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常见的碱 同步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1.2 常见的碱 同步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07 14:57: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概念: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制备原理: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
火碱、烧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NaOH固体有吸水性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用的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用以去除油污。可做干燥剂
用于建筑业,制烧碱、漂白粉的原料;用于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制备原理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
例题1-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独作用
【答案】A 
例题1-2、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配制波尔多液
D.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答案】B
变式训练1-1、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
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
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答案】C
变式训练1-2、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答案】C
1、碱的通性: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碱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
OH-),所以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
2、碱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
2NaOH
=
Na2CO3
+
H2O
CO2
+
Ca(OH)2
=CaCO3↓+
H2O
与盐反应
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与酸反应
HCl+NaOH=NaCl+H2O
2HCl+Ca(OH)2=CaCl2+2H2O
【注意】
(1)酸、碱溶于水形成溶液过程中会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氢离子;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只有可溶性的碱的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不溶于水的碱(例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也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要用橡皮塞。
(4)因为在可溶性的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它们的水溶液均能导电。
例题2-1、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粒子是( B )
H+
B.OH﹣
C.H2O
D.H
例题2-2、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D )
A.X是SO2,Y是NaOH溶液
B.X是CO2,Y是石灰水
C.X是HCl,Y是Na2CO3溶液
D.X是NO,Y是石灰水
例题2-3、学习完本单元的实验活动后,化学实验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从某一歉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性方面考虑,如果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用 
 (填俗名)。
(2)小明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Z,X,X,
Ⅰ、为了验证反应①和反应②,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接着往其中滴入稀硫酸,边滴加边振荡,又发现溶液的颜色 
 ,后者变色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Ⅱ、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填字母)。
Na2CO3
B.HCl
C.CuSO4
D.SO3
【答案】
(1)熟石灰/消石灰
(2)Ⅰ.红色,由红色变成无色,2NaOH
+
H2SO4====Na2SO4
+2H2O
Ⅱ.2NaOH+CO2====Na2CO3+H2O
Ⅲ.C
变式训练2-1、下列各物质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B )
A.紫色石蕊溶液
B.稀盐酸
C.CO2
D.纯碱溶液
变式训练2-2、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B )
A.Fe
B.CO2
C.Fe2O3
D.NaCl
变式训练2-3、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Ca(OH)2都能发生反应。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填序号)。
a.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b.U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
【答案】
(1)2NaOH+CO2====Na2CO3+H2O,注入的Ca(OH)2溶液变浑浊
(2)b
变式训练2-4、为了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操作】
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_
,锥形瓶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
【废液处理】
(1)将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B中,然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烧杯内的液体为
_色。
(2)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__。请写出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3)最后烧杯内的无色溶液能否直接排放,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
_。
【反思交流】
上述实验活动验证了碱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CO2+2NaOH===Na2CO3+H2O
B中氢氧化钙溶液进入到A中(合理即可)
(1)红
(2)
氯化钙、氯化钠(化学式也可)
HCl+NaOH===NaCl+H2O[或2HCl+Ca(OH)2===CaCl2+2H2O]
(3)不能,该溶液可能为酸性会产生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由于二氧化碳被吸收,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时,形成倒吸;将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当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时变红;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溶液显酸性或中性,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钠,可能含有盐酸;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或2HCl+Ca(OH)2===CaCl2+2H2O;不能,该溶液可能为酸性会产生污染(合理即可)。
1、下列物质中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A

A.生石灰
B.浓硫酸
C.氯化钠
D.烧碱
2、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中不可能含有的成分是(
B

A.氧化钙
B.碳酸钠
C.碳酸钙
D.氢氧化钙
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作为干燥剂的是(
C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4、下列物质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不考虑水分蒸发)(
A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固体氢氧化纳
5、氢氧化钠固体必需密封保存,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
D

A.易挥发和有腐蚀性
B.易挥发和易潮解
C.有腐蚀性和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D.易潮解和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6、取一小块氢氧化钠固体置于蒸发皿中,隔一段较长时间后,滴加稀盐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B

A.有白色沉淀产生
B.有气泡放出
C.有白色沉淀,同时有气泡放出
D.看不到明显现象
7、氢氧化钠固体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已经潮湿,经充分干燥后,该固体的质量(
A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实验室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哪个(
B

A.稀盐酸
B.二氧化碳
C.酚酞溶液
D.石蕊溶液
9、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黏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废气二氧化硫,以达到治污目的,其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_____。
【答案】
(1)Na2SiO3
(2)2NaOH+SO2====Na2SO3+H2O
10、生石灰是白色的块状物,应用非常广泛。
(1)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____________。在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其干燥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在使用时,是用纸袋装着生石灰放入食品包装盒中,如果用塑料袋装生石灰就起不到干燥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农村,生石灰也常用于畜禽栏舍的消毒。畜禽出栏后,将生石灰用水调成20%的石灰乳,涂刷墙面和地面。某农户误将生石灰直接撒在猪圈中消毒,—段时间后发现猪的蹄部干燥开裂,有的甚至出现灼伤、溃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用于消毒的浆状物要现配现用,放置过久,就没有消毒作用了,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O
,
CaO+H2O=Ca(OH)2
,水分子不易透过塑料袋被CaO
吸收
(2)生石灰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将猪蹄灼烧至伤
(3)Ca(OH)2+CO2====CaCO3↓+H2O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
A、B、C
三个实验。
(1)写出实验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
A、B、C
三容器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产生
现象,并最终得到无色溶液。同学们对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不考虑指示剂)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初中常见物质溶液的pH
稀盐酸
氯化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溶液的
pH
<7
=7
>7
>7
【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为
NaCl。
乙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为
NaCl、
(填化学式,下同)。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变为蓝色。
乙同学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
A、B、C
三容器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产生无色气体现象,并最终得到无色溶液;
【提出猜想】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会变色,所以乙同学猜想:溶液中溶质为
NaCl、HCl;
【设计实验】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会生成盐和水,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O
溶液变为蓝色
乙同学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总结】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生成物有关,还与反应物是否剩余有关,所以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故答案为:(1)2NaOH+CO2=Na2CO3+H2O;
(2)无色气体;
【提出猜想】HCl;
【设计实验】CuO;
【反思与总结】反应物是否过量。
第六讲
常见的碱
知识精讲
一、常见的碱
知识精讲
二、碱的化学性质
限时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