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评卷(教研室)(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评卷(教研室)(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2 17:3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评卷(教研室)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读拼音,写词语。(6分)
刚刚到达北海,就遭遇台风过境,风暴怒吼páo
xiào(
),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停靠在港口的客轮仿佛都要被tūn
mò(
)了。妹妹一直bào
yuàn(
)这样zāo
ɡāo(
)的天气完全破坏了我们出行的好心情,可妈妈却说:“这不正好借机领略大海不一样的美吗?”
2.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狞笑(níng) 
 蹿上来(cuàn)  
   
B.搀扶(chān) 
 蜷缩(quán)
C.掀起(xuān)
嗤笑(chī)
D.皱眉(zhòu)
咔嚓(cā)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沙哑  费话  惊慌
B.风暴  报怨  澎湃
C.渔夫  倾听  拥带
D.忧虑  轰鸣  呻吟
(3)下面选项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嗤笑——冷笑 
 B.探望——盼望 
 
C.沉默——喧闹 
 D.顾惜——爱惜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爸爸满身酒气,跌跌撞撞地走进家门。
B.妈妈不假思索的就否定了我的想法,这让我很伤心。
C.干了一天的家务,奶奶累得腰酸背痛,她真是自作自受啊!
D.不要总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这会令人非常反感。
(5)选择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4分)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D.环境描写
①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②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


③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④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6)下列作品、作家及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苏联——高尔基
B.《三国演义》——中国——施耐庵
C.《小英雄雨来》——中国——管桦
D.《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
(7)下面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B.难道能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
C.不能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
D.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也不是不行。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水渐渐蹿上来,淹没了人们的腰。(改为拟人句)
.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照样子,写一写你内心忐忑时的心理活动)(4分)
.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桥》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赞扬了他


的崇高精神。(3分)
(2)《穷人》的作者是
国作家
,课文赞扬了渔夫夫妇
的品质。(3分)
(3)《回乡偶书》一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诗句是:“

。”(4分)
5.语言实践。(6分)
为响应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号召,身为班长的你打算带领本班跟六(2)班开展一次图书交换活动,为取得同学们的支持,周一的班会课上,你准备怎样表达你的想法呢?简单写一写。
.
.
.
.
二、阅读与欣赏。(24分)
(一)课内阅读。(8分)
穷 人(节选)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从选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
。(1分)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2分)
①表示话没说完 ②表示人物矛盾不安的心情 
③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3.从选文中的
描写,我能体会到
,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
的人。(3分)
4.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心里的不安是因为:
。(2分)
(二)课外阅读。(16分)
抓 阄
张欣
夕阳西下,姐弟俩放牛回来。
父亲蹲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一声不吭地抽着旱烟。姐弟俩回到家拴好牛,刚要进屋,父亲叫住了他们。父亲迟疑了一下,说:“明天……学校就要开学了……”姐弟俩互相看了看,明天就能一块儿上学了,他们多高兴啊!父亲沉吟了半天,说:“不过,你俩……只能去一个。”姐弟俩一下子呆住了。父亲尴尬地笑笑,咳了一声,说:“咱家人手不够,你们来抓阄,谁抓到我手里短的草茎谁就在家放牛。”说完,父亲伸出两只紧攥着的大手。姐弟俩有些迟疑,互相看了看,谁也没动手。
父亲对弟弟说:“来,你小你先抓!”同时还神秘地朝弟弟眨了眨左眼。弟弟在一瞬间明白了这意味深长的一瞥,便伸手去拿父亲左手里的草茎。忽然,他又停住了。父亲吃惊地望着他。弟弟对姐姐说:“姐,你先抓吧。”姐姐走过去,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父亲的左右手,咬住嘴唇,久久拿不定主意。终于,姐姐的手在父亲的右手上停了下来,父亲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姐姐刚要拿,弟弟忽然一步冲上来推开姐姐,喊着:“我比你小,应该让我先来!”姐姐和父亲都被弟弟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弟弟毫不犹豫地掰开父亲的右手,拿出草茎放在背后。姐姐只好默默地拿了父亲左手的草茎。
父亲沉默地看着一双儿女,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弟弟却伸出手嚷道:“爹,我的草茎短……”话说得很激动,可他眼角分明含着泪珠。谁知姐姐缓缓地伸出手说:“看,我的更短……”弟弟脸上的笑僵住了,满是疑惑。父亲黑着脸,拉过姐姐,掰开她的小手——掌心里还有一截草茎。沉默了一会儿,父亲猛地站起来在老槐树上狠拍一掌。然后把他粗糙的大手轻轻放在姐弟俩的头上,喃喃地说:“好孩子,你们都去上学,这牛……”
夜,已经来临,村子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
.
.
2.在“抓阄”前,弟弟懂得了什么?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说一说。(3分)
.
.
3.在姐姐“抓阄”前有一处细节描写“姐姐走过去,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父亲的左右手,咬住嘴唇,久久拿不定主意”,其中“主意”指的是(
)(2分)
A.怎样确定父亲哪只手里是短草茎。
B.怎样能让弟弟去上学。
C.怎样让父亲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D.怎样让自己和弟弟都去上学。
4.对父亲的做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困窘的生活让父亲做出“抓阄”的决定,在“抓阄”时,父亲的心情是痛苦、难过的。
B.在姐弟俩中,父亲更偏爱弟弟,因此在“抓阄”时给弟弟提示。
C.父亲偏爱弟弟,希望弟弟去上学,而对姐姐有点儿漠不关心。
D.姐弟俩的做法让父亲很内疚,最终做出了让姐弟俩都去上学的决定。
5.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姐弟俩是怎样的人。(2分)
.
6.短文中,你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为深刻,用“____”画出描写他(她)的句子,再用批注的形式谈谈自己对他(她)的认识。(3分)
.
.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爱”是多种多样的,有父爱、母爱、师爱、友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请以“爱”为主题,选取自己亲身经历或听到、见到的故事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读拼音,写词语。(6分)
刚刚到达北海,就遭遇台风过境,风暴怒吼páo
xiào(咆哮),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停靠在港口的客轮仿佛都要被tūn
mò(吞没)了。妹妹一直bào
yuàn(抱怨)这样zāo
ɡāo(糟糕)的天气完全破坏了我们出行的好心情,可妈妈却说:“这不正好借机领略大海不一样的美吗?”
2.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2分)
A.狞笑(níng) 
 蹿上来(cuàn)  
   
