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Word版+PDF版含答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Word版+PDF版含答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2 22:17:21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科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5:DBDBB
6-10:BBCBA
11-16:CABAC
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特点: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每点2分,共4分)
(2)理由: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造成社会对金银的渴求;西欧掀起向东方寻金(包括香料)的热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道;人文主义的推动;向外传播基督教的热情。(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
积极影响: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共4分)
18.(1)特征:起源早;逐渐普遍;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答出其中两点得4分)
(2)原因:茶叶本身拥有较高的饮用价值;新航路开辟以及中外交通的拓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推动;上层社会流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共8分)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具有停滞性。
论述: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以及不断强化。秦朝完成统一后,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皇帝制度一直被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且通过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置不断加强;地方上,郡县制、行省制的实行,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发展强化。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农耕经济具有高度的保守型和稳定性,而这种超稳定性的经济形态以及一贯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保持着超稳定的状态。思想上,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出现,儒家学说逐渐思辨化、世俗化,儒家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对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具有停滞性。
20.(1)历程:太平天国时期,萌发了专利制度思想;洋务运动期间,专利权开始实施;维新变法期间,开始专利立法。(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
(2)影响: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科技发明;有利于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冲击了的“重义轻利”、“重道轻器”等传统思想观念。(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但由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失败,专利制度对当时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2分)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科学科核心素养测试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封禅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汉初“诸所兴为皆废”;汉武帝“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领百官“封于太山,至梁甫,禅肃然”。此举意在
A.
维护宗法制度
B.
追溯封禅起源
C.
推行文化专制
D.
维护政权稳定
2.
西周初期,高爵位诸侯往往被分封在中原地区。东周时,中原诸侯众多,封国林立,因扩张受限和周边侵扰,多国衰落;边地诸侯国却因扩张便利往往形成大国。这表明
A.
分封制已不合时宜
B.
地缘因素影响政治的发展
C.
中央集权遭到威胁
D.
边地诸侯取代高爵位诸侯
3.
魏晋士人将书法艺术提升到表达人生态度和展现思想文化的境界,他们的作品崇尚写意与和谐,力求从书法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深受佛道儒思想的影响
B.
与前人的发展无关
C.
得益于书写工具的进步
D.
源于社会动荡不安
4.如图,唐代城市规划中,只有长安城的宫城与皇城位于城内北部正中;其他大部分城市都遵循中原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特点,把宫或地方宫衙建在城的西北圈。据此可知唐代城市规划
A.彻底摒弃等级观念
B.较为重视城防安全
C.为历代统治者沿用
D.注重城市经济职能
5.元代行省的主要长官都是由朝廷大臣兼衔的,不轻易实授,实际上主持省务的是平章事,而平章事与行省长官是二人并列,不分高下。这一设计意在
A.解决冗官问题
B.加强中央集权
C.扩大统治基础
D.提高行政效率
6.宋被元灭后,相当的南方士人或以“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或以“士人若不至京师,便不足以昌行其道"为由北上仕元。而明清鼎革之际,殉明士大夫就达3800多人,而选择自我放逐的明遗民为数更众。这种变化表明
A.明朝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
B.官方哲学不断拔高并走向僵化
C.清朝统治者打击汉族士大夫更甚
D.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积极有效
7.晚清以来,众多剧种和戏剧表演人才纷纷涌人上海,上海剧坛囊括了昆曲、京剧、越剧、淮剧、粵剧、绍剧、锡剧、扬剧,以及评弹、滑稽等十几个剧种,各剧种之间既相互竞争,又兼收并蓄、融合创新。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上海
A.地理位置优越
B.社会开放程度高
C.市民阶层崛起
D.经济最为发达
8.
“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抗战期间创作了大量救亡漫画,如下图。这类漫画
A.
瓦解了日军的战斗力量
B.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D.
凸显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9.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禁止大奴隶主肆无忌惮地掠夺小私有者,债务奴隶劳动三年可以恢复自由。这一规定旨在
