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课件+练习(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 课件+练习(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2 21:58: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6.将相和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璧玉(bì) 强逼(qiáng)
B. 廉颇(lián) 抵御(yù)
C. 擅长(shàn ) 上卿(qīn)
D. 削弱(xiāo) 侮辱(r )
2.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B.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C.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D.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3.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战国时,秦国很强大,_______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
A.因为……所以…… B.只要……就……
C.虽然……但是…… D.无论……都……
4.下列句子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B.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
C.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D.秦王我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
二、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
(  )(  )归赵  无(  )之(  )
(  )目(  )睁 (  )心(  )力
(  )(  )请罪 同归(  )(  )
1.只要我们(     ),“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2.对庸人而言,时间一文不值,但在开拓者眼里,时间却是(     )。
三、看我七十二变!(一字多义)。
(一)“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背;(2)仗恃,依靠;(3)遭受;(4)具有;(5)欠钱;(6)败,跟“胜”相反;(7)违背,背弃 “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二) “置”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放,摆 2设立,装立 3购买。请分别选择合适的义项填入下面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A.人坐在里面,仿佛置身于一副美丽的图画中。(______)
B.快过春节了,我们准备置办一些年货。(______)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顺的耳朵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王我部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如躲着廉颇。蔺相如要维护赵国的利益。(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下面的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品质。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2.“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
3.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
4.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
六、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
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
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说:“诸位请想想,廉将军和秦王比,
谁厉害 ”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
怕廉将军吗 秦王之所以不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
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
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
争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解释下列词语。
(1)削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可用一个短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负判请罪”的做法。
3.“见了廉顺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佩服文中的谁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2.D3.C 4.B
二、完璧归赵 无价之宝 怒目圆睁 齐心协力 负荆请罪 同归于尽
1.齐心协力 2.无价之宝
三、(一)F 贝 2 (1) (6) (5)
(二)Z, zhì 罒 8 1 3
四、1.话传到耳朵里。
2.秦王我都不怕,当然不会怕廉将军。
3.蔺相如之所以躲着廉顺,是因为他要维护赵国的利益。
五、聪明机智 顾全大局 宽容大度
六、1.(1)(力量、势力)变弱。
(2)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2.将相和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3.比喻蔺相如为了国家利凎处处避让廉颇的样子
4.示例:廉颇:勇于改错。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6.将相和
语文统编版 五年级上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强、划、削”,理解、积累“允许、上卿、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的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4.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并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感受人物形象。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作者简介
《史记》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5个部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关资料
本课所写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比较强的诸侯国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史称“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于是企图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写作背景










写生字



写生字
召集 大臣 商议 故宫 献上 允诺
典礼 职位 胆怯 得罪 解决 称赞
商量 拒绝 示弱 抄小路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无价之宝 完好无缺
读词语
负荆请罪
(15~17)
渑池会面(10~14)
读课文,思考文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课文围绕他们写了几件事?
完璧归赵
(1~9)
将——廉颇
相——蔺相如
整体感知
蔺相如是如何“完璧归赵”的?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介绍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历史背景。
课文解读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完璧归赵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通过群臣的商议,可以看出秦王的险恶用心,这不是普通的交换,很可能演变成秦国的巧取豪夺。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大家没有“为难”说明大臣们没有想到好办法,衬托蔺相如的机智过人。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
对比。蔺相如临危受命,他的策略能进能退,与赵王和群臣的束手无策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深谋远虑、智慧过人。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骗回和氏璧
语言描写。蔺相如察觉秦王没有诚意拿城换璧,于是故意说璧有毛病,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到自己手中。表现了他的机智。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假摔和氏璧
“撞碎”体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举起”他抓住了秦王喜爱和氏璧,不舍得和氏璧被破碎的心理威胁、吓唬秦王。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为了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让更多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情。可以看出蔺相如做事情考虑周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完璧归赵
语言描写。蔺相如由被动变为主动,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机智勇敢、做事果断、深谋远虑、不畏强权。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渑池会上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较量的?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渑池会见
伏笔。为解后顾之忧,廉颇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可见廉颇和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都很重要。为后文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埋下伏笔。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同归于尽”可以看出蔺相如态度非常强硬,如果秦王不答应,他就要与秦王拼命。可见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蔺相如把自己的生死完全置之度外了。
“怒目圆睁、厉声呵斥、毫不示弱”写出了蔺相如凛然的正气,令人生畏,突出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形象。
“将”和“相”为什么会失和?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渑池会面”的结局:
这是将相和失和的原因,引出下文“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们又是怎样和好的呢?
负荆请罪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负荆请罪
廉颇的言辞无礼和不满的情绪,与后文“负荆请罪”形成鲜明对比,也为表现廉颇坦诚、直率、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埋下了伏笔。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是对蔺相如的语言描写,话中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避开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是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关系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负荆请罪”。突出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特点。
蔺相如胸襟博大、品德高尚。
思考:本文的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是因。
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将相和,则国安;将相不和,则国危。同样的道理,“家和万事兴”,为了“大家”“小家”的和谐、兴旺,我们要学会团结,学会以集体利益为重。
将相和
完璧归赵
顾全大局
智勇双全
渑池相会
维护尊严
负荆请罪
以国为重
品德高尚
知错能改
精神可嘉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出自《史记》的名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