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1
认识厘米
1
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
过程。
2.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
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3.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
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情境引入
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庹是指以成人双臂左右伸直的长度,约合五市尺。
拃是指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长度,1拃就是这两端的距离。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用脚长来约略测量长度。
例题解读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有5拃长。
有3拃长。
学生用手量课桌,有
长,
老师用手量课桌,有
长。
同样的被测物体,采用不同的标准
测量。
所
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
)
(
)
(
),
5拃
3拃
标准物的长度不同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这是1厘米。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食指宽
大约1厘米
田字格宽
大约1厘米
图钉的长
大约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
)厘米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右端对着几。
从0开始
到5结束
5
小结
认识刻度尺
0刻度
刻度
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把物体放正-----------------------------------一放正
(2)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二对0
(3)读出物体的右端所对的刻度数-----------------三读数
随堂小测
1.用脚印去量沙池的长。
(1)沙池大约有(
)个
脚印的长。
(2)沙池大约有(
)个
脚印的长。
(3)沙池大约有(
)个
脚印的长。
9
5
4
2.这根铅笔有多长?
一看起始刻度
二看结束刻度
物体长度=结束刻度—起始刻度
5-1=4(厘米)
4
3.下面的测量方式对吗?不对的指出错误的原因。
错因:没从0刻度开始。
错因:刻度尺没放正。
课后作业
1.课后习题1,2;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共12张PPT)
1.2
认识米
1
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
体验1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回顾复习
写出这些物体的长度
3
4
11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情境引入
米可以用“m”表示。
这样量太麻烦了。
拿这把米尺试试。
例题解读
拿一把米尺,看看1米有多长?
女孩1庹长约1米
。
男孩身高比1米多一些。
100
米尺上有(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
)厘米,一共有100个1厘米。即:
1米=(
)厘米
100
在米尺上看看米里面有多少个1里面。
100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
)厘米
从0开始
到5结束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右端对着几。
5
小结
认识米
1把米尺的长度是1米,米可以用“m”表示。
米与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随堂小测
1.圈出合适的答案。
2.估一估,连一连。
课后作业
1.课后习题3,4;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共14张PPT)
1.3
认识线段
1
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和整米)
3.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难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情境引入
线段有哪些特征?
(1)线段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例题解读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作线段。
例题2、下面这些都是线段.
量出下面的线段长几厘米.
例题2、下面这些都是线段.
量出下面的线段长几厘米.
例题2、下面这些都是线段.
量出下面的线段长几厘米.
例题3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
小结
线段的特征
画线段的步骤
(1)用笔对准尺子的刻度0-------------------一放正
(2)从刻度0开始,沿着尺子的边缘画----二对0
(3)画到要求的长度对应的刻度处停止---三读数
(1)线段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随堂小测
1
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
)里画“√”。
(
)
(
)
(
)
√
(
)
√
2.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
)里”。
(
)
(
)
(
)
(
)
4
3
4
5
3.连接每两点,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一共能画6条线段。
课后作业
1.课后习题6,7;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共10张PPT)
1.4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1
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
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下面
里填上“>”“<”或“=”。
回顾复习
1米=100厘米
7厘米
7米
2米
200厘米
1米
98厘米
100厘米
6米+4米
30cm+70cm
2m
4米+1米
5厘米
<
=
>
<
<
>
例题解读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1厘米这么长。
13厘米就这么高,旗杆不可能这么矮。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我1米多,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高。
解答合理吗?
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当物体比较长或高时,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当物体比较矮或短时,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随堂小测
长1(
)
宽60(
)
1.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厘米
厘米
长28(
)
米
2.
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数学书长26米。
(
)
(2)灯管长50厘米。
(
)
(3)房间高3厘米。
(
)
(4)字典厚6米。
(
)
(5)大树高8米。
(
)
(6)教室长10厘米。
(
)
厘米
米
√
厘米
√
米
课后作业
1.课后习题8,9;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