A.
维护埃及奴隶主利益
B.
保障社会稳定和兵源
C.
用法律恢复奴隶自由
D.
巩固奴隶制种姓制度
10.
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A.
具有一定契约性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按等级严格划分
D.
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11.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A.
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
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
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
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12.
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A.
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B.
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
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D.
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发展
13.
1208年,意大利原为市民的方济各开始布道,宣扬神存在于春天开花的树上、存在于鸟雀鸣叫的声音中、存在于湖潺流动的水声里:神无所不在,神是人们自己热爱生命、热爱美好事物的心。他得到了很多信众的支持,形成了新的教派。这反映了当时
A.
布道方式带有理性的色彩
B.
人文主义精神萌发
C.
市民阶层摆脱了宗教束缚
D.
教会包容不同派别
14.
19世纪初,相比英国和美国女权运动主要是争取妇女政治权利,法国女权主义则倾向于更多地关注妇女的社会、文化以及法律权利,而非争取选举权。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法国
A.
民主制度遭受挫折
B.
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C.
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D.
启蒙运动影响更深远
15.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79年非洲第一个政党——埃及祖国党成立时,响亮地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上述两个口号分别属于
A.
自由主义、沙文主义
B.
种族主义、爱国主义
C.
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D.
理想主义、人文主义
16.
1890年,恩格斯给《萨克森工人报》写信道:“在理论上,我在这家报纸上看到的是歪曲得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他们)不顾一切现实条件进行斗争”,“受过‘学院式教育’的人,应该向工人学习。”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被社会所抛弃
B.
恩格斯认可萨克森工人报的斗争方式
C.
应将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D.
法国工人阶级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欧洲人“向外拓展”的理由,
并分析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10分)
18.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辉煌灿烂的茶文化。阅读材料,四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茶的发祥地是我国西南部的巴蜀地区。起初,茶被作为药与菜,约至秦汉之际,民间才开始将其作为饮料,如西汉宣帝时王褒撰写的《僮约赋》中,讲到“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这是以茶叶为饮料的最早记载。南北朝至隋唐、宋元,饮茶逐渐成为各民族的一种重要习俗。明清时期,饮茶盛况空前,茶叶成为毎家开门七件事之一,举凡应酬、交际都离不开茶叶。
——摘编自傅永聚《中传统文化精要》
材料二
早在十六世纪,西方人就通过传教士的描述得知了茶的存在。但真正尝到茶,却是在十七世纪初,荷兰商人将茶作为稀有礼物贡献给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饮茶有健脑明目的益处,他们争相模仿,使饮茶终成一种风尚。随着饮茶风在英国宫廷迅速盛行,英国的各个社会场所开始看到茶的身影,并逐渐取代酒和咖啡,成为人们热爱的杯中物。随着时间推移,茶在英国受欢迎的程度有增无减。到十八世纪饮茶已变成英国国民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是家家户户每天进行的日常活动。
——摘自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
(1)茶是中国先民的作大发现。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饮茶风俗的显著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饮茶能在英国成为一种风尚的原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专利制度源于西方国家,是一种保护技术成果的法律制度。近代国门被打开之后,一些进步人士逐渐认识到必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由此萌发了鼓励国人发明创造、振兴实业的思想,从而将专利制度逐步引入中国。
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在其《资政新篇》中,最早引入西方专利制度思想,作为奖励和保护私人投资兴办新式工商业的措施之一;近代第一件存案在册的专利,是洋务运动期间,郑观应等人在1882年获准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织布工艺10年专利权,之后张謇创办的大生沙厂、张弼士在烟台开办的葡萄酿酒厂等企业也获得专利权;1898年在康有为的新政建议下,光绪帝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鼓励技术、工艺发明的专利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第一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发明创造的进步作用。
——摘编自姚秀兰《近代中国专利立法论》等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专利制度引入中国的发展历程。(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专利制度引入中国的影响。(8分)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科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答案
选择题(共16题
题3分,共48分



