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难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爬山虎的脚》。,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
2、让我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小结:你们真是积极动脑,善于提问的好孩子。作者叶圣陶爷爷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写下了这篇美文。
3、走进作者: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叶圣陶爷爷。
(二)字词学习,预习汇报
1、我会读: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首先我们来看本课的生字词语。(课件出示)
小结:同学们声音响亮,读得字正腔圆。看来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预习,你们太棒了!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学习多音字“曲”。在这些生字中,有一个字特别特殊,我们来看这个字。它有几个读音呢?对于多音字,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运用,在下面这句话中,我们还怎样读呢?小结:同学们我们要
我会写:老师在检查大家的预习作业时,发现有两个字特别难写。谁能来给大家提个醒呢?隙:右上变形,一竖无钩。漾:右下是个永。小结:这些地方最容易写错,你们提醒得非常及时,现在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隙”先写横撇弯钩占写在左上格,再写竖。那这样,老师来范写,你们伸出右手食指与老师一块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将这个字工工整整写两遍,要一写二看三对照,再写一个更好看。注意写字姿势,一尺一寸一拳头。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生字词较多,夯实字词基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把握内容,理清顺序
课件出示问题,把握写作对象。课件出示: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都讲了生长位置、叶子、脚?(板书:生长位置、叶子、脚)精读课文:爬山虎生长在哪里?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生长位置?读了第一自然段,爬山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满是、也)生1:爬山虎长的生机勃勃,非常茂盛。生2:占了一大片,感觉到爬山虎很多,很茂盛,爬墙的本领很强,不仅能爬到墙上,还能爬到房顶上。小结:这些同学,抓住关键词,谈出了自己的体会,真棒!
精读课文
赏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爬山虎的叶子具有怎样的特点?生1:颜色变化,由嫩红变为嫩绿生2:作者先讲了颜色的变化,刚长出的是嫩红,不几天后变为嫩绿,长大后是绿得那么新鲜。课件出示图片,师小结:对,先讲了颜色。瞧,刚长出来的是嫩红色,再变为嫩绿。长大的叶子是新鲜。
体会用词,感受作者仔细的观察:新鲜写出来叶子给人勃勃生机之感。“一顺儿”写出了方向一致。联系上文,我们知道“均匀”是,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通过叶子这些变化,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观察得仔细。(板书:仔细)
朗读感受画面:起风时叶子更好看,齐读。(1)谁能来说一说“漾”什么意思?师:我们一般用于水面起伏的样子,在这里形容满墙爬山虎起风时微微波动的样子,多好看啊!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景象。在这里,是写爬山虎微风拂过时动的样子,是动态描写,相对而言,刚才描写它的颜色和排列是用的静态描写,这就是动静结合的方法。小结:作者动静结合写出了叶子的美,表达了对叶子的喜爱之情,你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2)有一个小作者,他也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并且写了一段话,我们来读一下。想一想这段话在表达上与课文中的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走近一瞧,层层叠叠的爬山虎叶子挤的`紧紧的,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每一片叶子都精雕细琢,翠绿的叶子一片压着一片,一片比一片阳光,一片比一片向上!小结:同学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我们不仅要会观察,还要学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叶圣陶爷爷对爬山虎进行了仔细的观察。(3)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文中哪些句子还能感受到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生1:请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爬山虎长在......)从茎上反面、六七根细丝、蜗牛的触角、嫩红感受到叶圣陶爷爷的观察很仔细。师: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连细丝的数量写得也很准确。(4)画一画:今天,老师把把爬山虎请到了黑板上,谁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呢?(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枝状的细丝)看,这位同学读懂了课文,画出来了爬山虎脚的正确位置。作者观察得仔细,你们观察得也很认真。
重点赏析
赏读第3、4两个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圈:你们知道爬山虎为什么能沿着墙壁攀爬吗?请同学们用圆圈圈出标出爬山虎爬的动词。我们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圈出了哪些动词?大家看看圈对了吗?生:我圈的动词有触、变、巴、拉、贴
读:我们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爬山虎爬是样子。我们找到了爬山虎爬的动词,到视频中感受怎样爬的吧?(注意要用心看,看完后吧,老师要让你们说一说爬山虎爬的过程)
3、我会说:用上文中的动作词语,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小结:这位同学不但用上动作的词,还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爬山虎爬的过程说得很连贯。
4、比一比: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哪句话用词准确,并讲出理由。生:动物爬过去,脚是不能留在原地的,而爬山虎的脚是爬到哪里就长到哪里的。小结:说得真好!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里用词多么准确啊!我们在习作时也要注意准确用词。
5、感受观察:作者把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叶子,脚都描述得淋漓尽致,说明作者不仅对事物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还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了观察,看到了它不断变化的过程。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生:不几天,说明作者观察了几天。生:以前......今年......小结: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进行了连续观察。所以说,叶圣陶爷爷之所以能够把爬山虎,尤其是那小小的脚写得那么生动形象,都是因为他对爬山虎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并且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而且抓住特点,运用了准确形象的语言。
(六)升华情感:
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处处皆学问,愿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七)作业:学习《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身边的事物,特别要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和变化,再把它具体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