市里,商人投资开手工工场,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通过雇佣行会的工人和零散工人进行生产,慢慢的原来的小作坊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也不参与产品的销售环节,手工业者变为了工人,于是资本和劳动出现了分离。城市里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带来什么影响?
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考试改变:经济方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快速发展,产品出现剩余,城乡之间的交易逐渐频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手工工场中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西欧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封建制度收到冲击。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源于生产力的提法,所以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过渡:伴随生产方式的变革,欧洲社会结构的变化,欧洲社会阶层新旧更迭。农村富裕农民、城市市民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子目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关史事: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国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
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
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力量。
中世纪中期,西欧的农民、手工业者获得了相对自由的法律身份,并享有稳定的财产权,商人阶级更成为改造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的重要力量,个体权利与自由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发展,契合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快速发展起来,促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练习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应是(
)
A.大化改新
B.远程贸易
C.手工工场
D.垦殖运动
2.“14世纪以后,由于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农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直至获得自由。庄园制日趋解体。”根据这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庄园衰败的原因
(
)
?????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
C.农民的起义和反抗不断????
D.农奴的依附关系松弛
3.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经营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B.手工业者更多是为适应市场而劳动
C.手工业者开设的作坊规模比较大
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
4.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某些城市,其市民借着取得特许状而得以选举市长、成立市议会和建立城市法庭。根据上述情形,可知这些城市的市民取得的权利有(
)
A.宣战、结盟及媾和权
B.行政、立法及司法权
C.募兵、征税及教育权
D.咨议、审查及复议权
答案:DCCB
(四)课堂小结
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代表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产生。资本主义从冰封千年的封建土壤中露出了新芽,给西欧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迎来了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西欧开始了脱胎换骨的社会变革,转型后的西欧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成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持续引领者。
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本课知识点,完成作业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课补充了西欧中世纪晚期变化的背景条件,着重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在梳理变化何概念关系方面,多采用表格和示意图的方法,更加直观,也便于学生理解,有条件的话可以发动学生自己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