界各文
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
相交流、互相影响
(每点2分
(2)理由: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造成社会对金银的渴求;西欧掀起
东方寻金(包括香料)的热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道;人文主义的推动
外传播基督教的热情。(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
月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
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答出其中两
)特征:起源早;逐渐普遍
据重要地位
其中两点得4分
本身拥有较高的饮
交通的拓展:欧
社会流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答出其中四
共8分
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具有停滞性
论述:政治上,专制
集权制度的确立以及不断强化。秦朝完成统一后,初步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
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刂度一直被历
并且通过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置不断加强;地方上,郡
央集权不断得到发展强化。经济
地位,这种小农经济为主
具有高度的保守型和稳定性,而这种超稳定性的经济
形态以及一贯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保持着超稳定的状态。思
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贯穿于整个
社会。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和阼
的出现,儒家学说逐渐思辨化、世俗
穿了整
封建社会,对
会政
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等方
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具有停滞性
历程:太平天国时期,萌发
度思想;洋务
利权开始实施;维
新变法期


(2)影响:有利
西方的先进科技;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科技发明;有利于推动近代工业

首轻器”等传统思想观念。(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失败,专利制度对当时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2分)
共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科学科核心素养测试
考试
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封禅起源很
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汉初
所兴为皆废”;汉武帝
卿之议

封于太
梁甫,禅肃然”。此举
维护宗法制度B.追溯封禅起源C.推行文化专制
护政权稳定
诸侯往往被分封在中原地
原诸侯众多,封国林立,因扩
侯国

地缘因素影响政治的发
权遭到威胁
边地诸侯取代高爵位诸侯
魏晋士人将书法艺术
表达人生态度和展现思想
境界,他们的作品崇尚写意
谐,力求从书法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这一现象的
深受佛道儒
前人的发展无关

源于社会动荡不
唐代城市规划中,只有长安城的宫城与皇城位于城内北部
其他大部分城市都
遵循中原地势西髙东低的地理特点,把宫或地方宫衙建在城的西北圈。据此可知唐代城
唐洛阳城平面图
历史科
彻底摒弃等级观
较为重视城防安全
为历代统治者
注重城市经济职能
长官都是由朝廷大臣兼衔的,不轻易实授,实际上主持省务的是
是二人并列,不分
解决冗官问题
央集权

政效率
被元灭后,相
或以“能行
之主也”,或以“士人若不
便不足
道为
清鼎革之际,殉明士大夫就
0多
自我放逐的明遗民为数更众。这种变化表明

具体体现
方哲学不断拔高并

者打击汉族士大夫更
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积极有效
晚清以来,众多剧种和戏剧表演人才纷纷涌人上海,上海剧坛囊括了昆曲、京剧、越剧
锡剧、扬
及评弹、滑稽等
剧种,各剧种
相互竞
又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面的形成主要是
理位置优越
社会开放程度
C.市民阶层崛起
战期间创作了大量救亡漫
类漫
《惟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1938年)

线建
C.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

9.《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禁止大奴隶主肆无忌惮地掠夺小私有者,债务奴隶劳动三年可以恢
复自由。这一规定旨在
维护埃及奴隶主利益
保障社会稳定和兵源
C.用法律恢复奴隶自
D.巩固奴隶制种姓制度
历史科
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

义务外,还提及如果
封君的善待,可以
开封君。这表明封
按等级严格划分
以封君为绝对核
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
的废墟古物
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
四只皂石鸟
这些艺术
似乎弹奏着古代
明的弦
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
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B.认可
明对古津
文化的影
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
确的判断
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
因此选择支
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
机构的重要成员,教
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B.得益于宗教改
国家的分裂
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发
利原为市民的方济各开始布道,宣扬神存在
开花的树上、存在
潺流
无所不在,神是人
热爱生命、热
美好事物的
得到了很多信众的支持,形成了新的教派。这反映了当
布道方式带有理性
义精神萌发
市民阶层摆脱了宗教
D.教会包容不同派
相比英国和美国女权运动
妇女政治权
女权主义
更多地关注
社会、文化以及法律权
争取选举权。最能解释
象的是
民主制度遭受挫折
破仑法典
命发展迅速
D.启蒙运动影响更深
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79年非洲第

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自由主义、沙文主
B.种族主义、爱国主
C.扩张主义、民族主
D.理想主义、人文主
历史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