B.搀扶(chān) 
 蜷缩(quán)
C.掀起(xuān)
嗤笑(chī)
D.皱眉(zhòu)
咔嚓(cā)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2分)
A.沙哑  费话  惊慌
B.风暴  报怨  澎湃
C.渔夫  倾听  拥带
D.忧虑  轰鸣  呻吟
(3)下面选项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D)(2分)
A.嗤笑——冷笑 
 B.探望——盼望 
 
C.沉默——喧闹 
 D.顾惜——爱惜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爸爸满身酒气,跌跌撞撞地走进家门。
B.妈妈不假思索的就否定了我的想法,这让我很伤心。
C.干了一天的家务,奶奶累得腰酸背痛,她真是自作自受啊!
D.不要总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这会令人非常反感。
(5)选择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4分)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D.环境描写
①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D)
②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
(B)
③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C)
④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A)
(6)下列作品、作家及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B)(2分)
A.《童年》——苏联——高尔基
B.《三国演义》——中国——施耐庵
C.《小英雄雨来》——中国——管桦
D.《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
(7)下面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2分)
A.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B.难道能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
C.不能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
D.让他们同死人待在一起也不是不行。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水渐渐蹿上来,淹没了人们的腰。(改为拟人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照样子,写一写你内心忐忑时的心理活动)(4分)
话一说完,我就后悔了,我一遍又一遍地反问自己:“你怎么可以对妈妈撒谎呢?她可是最爱你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呢?”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桥》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赞扬了他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3分)
(2)《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赞扬了渔夫夫妇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3分)
(3)《回乡偶书》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诗句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4分)
5.语言实践。(6分)
为响应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号召,身为班长的你打算带领本班跟六(2)班开展一次图书交换活动,为取得同学们的支持,周一的班会课上,你准备怎样表达你的想法呢?简单写一写。
示例:同学们,为了促进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我打算在我们班和六(2)班之间开展一次图书交换活动。这样不仅让资源共享,还可以促进班级、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我们获得知识和友谊的双丰收,希望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与支持。
二、阅读与欣赏。(24分)
(一)课内阅读。(8分)
穷 人(节选)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从选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忐忑不安。(1分)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②)(填序号)(2分)
