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观看图片,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习课文,品味感悟—课堂总结,课后拓展
27
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能用句型模仿造句。
2.
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爱心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1.能掌握文章大意,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句子。
2.能抓住问题的要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3]??。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出示图片,导出课题
一个粗瓷大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组内互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朗读,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
认读字词
陈列
赵一曼
联军
搪瓷缸
归还
高粱
一顿饭
侦察
认读字词
加一加
减一减
慢—忄=曼
耳+关=联
屯+页=顿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
,在艰苦的环境中关心
胜于关心
,与战士们一起
的事。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赵一曼
战士
自己
同甘共苦,坚持抗日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小组内先自读课文,然后和同学交流,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在小组中讨论,分配学习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学习。
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小通讯员为什么要为赵一曼找来一个大碗?
2.见到碗后,赵一曼为什么拒绝接受?
3.通讯员为什么为赵一曼盛来一大碗高粱米饭?
4.当时抗联的生活怎样?
5.小通讯员给赵一曼的碗为什么又丢了?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一曼很关心战士?
7.赵一曼用过的这个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军事博物
馆里?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演练巩固
同学分组表演课本剧。
品读诗句,想想画面
总结提升
课文通过介绍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在艰苦的环境中关心战士,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歌颂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博物馆:感人的故事
战斗刚刚结束:碗的来历
开饭了:与战士们吃同样的饭菜
第二天:碗消失了
后来:碗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不搞特殊
同甘共苦
关爱战士
板书设计
一个粗瓷大碗
lián
gāng
màn
liè
liáng
dùn
zhēn
huán
列
曼
联
缸
还
粱
顿
侦
一、连一连。
课堂练习
(
)的故事
(
)的时候
战士们的(
)
令人感动
趁人不注意
艰苦生活
关爱
二、根据课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同志之间的(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着一个粗瓷大碗。这个碗(
)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
)。
陈列
赵一曼
令人感动的故事
2.课文以(
)为线索,讲述了(
)同志用碗的前后经过,赞美了她(
)的高尚品质。
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
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
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赵一曼通知只使用过一次的一个粗瓷大碗。
(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②赵一曼开心的收下了通讯员送给她的这个粗瓷大碗。
(
)
③炊事员老李被赵一曼的做法感动了。
(
)
×
√
找一找赵一曼的故事来读。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