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类、变化和性质》
海林市第二中学
陆秋红
说课流程
三、我的教学实践
一、我对教材及中考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物质的分类、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变化和性质》涉及概念较多,是学习化学的基石,占有重要地位。做为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该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我对教材及中考的理解
一、我对教材及中考的理解
(1)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并能从组成上识别物质的分类。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现象。
1、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合理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重点:化学变化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2)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激发学习兴趣。
一、我对教材及中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但内容简单。本节课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从而使学生做到:普通知识规律化,零碎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及学习习惯。
二、我的教学构想
教学模式:
构建知识网络 拓展提高 综合应用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以生活中的物质“水”为例,提出问题,你对水都有哪些了解?
三、我的教学实践
师生共同归纳研究物质从几方面入手。进而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引出本节课内容。
三、我的教学实践
环节2:物质的分类
(1)[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活动]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并分类。
此部分内容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清晰脉络。明确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活动设计及考点突破,进行适当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化学物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单 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3)[考点突破]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分类:
A组:水、水银、生石灰、熟石灰、苏打、氦气、甲烷 、葡萄糖、金刚石 、氧气、
盐酸、
B组:纯碱、火碱、小苏打、氙气、冰、干冰、硫酸、氮气、酒精(乙醇) 、氯化钠、氢氧化铜 、铜
课堂活动
金属单质
单 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酸
碱
盐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Ag Cu
O2 N2 C
He Xe
H2O CaO CO2
HCl H2SO4
NaOH Ca(OH)2 Cu(OH)2
Na2CO3 NaHCO3 NaCl
CH4 C6H12O6 C2H5OH
考点一、物质的分类
1、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硬水 D、浮有冰的水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加碘食盐、蒸馏水 B、海水、雨水
C、氧气、食醋 D、铜丝、甲烷
3、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10000000倍,具有金属般导电能力。碘(I2)属于: (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环节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考点突破]
三、我的教学实践
对于不易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讲解整合、深化。相关习题选择重基础,突破重难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反应)
性质
物质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其它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2、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相互划刻比较硬度
D
电解水实验
C
世博会开幕燃放烟花
B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A
1、下列实验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强度高 B、能导电 C、耐腐蚀 D、抗震性好
A
B
C
D
3、下图中同种符号表示同种分子,则A→B属于 变化,
C →D属于 变化。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
质不活泼
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
化功能
C.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对核心知
识的具体应用。
大理石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上图是切割机,用来切割大理石,切割大理石时飞速旋转的锯片是一种合金材料制成的。之所以选择该合金材料作锯片切割大理石,是因为它具有下列性质:
⑴
⑵
⑶
2011命题猜想
坚硬
熔点高(或耐高温)
化学性质稳定(或高温下不易氧化)
考点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一
相互交换成份
单质
化合物
两种以上
CO2
Cu+H2O
NaCl+H2O
2
O2
+
2H2
6、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
氧
氧化
还原
7、如图所示,硅芯片是各种计算机、微电子产品的核心,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SiO2+2C Si+2CO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温
A、二氧化硅发生氧化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环节4:拓展提高
三、我的教学实践
习题的选取紧密联系生活、自然现象、联系典型的科技、新闻热点,把握中考方向。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
拓展提高
9.下面是小莉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氢气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乙醇有还原性——用做燃料
活性炭有吸附性——做净水剂
点燃排水法收集的氢气——无需验纯
煤气泄漏——严禁火种
溶洞探险——须做灯火实验
人体缺血——易患贫血症
人体缺钙——易患小儿麻痹
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广泛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广泛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
广泛使用非化石能源——减少酸雨发生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B.安全常识
A.性质与用途
10、 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可使小气球鼓起来。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分解反应:
2、化合反应:
三、我的教学实践
环节5:小结交流,明晰知识脉络
进一步明确知识脉络,明确重难点。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概念图”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反应)
性质
物质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其它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单 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知识脉络
本节课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以“情境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