①表示话没说完 ②表示人物矛盾不安的心情 
③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3.从选文中的心理描写,我能体会到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3分)
4.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心里的不安是因为:她深知丈夫的负担重,不知怎样向丈夫交代,所以内心不安。(2分)
(二)课外阅读。(16分)
抓 阄
张欣
夕阳西下,姐弟俩放牛回来。
父亲蹲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一声不吭地抽着旱烟。姐弟俩回到家拴好牛,刚要进屋,父亲叫住了他们。父亲迟疑了一下,说:“明天……学校就要开学了……”姐弟俩互相看了看,明天就能一块儿上学了,他们多高兴啊!父亲沉吟了半天,说:“不过,你俩……只能去一个。”姐弟俩一下子呆住了。父亲尴尬地笑笑,咳了一声,说:“咱家人手不够,你们来抓阄,谁抓到我手里短的草茎谁就在家放牛。”说完,父亲伸出两只紧攥着的大手。姐弟俩有些迟疑,互相看了看,谁也没动手。
父亲对弟弟说:“来,你小你先抓!”同时还神秘地朝弟弟眨了眨左眼。弟弟在一瞬间明白了这意味深长的一瞥,便伸手去拿父亲左手里的草茎。忽然,他又停住了。父亲吃惊地望着他。弟弟对姐姐说:“姐,你先抓吧。”姐姐走过去,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父亲的左右手,咬住嘴唇,久久拿不定主意。终于,姐姐的手在父亲的右手上停了下来,父亲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姐姐刚要拿,弟弟忽然一步冲上来推开姐姐,喊着:“我比你小,应该让我先来!”姐姐和父亲都被弟弟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弟弟毫不犹豫地掰开父亲的右手,拿出草茎放在背后。姐姐只好默默地拿了父亲左手的草茎。
父亲沉默地看着一双儿女,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弟弟却伸出手嚷道:“爹,我的草茎短……”话说得很激动,可他眼角分明含着泪珠。谁知姐姐缓缓地伸出手说:“看,我的更短……”弟弟脸上的笑僵住了,满是疑惑。父亲黑着脸,拉过姐姐,掰开她的小手——掌心里还有一截草茎。沉默了一会儿,父亲猛地站起来在老槐树上狠拍一掌。然后把他粗糙的大手轻轻放在姐弟俩的头上,喃喃地说:“好孩子,你们都去上学,这牛……”
夜,已经来临,村子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
因家境困难,父亲用“抓阄”的方式决定姐弟俩中的一个去上学,姐弟俩想方设法让对方去上学,父亲深受感动,最后决定让姐弟俩都去上学。
2.在“抓阄”前,弟弟懂得了什么?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说一说。(3分)
弟弟懂得了父亲让自己抓长的草茎,让自己去上学。因为弟弟明白了父亲这意味深长的一瞥。
3.在姐姐“抓阄”前有一处细节描写“姐姐走过去,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父亲的左右手,咬住嘴唇,久久拿不定主意”,其中“主意”指的是(B)(2分)
A.怎样确定父亲哪只手里是短草茎。
B.怎样能让弟弟去上学。
C.怎样让父亲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D.怎样让自己和弟弟都去上学。
4.对父亲的做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3分)
A.是困窘的生活让父亲做出“抓阄”的决定,在“抓阄”时,父亲的心情是痛苦、难过的。
B.在姐弟俩中,父亲更偏爱弟弟,因此在“抓阄”时给弟弟提示。
C.父亲偏爱弟弟,希望弟弟去上学,而对姐姐有点儿漠不关心。
D.姐弟俩的做法让父亲很内疚,最终做出了让姐弟俩都去上学的决定。
5.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姐弟俩是怎样的人。(2分)
姐弟俩都互相想着对方,互相关爱着对方。
6.短文中,你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为深刻,用“____”画出描写他(她)的句子,再用批注的形式谈谈自己对他(她)的认识。(3分)
示例:此时父亲的心情是内疚的,姐弟俩互相关爱的表现让他感动,他下定决心,让姐弟俩都去上学。这是一位尽职的父亲,只因生活困难让他之前做出了不合理的决定。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爱”是多种多样的,有父爱、母爱、师爱、友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请以“爱”为主题,选取自己亲身经历或听到、见到的故事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
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