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复习导入
背 景 2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共
产
党
多
高 昂
国
民
党 下
降 少
130万
280万
上
升
430万
365万
背 景 1
机动兵力
士气
后方
危机四伏
低落
巩固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1、渡江战役 1949、4、21
2、解放南京 1949、4、23
(1948.11--1949.1)
(1948.11 - 1949.1)
(1948.9--1948.11)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1947年春,全国大饥荒.
国统区货币急剧贬值,人们不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国民政府法币崩溃,天津市民争着兑换“金圆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万元的纸币(1947年)
1948年,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二十五万元的关金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
解放战争第一年主要战场在哪里?
我军是处于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
我军的作战方法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结果如何?
解放区
战略防御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先后打破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使我军于1947年6月开始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
请你来指挥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4、渡江作战
要求作出下列分析:
1、敌军的分布和打算。
2、我军的战略计划。
战略
决战
三大战役
战略
决战
(1948.9--1948.11)
东北解放军
长
春
沈阳
营口
锦州
东北敌军卫立煌集团共55万人,分别被我分割包
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其
中,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共30万人,防守
沈阳地区,作为防御中枢集团,以确保沈阳并伺
机增援长春、锦州; 防守长春的有10万人,
锦州、锦西地区有15万人,以确保与关内的陆海
联系。敌军企图集中兵力,重点守备,以牵制东
北我军于关外,如形势不利即撤至关内。当时,国
民党军既想撤出东北,又不甘心丢失东北,正处
于举棋不定。
战略
决战
(1948.11 -- 1949.1)
碾庄
双堆集
徐州
陈官庄
华东解放军
战略
决战
大同
石家庄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塘沽
(1948.11--1949.1)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1949、1、31
江阴
湖口
解放战争胜利
南京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思考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失民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得民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逆民意
顺民意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民众支持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